作为一个规划师妈妈,喜欢干的事情就是闲暇时间带着孩子切实的感受大北京的城市生活,得瑟的时候还要结合各种理论,说一说为什么首钢搬迁了,说一说为什么公交地铁的交通方式更好,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带着孩子结合身边的小事胡侃。
这周我们说的是家门前的路。
孩子:为什么家门前的路两侧要围上蓝色围挡?
答:因为要拓宽道路啊,让这条毛细血管前后变得都一样宽。
孩子:可是已经一样宽很久了啊?
答:你看到的是路面一样宽了,道路不仅要有汽车快跑的地方,行人也得有专用道。
孩子:行人专用道都有什么用啊?
答:让大家安全自在的行走,有大树遮阳、有路灯照明,一般还要设计好盲道,方便眼睛不好的人也能安全的出行。
孩子:我知道,就是黄颜色的地面,前面那段路就有。
就这样我们踏上了盲道的体验之旅。刚踏上盲道,孩子笑着闭上眼睛,说是用脚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能真正的感受到不同铺装的差异,可是逐渐的谁还敢再闭上眼睛……

开始孩子还笑得不行,渐渐地他也笑不出来了。短短几百米的盲道,要跨越井盖、电线杆、汽车站牌、电话亭、还有莫名的小土堆……这样的盲道对于健全的人尚需要集中精力一一跨越障碍,何况眼睛不方便的人。孩子说这个比较像前一天晚上电视里看到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转播中的3000米障碍赛(他刚知道这个项目的名字,倒是活学活用)。

这一段路是北京著名的恩济里小区南门正对着的一段路,恩济里小区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以“组团布局借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形态”在规划界大放异彩。小区门前的这条路具体的建设年代没有考证过,但是这样的盲道出乎意料……

近年从中央的城镇化工作会议到城市工作会议,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治被再次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刚刚落幕的北京市委全会也提出了新形式下北京的城市工作重点,其中市委书记郭金龙明确提出要提高“市容环境质量”。对违法违规建设、乱停乱放车辆、开墙打洞经营、背街小巷脏乱等方面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必须下定决心,切实加大整治力度,跟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城市环境。

“跟居家过日子一样精心打理城市环境”,作为家庭主妇,我很喜欢这句话的跨界,朴实无华。
城市里的人就是家人,城市就是每一个市民的家,家里面貌整洁、家里的设施使用起来方便舒适,每一个家人才能自由安全的生活和活动。小小一组照片发了朋友圈之后,很多朋友回复,有朋友说很多施工方就不知道那是盲道;还有朋友说随处可见这样的盲道。好像确实是这样,记得几年前的单位技术交流会上,就有交通专业的同仁们拍摄了家门前类似的路,不知道他们家门前的路如今怎么样了?
因为北京市委书记的话,我充满期待的记录下当下这个瞬间。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