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总体城市设计应进一步面向城市营造,加强城市认知价值观的提取和延续。
(1)总体城市设计的作用
在我国基于土地资源为核心的规划体系中,总体城市设计在宏观空间层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所具有的大尺度和多系统的特点,使其成为宏观空间决策的首要规划,它是一个城市核心价值观的空间直观载体。同时,因为它具有可视性,易解读的特点,使其相对更容易受到公众检验,它是对城市执政水平的考量手段之一。
(2)城市管理的核心需求
城市建设的形象风采综合反映了城市管理的水平。这一管理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管理目标的复杂性、管理部门的多样性以及管理流程的确定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整个管理的需求过程中,追求价值观输出的更好“成效”是城市管理的核心诉求。
(3)总体城市设计当前困境
当下的总体城市设计存在和管理环节脱节的问题。我们的总体城市设计更多体现为愿景和理想而缺少实际操作对象,总体城市设计面对很多的管理部门,但是却没有量身定制的分工协同机制,总体城市设计多数表现为静态的蓝图而很难应对城市的动态发展。我们需要目标更具有实际推动力,责权更明了,思路更具一致性的总体城市设计,为当前局面解困。
我院总体城市设计项目经10年积累,经历“国家的两个时期”即城镇化发展时期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并衍生出设计思路的“四个阶段”,即完善规划体系阶段、技术对接管理阶段、技术与管理同步进阶阶段和面向实施营造阶段。
(1)完善规划体系的编制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我国的国家战略定位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此之后,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异常活跃的37年。在改革开放前20年进程中我们所解决的是”国家生存“层面的问题,并以”积极发展“为主要的城市发展导向。但是,这一阶段也滋生出多样的城市问题,困扰着城市的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完善规划体系阶段,我们的总体城市设计形成了强化城市特色,并提出技术服务基本路径的特点。
长春市整体城市设计就是具有上述特点的项目,它是针对整个空间规划领域的空缺补足。这个项目展现了以下技术特色:
其一,构建城市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形成了从策略研究-方案专题研究-实施操作建议的技术路线,并从空间层面对城市的宏观、中观、微观以及相应空间内要素进行统筹;
其二,深度挖掘城市的特色资源。从文脉与空间的对位角度以及生态持续特色的保护角度,均进行了格局保护界定,延续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其三,建立了一套成果标准样本。形成了针对城市总体系统要素和特色要素的管理导引守则,指导城市体系化建设;
其四,提出管理的技术保障手段。为保证城市后续运行,从技术角度提出对深化规划设计和个案研究的建议。

图1 长春整体城市设计技术路线

图2 长春市城市文脉研究
(2)技术对接管理的编制阶段
城镇化战略实施之后,发展重心向城市转移,新、旧城市发展问题在逐步暴露,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凸显,管理难度增大。强化多因素影响的作用和管理依据的实操性,是这个阶段总体城市设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武威市总体城市设计项目中,首先,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对要素进行考量,衡量更多因素尤其是现状建成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并与城市内部相关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增加了多类型限定条件对空间开发的影响评测。其次,确保主要管理技术要求的可行性,将城市形象化和特色化的特点进一步融合到可操作性的成果中,为多地段实施以及开发条件的设置提供宝贵的依据。

图3 武威总体城市设计多因素影响评测图
(3)技术与管理同步推进阶段
进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以来,城市发展强调以人为核心和合理配置资源。从执行层面可以看到从国土资源角度、产业空间角度都在强调存量发展,城市形象角度提出更多务实的经济、实用、绿色、美观的方针。城市规划面临的是为解决”效果提升“而需要达到的”精细发展“的方法尝试。重新审视规划行业应有的作为,我们认为在总体城市设计领域应该更加具有科学合理性和更完整的程序可控性。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强调的是管理内容完整和管理流程健全化的特色。
固原市特色风貌研究项目是我们的一次尝试,项目中我们体现的是以全要素设计对接管理程序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成果应用。
因为固原市面临整个市域空间的风貌塑造,我们结合对生存空间的要素提取、活动空间的要素提取,进行空间完整性和要素完整性的相应梳理。此外,针对提取的要素进行管理全域化的控制引导。
第一,从空间角度进行全要素导引。从市域整体、县域镇村和中心城区角度完成要素的分布,同时按照要素重要性、类型、性质和管理手段的不同,在空间上形成多样化的组合。
第二,从技术角度加强成果应用的目标性。我们强调成果对规划管理的分级应用,在整个成果设计内容上提出了红、绿、蓝三本手册的成果形式,分别用于辅政决策、专家鉴定和面向实施操作。
第三,从行政角度提出管理程序的完善建议。在固原的项目中强调管理机制的建立,提出”决策-鉴定-执行“机制,使我们的成果对位于城市管理部门的相应需求。

图4 固原城市特色风貌项目管理机制图
平谷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以确立公众共识并细化实施环节的方法为主导思路。在城市建设当前时期,人文认知对城市整体效果的影响尤为重要,由此我们提出确立公众共识,并且能够补充实施环节的方式,促使项目完成落实。
首先从整个技术路线来讲,我们更强调是从人的认知角度塑造城市空间。强调自然山水和文化记忆,以及对城市的特色物理空间的相应认知,并且在这些认知基础上,形成城市空间塑造并能够对接到我们的城市管理。

图5 平谷新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技术路线图
在整个空间识别的角度,构建以人的视角为出发的特色空间系统。并且,对这些空间要素进行系统提取,提出每个系统的策略引导。在策略的基础上针对系统内的重要要素进行相应筛选,并且结合要素提出具体的控制方法,最后整合迭代到我们整体的设计方案中。
从落实环节补足的角度来讲,我们讲求的是从实施推进角度进行管理盲点的补足。在管理的整个工作脉络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地块相应影响区域的设计有设计管理的缺位,为此,我们针对规划设计责权内容进行划定,具体设计人员承担相应工作内容,并且在承担工作内容过程中,接受专家委员会和规划管理委员会等机制的检验,促使城市管理所有环节保持思路上的完整性。

图6 平谷新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管理流程调整图
(4)面向实施营造的编制阶段
2015年末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城市风貌改善和特色塑造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可以感受到城市设计的地位日趋重要。本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的价值观导向是解决新型城镇化的实践问题,以”实效发展“为核心。因此,当前的总体城市设计寻求更合理的应用方式,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提出实效管理的相应方法,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验证。
在面向实施营造的过程中,本阶段重点强化的是城市价值观的一致性和延续性的问题。首先,必须达成城市所有人对城市价值的全方位共识,实现人思想认知的统一;其次,要形成彰显特色,以人为本的技术辅助手段方法;最后,要构建一个刚柔有序、上下衔接的设计管理要求。通过以上三方面来保证设计实效性以及设计实践的落实。
2015年开展的运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强调了要科学提取城市的价值观,并将科学性的价值观进行有效延伸的思路特点。
第一,应加强城市价值观的科学提取。
首先,确定城市价值观的根源。从历史渊源、公众认知、物理空间的承载三个方面展开。历史渊源是价值观的根源,应该尤其注重城市的历史脉络的梳理,通过数据化的评测方式得到更科学的评判结果。其次,确定公众认知的价值观。采用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公众参与,以实现对城市当世价值观的普遍认知。再次,寻找价值观的物理空间承载。进一步结合城市整体的空间特色,让价值观共识得到有效的空间系统承载和直观的空间要素展现。
第二,应加强城市价值观的有效延续。
首先,进行城市空间承载的价值导向的确定。在城市空间营建过程中,总体城市设计首先应采用分层次的空间建构方式,即在宏观层面应面向公众实现全社会认识,在中观层面应为城市定制更多样的特色化感知空间,在微观层面应从市民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去整合构建城市的特色空间场所。

图7 运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编制要点
其次,进行城市空间承载的价值导向的管控。在城市空间营建过程中提出”分区分级“的管控方法。在管控过程中树立以城市”地-管-人“三个方向为体系的基本思路,为城市的每个地块建立具体可查的坐标。在可查坐标基础上,设立具体可查每一项坐标下管理的类型以及管理的方式,实现一一对应的有效化管理手段。

图8 运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管理方法示意
最后,加强城市空间承载的价值导向的传承。采用具体的手段在管理层面形成行动共识,保证城市建设行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具体可从三方面开展:
① 行动计划。在空间管理过程当中强调工程项目需要与政府的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对接,达到计划目标的一致性。
② 重点项目库。每一项政府重要的行动计划都转译成为空间实际的工程项目包,并针对不同管理部门和内容进行具体实施和跟踪,同时设计完整的项目推进流程,达到分工协同认知的一致性。
③ 保障机制。建立一整套保障机制实现设计成果的有效落实,总体城市设计层面应更强调协调监督、审查立法的方式,并且通过专业化审查机构和监督性管理机构的组成,实现对下一步详细设计质量的严格把控,以达到行动组织的有序。

图9 运城总体城市设计管理保障机制建议
(1)明确总体城市设计的需求定位
对总体城市设计的职能需要新的认知。它应该是有延续性的城市营造。对顶层规划设计的需求是跟着国家的宏大战略主脉展开的,因此,我们技术的思路也将进一步应对宏观时政的具体要求,总体城市设计应从顶层空间决策逐渐走向空间落实。
(2)加强对城市空间的多意性理解
因为总体城市设计涉及到城市营造和建设的方式,将会有更多参者参与到营造过程当中,因此,总体城市设计后续发展思路也会逐渐从技术主导转变到对时政社会需求的关注中去,在这样的演变情况下,城市空间将更具多角度的理解意义和诉求。
(3)从管理实施角度理解应用方法
总体城市设计的设计成果需要从管理角度进行相应考量。我们要梳理出更适合管理需求的规划成果。城市管理是多环节、多部门,在不同的组织方法上协同工作的架构,我们要从以前的提供技术方案,逐渐过渡到要进一步提出合理架构组织执行方式,以此来提高城市设计的行事效率与落地效果。
(4)从城市营造事件角度去展开思路
总体城市设计是城市营造事件的总计划。规划师应感受到我们自身是城市营造的参与者和谋划者,总体城市设计是在帮一个城市确立做事的方向,找到突破做事瓶颈的方法,也是在帮助一个城市理清做事儿的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