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PD】“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5-24 00:37:04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蓝字快速关注规划师杂志
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是构建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的有效途径之一。作者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樊亚明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
刘慧在《规划师》2016年第4期撰文,
福
清市东壁岛山利村基于“景村融合”的发展理念,从强化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主题形象、创新旅游产品和完善服务
配套五大路径进行村域综合规划整治、复合型旅游开发及乡村文化品牌塑造,从而推进“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美丽乡村建设。
“景村融合”的内涵
乡村是一个整体、有机的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
经济生产和居住生活三个部分,且这三
个部分彼此依赖、互相融合。乡村性
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乡村历史积淀
形成的独特、古朴的文化和物质遗存,
既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同时又是乡村旅
游的主要吸引物。乡村旅游应以满足游
客向往自然和感受乡土亲情的多元化、
个性化的需求为目标,并为游客提供独
具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但当前的乡村
旅游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乡村传统
“沦陷”、文脉断裂、旅游核心资源和
景观环境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作
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对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
的“五位一体”建设,可以构建富有历
史记忆与社会记忆的乡愁乡恋、诗情画
意的乡村地域场所。因此,“景村融合”
正是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
为一体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旅游景区的
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并以旅游景区建设
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景区化与景点
化,从而达到乡村与景区融合协调发展
的目的。
基于“景村融合”的福清市东壁岛山利村美丽
乡村规划设计实践
景村互动,强化功能定位
在深入挖掘渔村文化内涵、修缮现
有民居建筑、开发滨海旅游产品和优化
农业景观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东壁岛旅
游度假区总体布局,规划总体上将山利
村打造成集渔村文化体验、滨海休闲度
假和生态农业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宜
居、宜业及宜游的复合型旅游新村( 图2)。
根据总体功能定位,遵循分期开发、滚
动发展的原则,规划近期主要依托现有
自然景观、耕地农田、古民居、海产资源、
民俗文化和美食资源,以渔村文化为特
色,以渔家乐为核心,打造幸福渔村、
美丽乡村;中远期主要通过深层次挖掘
东壁岛的海洋文化内涵,整合东壁岛、
黄官岛等景区的休闲度假资源,将山利
村建设成为东壁岛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板
块,福建省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
典范,以及中国最美渔村和国际渔村乡
村旅游景点。
景村一体,优化空间布局
规划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全面梳
理土地资源,优化山利村的空间布局,
形成文化体验、滨海休闲、和谐人居和
幸福新村四大板块,推动景村一体化发
展( 图3)。
(1) 文化体验板块。规划通过整合古
民居、渔村文化及海洋文化等资源,营
造静态的视觉景观和动态的体验景观,
将文化体验板块打造成凸显山利村文化
特色的核心板块( 图4),让游客感知山
利村的历史文化、渔民生活和渔民精神。
(2) 滨海休闲板块。规划依托滨海沙
滩,整合耕地资源,在滨海休闲板块内
打造农耕游憩区、户外运动区、浪漫休
闲区和滨海休闲区四大特色区块,营造
渔村乡土休闲景观氛围,满足游客的体
验需求。
(3) 和谐人居板块。规划通过对现状
村庄建筑及环境的功能重构和景观整治,
改建滨海民宿客栈、海鲜美食餐厅,配
套村民会所、花园绿地和卫生站场等,
形成和谐宜居的美丽新村。
(4) 幸福新村板块。规划以改善村民
的居住条件为目标,对老村进行迁建,
并配套建设幸福新村。
以景带村,明确主题形象
根据山利村的功能定位,规划以渔
村文化为核心吸引物,挖掘地方“福”
文化,结合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资源,
明确“美丽渔村,幸福山利”的主题形象,
通过渔村景点化、农业风景化和全域美
景化来打造渔村文化主题旅游村。
(1) 渔村景点化。渔村文化特色的
凸显关键在于景观载体化建设。规划通
过物化景观将渔村文化遗存景点化,既
满足了游客的感官体验,又强化了渔村
特色。从整体上看,规划通过“一家一
品”“一户一景”来强化景观氛围,主
要设计手法如下:①再现,如以渔船实景、
渔船花坛、波浪式铺装和渔网栈栏等再
现渔民打渔归来的场景,将渔村入口景
点化;②重构,结合农业景观,将原有
断墙、空地重构成渔村乡愁景观墙等景
点;③拟态,如以渔村晒渔网的生活场
景对旅游厕所进行设计,形成一道建筑
景观。
(2) 农业风景化。规划注重乡村“一
场一景”的营造,将一个个“农景”串
联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图5)。例
如,在滨海休闲板块,规划以“印象农
耕”“农地聆风”“风筝草坪”等重塑
农耕生活图景,让游客体验农事、追忆
乡愁;结合山石草地资源,规划建设“花
之教堂”“花语野趣”“浪漫剪影”等
景点,让游客充分体验海岛的浪漫情怀。
(3) 全域美景化。规划通过对村域范
围内的村容村貌进行整治,提升景观功
能,推进大地景观化、全域美景化,以
开放性乡村景观资源促进乡村全域旅游
的发展。
农旅互兴,创新旅游产品
乡村作为相对原生态的地域空间系
统,拥有城市地域无法替代的经济、社
会和生态等功能。农业生产是乡村产
业发展的根本,而保持景观的乡村性是
乡村旅游发展的本质特性。规划依托
山利村的农业、渔业资源,积极创新旅
游产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
农业与旅游业互兴发展。
(1) 文化体验旅游产品。规划在文化
体验板块打造风情游览区、文化展示区
和渔村休闲区三个特色区块。其中,风
情游览区主要包括入口广场、游客中心、
星级旅游厕所、特色小店、生态停车场
和渔村耕地景观等;文化展示区主要包
括文化公园、露天影院、文化站、渔村
民俗博物馆和渔村文化馆等;渔村休闲
区主要包括精品乡村酒店、乡愁景观墙、
鱼旗小景和渔村民俗等。
(2) 美食体验旅游产品。规划将部分
原有民居改造为渔村美食街,设置渔村
特色餐厅、海鲜大排档、乡村酒吧、茶
座和咖啡吧等,并结合本地丰富的海鲜
资源,开发渔村系列菜品或小吃,如海
蛎煎、海鲜煲和酱爆墨鱼仔等,从而满
足游客日益增长的舌尖上的体验需求。
(3) 滨海休闲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
滨海资源,规划在滨海休闲板块建设滨
海浴场、海上栈道和景观灯塔等,并结
合采石坑因地制宜地开发滨海户外运动
旅游产品,主要项目有攀岩、探险、滑
草和山地骑行等,以满足游客运动健身
的需求。
(4) 滨海度假旅游产品。规划对现状
部分民居进行有序的改造和利用,形成
不同档次的滨海度假旅游产品,如龙山
胜境精品乡村酒店、渔村民宿、渔村文
化客栈和滨海露营地等。
主客共享,完善服务配套
规划基于主客共享的理念,一方面
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电信、
环境卫生以及消防与防灾等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配套乡村游览服务设施、住宿
服务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
施、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及游览标识系统
等,既实现了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又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进而推动美丽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4期《
“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
》
海绵系列新书推荐:
《海绵公园》
本书由A24 景观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斯特凡·罗贝尔(德)编写,囊括了众多关于“海绵公园”设计的优秀案例,在案例设计中巧妙地应用了景观植被对地表雨水进行渗透、调蓄以及过滤等,从而充分体现出公园内的绿地在城市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精彩书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授权出售
咨询QQ:2325124337
详询:《规划师》杂志社发行部
0771-2438012
海绵系列新书推荐:
《海绵城市》
本书以“海绵城市”为主题,通过40多个城市与景观设计项目来探讨水元素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管理,从公园、公共空间、生态区和商业设施等四个方面的雨水管理策略和方法入手,针对雨水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构思和解决方法。所收录的设计方案不仅回应了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功能上的需求,更积极从空间与景观的角度介入项目,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兼顾了生态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
精彩书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授权出售
咨询QQ:2325124337
详询:《规划师》杂志社发行部
0771-2438012
海绵系列新书推荐: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图集》
本书为广西南宁(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华蓝集团与南宁市建委、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合作设计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共分为两册,其一为《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图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其二为《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实用手册》,为建筑师在雨水管理设计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设计工具和参考规范。
精彩书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授权出售
咨询QQ:2325124337
详询:《规划师》杂志社发行部
0771-2438012
微信编辑:肖莉
长按二维码快速关注
官网订购图书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