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成都首个海绵城市公园,杉板桥公园设计方案出炉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5-21 02:10:2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杉板桥公园设计示意图
旱溪雨水回收示意图 杉板桥公园 紧邻东郊记忆,北抵杉板桥路,南至方家沟,东到下涧槽,占地62661平方米
定位:既承载都市人温柔回忆的绿色空间,又能展现成都新生态模式的公共绿地
设计理念:防御、延迟、储存、排出
测算效果:85%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
成都首个主要以海绵型理念为主的城市公园设计方案出炉——位于二仙桥片区的杉板桥公园设计方案基本敲定。其设计理念采用了“防御、延迟、储存、排出”的防洪策略,借助湿地调节池、绿色屋顶、绿地和透水铺装等方式调节。经过测算,能使该公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85%,即85%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不仅能保护整个公园,也能使其成为海绵城市公园的示范点。
>两条“旱溪” 蓄水和景观兼得
杉板桥公园项目北抵杉板桥路,南至方家沟,东到下涧槽,占地62661平方米。由于紧邻东郊记忆,定位于“既承载都市人温柔回忆的绿色空间,又能展现成都新生态模式的公共绿地”。 方案中处处体现海绵城市的特色。在项目东西两侧场地,分别设有两个较大的开敞空间,在开敞空间边缘,贯穿了两条具有景观特色的海绵设施“旱溪”。“它可以用来下渗、漫流,引导雨水流向。”设计人员介绍,遇到突发暴雨天气时,它具有蓄水的功能,形成特色的水溪景观。 场内还设有一座长条形的湿地调节池,一头为前置塘,可为公园收集雨水;一头为出水池,设计了出水口。池中布局有深、浅沼泽区,池边种植耐冲刷植物,中部种植耐水湿植物。可储存雨水、生物滞留以及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透水混泥土 能维持生态平衡
“东门的土质比较黏,不容易透水。”为此,他们设计了透水混泥土,将铺设到行车道和绿道上,不仅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的危害,维持生态平衡。在儿童游乐场和篮球场,还将以钢纤维柔性透水地面取代传统的塑胶地面,“它的透水效果更优异,永不积水。” 路边停车位也被设计为“透水草格”,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米·小时;场地内还设计了大量下沉绿地,有蓄积雨水的作用;屋顶也使用蓄水陶土颗粒,有利于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我们采用了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应用策略。”设计人员介绍,场地设计中运用了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草沟排水、自然坡地、水系蓄水等技术,对雨水利用采取“以下渗为主、回收为辅、先下渗再回收”的原则,在保障附近河道以及考虑雨水正常排放的同时,让公园在水资源的利用上做到自给自足和可持续性水循环。 在总体排洪方案上,利用硬性基础设施和软性景观来联袂防洪。雨量过大时,公园四周有地形高地,限制水流向外流出,影响市政;在雨量初期,由现有水系深度消化一部分水量;现有水系吸收不了时,由水系周边的低凹草坪存储、渗透和净化。
新闻链接
环城生态区 将打造为海绵综合体 成都即将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在新区建设中,要全面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水系保护与修复、地下管网和调蓄设施等工程建设;在旧城改造中,要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因地制宜逐步根治旧城内涝现状。 在高新区中和片区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工程,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片区和项目。将133.11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打造为兼顾生态、民生、产业、耕保的海绵综合体,强化生态区及周边区域对雨水的下渗和调蓄作用,有效控制地面径流。新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交通场站和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也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