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李克强总理在贵阳数博会上讲了什么?
微信公众号 TMT黑板报
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召开,3000位海内外嘉宾出席峰会。在峰会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旨演讲中将大数据誉为“钻石矿”,他的演讲要点包括:
1、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能让欠发达地区把“无”生“有”
贵州是美丽多彩的省份,但是地处西部,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约束,是欠发达省份。中国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部的差距。但是其实在贵州这样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高端产业创新却是当下的热烈讨论话题,贵州在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上,把“无”生了“有”,也让贵州围绕信息技术的先进产业业态产品绽放了活力。
贵州的发展和变化,说明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所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背景下,所有国家和地区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落后地方甚至可以抢占先机。
2、我们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
总理认为,今天的中国,完全可以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推进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劳动生产力,我们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通过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所谓新经济,就是要让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而转向人力资源,因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还受到环境制约;而人力资源是无限的。中国有9亿左右劳动力、有1.7亿高等教育人才和高端人才,这才是最大的潜力。而且人在加工数据、处理数据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数据必将成为新的资源、宝贵的资源。
3、只有共享经济数据才能无限放大
此外,总理认为我们还要发展共享经济,因为只有共享,数据才能无限放大,这不仅仅是做加法、乘法,而且共享经济作为新业态假以时日,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力量。
同时共享经济也是分享经济,让每个人都有平等创业的机会,每一行都能出状元。在“双创”方面,未来这些企业中将会诞生小巨人。
此外,共享经济让人人都能受益。中国的“宽带中国”建设就是要拉近城乡、东西部的数字鸿沟,而提速降费也是拉近数字鸿沟的方式和手段。
4、大数据是“钻石矿”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
大数据被誉为新时代的钻石矿,政府就要在其中发挥作用,打破信息孤岛。目前信息资源80%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除涉及隐私之外,其他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和社会开放,形成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局面。当然任何人都不希望信息化留下重大隐患,在安全领域,我们构建开放、安全、净化的网络空间。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数博会已升格为“国家级”盛会,由国家发改委、贵州省政府共同主办。本文根据总理报告讲话内容整理。
以上来自微信公众号:TMT黑板报
超级大佬云集贵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2016-05-25 孙不熟 城市战争

搞大数据,贵阳凭什么?
摘录:第二届数博会今天在贵阳召开,总理亲自赴会,马化腾、郭台铭、刘强东等科技大佬共同赴会,在这座曾被称为“中国最穷省会城市”的地方谈论大数据这样一个高大上的话题。
想起去年9月,我到贵阳参加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期间对贵阳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今天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说说我印象中的贵阳关键词(长按二维码识别查看全文)。
摘录:无论是机房数据中心,还是大数据交易所,都属于大数据产业的基础设施,但好的基础设施不一定就能引到凤凰。目前,大数据的供应商、购买商,大部分都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可以把机房放在贵州,但不一定能把最核心的人才资源放到贵州去。
所以,发展大数据,贵州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具备超强的政府执行力,也具备出色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唯一不具备的就是人才资源。作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西南省份,如何吸引到大数据人才是这个产业在贵州发展的关键。
仅仅靠好空气与人才补贴政策,够吗?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一个数据中心给当地经济的实际带动效应,可能还不如一个富士康的工业园。
摘录:高大上的大数据产业,贵阳居然能够占到先机。这让我想起任正非的那句话,大致意思是说,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不会什么都往高成本的中心城市去,因为这是一个“不知道中心在哪里”的时代。
城市竞争,一切皆有可能。即便地理位置闭塞如贵阳,也能因地制宜、巧借时势,找到一条独具特色的路,任何城市都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发展。
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战争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作者全文观点

乌镇3.0: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小城镇 规划思路探讨
2016-05-25 规划师杂志
摘录:
1、对接互联网格局,融入全球互联网功能网络
乌镇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平台优势,应当成为浙江全域,特别是浙北产业集群创新服务网络的战略支点,在浙北创新服务网络中承担互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全球信息和商业网络联通等责任。
2、借助互联网基因,推动产业升级与融合发展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4期《乌镇3.0: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小城镇规划思路探讨》

住区老旧、设施不够?沪上社区规划师在行动
2016-05-25 by 城市中国杂志
上海社区更新规划实践与探索
在此次彭浦社区的改造规划中,设计了名为“P+P”的更新模式。
P+P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
1、可简单理解为彭浦模式(PENGPU PAIN POINT), 即从传统的小区修缮改造工程转向为管理与规划协同的问题导向型社区更新模式。2、“PLANNING+PARTICIPATING”,动态规划与社区自治共治共同参与的模式。三会一代理平台模式图
“1+5+X”组织管理模式图
3、“PRIVATE+PUBLIC”,按照售后公房和商品房的性质,在出资方式上探索了社区和政府之间不同的主导关系,探索了政府逐渐向政策提供、综合服务功能转变。社区更新的流程共分六个阶段,分别为:项目策划阶段、项目调研阶段、方案编制阶段、公众决策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后续维护阶段。规划全流程参与,尤其以方案编制阶段为主,设定为初步方案、方案草案和实施方案三个环节。


为减轻大家阅读负担,
仅选择本期日报三篇,
如果你是重度信息爱好者,
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其余文章。
■ 1、同衡视点 | 破解“海绵城市”水密码
一方面,雨季一来“城市看海”,另一方面,跨区域调水城市干旱,这些“城市病”怎么治?清华同衡专家来为您支招。


■ 2、【城事】华侨城规划的前前后后
作者:刘洵蕃(中规院深圳分院第二任院长,曾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 3、城市案例|曼彻斯特的休姆:一个受社会排斥街区的复兴
在英国,人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有关再开发和更新改造的谚语——“不把蛋打碎,哪有煎蛋饼”。这种鼓励破坏的态度,是对那些因偏见、无知或缺乏信息而做出的糟糕决定进行的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