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升级版提交专家研讨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和热烈讨论。

吴良镛
我们当前处于一个大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战略转型,城乡规划工作是与国家发展的新形势相对应的,必须联系时代发展和需求变化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尊重五统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等等,都进一步要求城市与区域发展尊重规律,统筹兼顾,进行整体谋划与实践。
在我印象中,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发展富有生命活力,今“一带一路”战略又与之重叠,总体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厦门有山有水有人文,从城市结构、人居环境艺术构架等方面讲,是个非常有前途的地方。多年来,厦门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谋划美丽厦门战略,王蒙徽同志曾数度率该市战略研究人员,来清华通过“榕荫论坛”开展专题讨论。今又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提升,形成新稿,有很多新思路新探索,读之获益良多,至为欣慰。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多规合一”等工作,强调整体统筹,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践,围绕着营造美好人居环境这一目标,把人放在第一位,从谋划到实施,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到空间上,追求有序宜居,和谐共融,这点做得很好。厦门要深入推进战略规划,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继续深化改革,勇于实践,探索城乡空间规划与治理之路!
>>人物名片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奠基人。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2年2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注:吴良镛先生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2013年他曾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制定提出指导性意见。近3年来他一直关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实施。对此次总结提升研讨会,吴良镛先生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虽然不能来厦参会,但他亲自撰写了发言稿,委托其他专家在研讨会上发表。)

胡鞍钢
“我觉得《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对全国最大的贡献是理念创新。”胡鞍钢说,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最新构想,并很快通过规划进行实践,党中央在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厦门又让我们看到了战略规划的升级版。这个过程,首先就是观念的创新。
他说,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的阶段,我们一直面临着城镇化如何画好最新最美的蓝图。这张蓝图其实全国各地都在探索,但是真正能够落地、实践、创新的少有。他高度赞赏厦门通过民主化和专业化形成共识的决策机制。他表示,自己在向外国人介绍时,经常以厦门为例子。他认为,因为有“共识”为前提,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方法才得以实践。
最大创新是纳入“人的发展”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2.0版本,给胡鞍钢带来了又一个惊喜——把人的发展纳入了战略规划。
“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创新理念,规划本身不断地升级,最终不断地优化城市发展。”他以五个“不断”总结厦门的持续创新过程。
“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像厦门这样几百万人口的城市,把人的发展作为战略提出来。”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行修改的时候,加了一个关键词,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就凸显了这几个字。“我们都不断地在问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什么,很显然是为了人。”他说,厦门的升级版战略规划,最大的亮点和创新之处,是与中央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建议写入“健康城市”
胡鞍钢关注到,到2015年,厦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17岁,到2021年,将进一步提高到82岁。“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他指出,80岁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极高人类发展平均水平,达到82岁,也就是相当于目前日本、北欧这些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国家水平。
“HDI(人类发展指数)其实比人均GDP更有意义,这是国际上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通行做法。”他透露,《健康中国计划2030纲要》正在制定,建议厦门在城市定位上,将健康城市、健康厦门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写进去。
>>人物名片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转载自厦门市规划委员会)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