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线路布设是为了满足出行需求,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可能需要不同功能的线路形式,如城市空间扩展下的长距离出行带来的超长线路的需求、连接航空枢纽的机场联络线需求等等。本文围绕轨道交通机场线,分析其功能特点、应用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1机场线介绍
近年来,建设连接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线似乎已成为各城市普遍追求的模式。据统计,我国客运吞吐量前20位的机场(2013年数据),已全部规划机场线,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9座城市机场线已建成投入运营。国内外已建成的机场线形式包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单轨交通等。
在机场接运方式中,机场轨道线在客流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于专门服务机场客流的专线模式,隐含着相当大的风险,在网络规划阶段即需要对机场线的规划门槛、发展模式、技术标准等进行系统性考虑。
2机场线典型案例及总结
(1)东京
目前东京拥有两座主要机场: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分别位于东京市中心西南端和东北角,两场间相距约80公里,可通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市中心进行联系。
成田机场机场快线运营方式:①成田机场—京成Skyliner/京成本线—JR山手线(市中心);②成田机场—特快成田Express—市中心。
羽田机场机场快线运营方式:JR山手线(市中心)—东京羽田单轨机场快线—羽田机场

图1 东京两座机场与市中心联系通道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2)北京
北京现状绝大多数航班在首都国际机场起降。现状首都国际机场机场可通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市中心进行联系,其中北京机场轨道交通线是属于北京地铁的一条线路,也是北京目前唯一一条连接市区和机场的轨道交通快线。
目前北京正在建设首都第二机场,新机场位于北京南郊大兴区,距离市中心约46公里,将来将建设新机场线直通新机场。
(3)香港
目前香港拥有一座国际机场——香港赤腊角机场,位于香港西郊。香港机场可通过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大巴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市中心进行联系。其中轨道交通机场快线为铁路快市域铁路线,由港铁负责运营。

图2 香港机场快线路线图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研究国内外国际大都市机场线线路系统模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汇总表。
表1 国际大都市机场线系统模式汇总表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大都市机场和中心城间的快线交通存在以下共同点:
(1)从国内外大都市案例来看,都规划建设了机场到市中心的快线系统,并提供多途径、多方式的交通联系,满足不同层面的客流需求。
(2)从机场快线系统模式来看,以城市轨道交通模式为主。不论采用何种车辆型号,基本都采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即沿途设站、高密度发车、统一的票价系统。
(3)机场快线沿途车站可以与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便捷地换乘,部分车站还兼有城市航站楼功能,可以办理登机和行李托运手续,为乘客出行提供方便。
3机场线模式分析
基于机场线的典型案例分析,通过总结可得出,机场线具有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
模式一:城市轨道交通兼顾机场客流服务,应用特点:①机场距离市中心较近;②将机场作为大型客流集散点处理;③提供常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模式二:独立的机场快线系统,应用特点:①机场距离市中心较远,一般在30km以上;②提供专线服务,以提高速度和服务质量;③一般提供直达服务;④客流效果差,风险高,应用较少。
模式三:复合功能线,兼具机场专线与市域快轨双重功能,应用特点:①机场距离市中心较远,一般在30km以上;②提供常规市域快轨服务以增加客运效益;③一般提供直达服务;④客流效果好,应用较广泛。
4机场线规划建议
(1)充分考虑多因素论证机场线规划和建设必要性
机场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建设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吞吐量和客流分担目标、机场距中心区距离、道路交通条件、区域战略发展需要等。
(2)明确适宜的机场线发展模式
机场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应具体结合机场客流需求、机场位置、沿线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条件、既有可利用轨道交通资源等进行综合比选,对机场专线应深入研究必要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宜尽可能采用复合功能线模式为机场提供专列服务,以保证较高的旅行速度和服务品质,同时尽可能为沿线居民的日常出行提供市域快轨服务,提升客运效益和投资效益。
(3)把握合理的机场线系统规模
机场的客流分布不同于常规的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是非通勤客流,而且全日分布较均衡,因此国内机场轨道交通应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下,把握供需匹配程度,避免盲目扩大线路系统规模。
(4)注意机场线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
与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紧密衔接、与城区网换乘方便,是形成机场线客流吸引力的重要方面。轨道交通机场线应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统筹规划,与城区轨道交通网络实现良好衔接,并尽量串联市中心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入城市中心区。
本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陈鹏供稿,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