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主讲老师为赵明宇 博士
交通设施管理群 专业讲座第八场
2016-05-10 19:00-21:00
许卫华 整理
各位专家、老师、同仁,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在交通设施管理群与各位一起交流交通设施普查方法与数据应用的相关问题。交通基础设施数据是交通规划、管理、研究等相关工作者的必需资源,用数据说话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基于晶众公司至今为止所开展的交通设施普查项目所积累的经验,与大家一起交流交通设施普查的方法以及数据的管理应用。

交流的内容基于实践而非理论研究,受限于实际项目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有任何不足和欠缺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和专家不吝赐教!

今天交流的内容分为以上四个部分,首先是交通设施数据的需求方及需求的类型;其次是在实践中的建立的设施数据普查流程;第三是设施普查过程中目前采用的新技术;最后是数据的系统化应用。


在行业外看来,一个城市的交通设施数据理应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或主体,但现实是,大部分城市交通相关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处于一个无序混乱的状态。规划单位、交管单位、城管单位等等,都具有一部分或者少部分的交通设施数据,甚至有的数据只有从设备提供商处提取,相关管理部门对数据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但社会各界对数据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停车设施数据为例,停车APP的快速普及使得运营商争先恐后进行城市停车设施普查,以得到设施的数量、分布、收费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就政府而言,也希望能掌握全市的停车运营信息来衡量出售公共停车设施运营权的价值。新一轮的停车专项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规划的基础就是对现状停车情况的把握。以上的需求都促进了停车设施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

交通设施普查的类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目前,普查需求较多的包括:停车设施普查、道路设施普查、交通安全设施普查、货运设施普查等等。
这里,我回答一下大家的第1个问题。过程中。
1.1交通设施的定义和分类?
这个问题群主已指点过。交通相关设施的范围越来越广,作为数据采集方,我们关注的是交通设施相关数据类型。以道路设施普查为例,道路的长度、宽度、车道数、隔离类型、人非设施是基本数据,还可能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公交站点位置、设置方式、道路两侧路内停车、单位开口情况等等。
所以,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可能交通设施的分类并不是关注点。而是以数据应用的目的为导向,在一次普查工作中可以收集到的数据范围和类型。这个范围受限于工作的费用、周期等。
这里,以我们开展比较多的停车设施普查工作为例,说明收集的数据类型。
停车设施普查是目前需求量较大的一种普查类型,工作的重点是做到覆盖一个完整区域,收集所有的停车设施相关数据,全面无死角。短时间内完成一次普查工作,需要调动大量人力与资源。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数据,高效精准的工作流程组织、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格式,以及后期数据管理与更新机制的建立都至关重要。





交通设施普查流程建立的目标是高效有效的收集数据。数据的有效可靠是工作的第一目标,数据收集过程的高效集约是工作的第二目标。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在普查工作中实现以上两个目标。

这是通过多年经验积累,现在我们建立的设施数据普查工作流程。

方案设计在整个设施普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在实践中不断强调的一个原则。因为,对于不同的需求方,同一类型的设施也会存在不同的数据需求。为了一个目的,也可能同时收集不同类型交通设施的相关数据。以停车专项规划为例,在收集停车场信息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停车场周边道路设施基本情况和交通运行的相关信息。如果项目周期和经费允许,这也是可以同时开展的数据采集工作。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数据的“可采集性”非常重要。有些数据类型作为需求方可能是需要的,但不具备实践的可操作性。
还是以停车设施为例,理想状态下,规划者希望知道每一个停车位的周转率,也就是每个停车位一天到底停了几辆车。但除非是具有自动感应设备的停车位,这个信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取的。
同时,一些主观判断问题在调查中需要尽可能避免,比如,“可挖潜停车位个数”,我们理解需求方想了解的信息,但这个数据依赖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不同的调查者会产生非常大的数据误差。因此,我们会建议从不同的角度来采集相关数据,比如“空闲场地面积”这类可客观采集的数据。
在方案设计阶段,数据需求方与采集方需要多方位探讨,最终确定一份可实施设施数据采集清单。

第二阶段,我们会根据数据的采集表格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进度安排、人员安排、人员手册等详细的实施细则。




第六阶段,数据录入阶段是大量依赖人工调查所需要的必要环节。在后期,越来越多的调查采用APP终端采集数据,这一步骤就省略了。



现代化技术为设施普查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选择,一方面提高数据的采集质量和精度,另一方面也为后期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
因此,在标准化流程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手段在不断引入。

这里介绍我们在普查中普遍用到的两种。

调查员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采集APP,相比于传统纸质填写有很多优点。



设施普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建立交通设施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以及数据管理更新的长效机制。根据经验,将设施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当然这种层次划分并非绝对的。设施数据的管理有时候会建立一套独立的系统,也在有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数据源或一个模块整合到已有的相关系统当中,这都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和应用背景。
这里也回答第2个问题,如何保证设施维护与动态普查的实时更新?
从我们的经验看来,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数据管理系统是保障设施数据可以有效管理的基础平台; 其次,地方单位要明确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主体,在不同的地方单位具有不同的操作方式。有的会整合到已有的信息平台当中,由平台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有的由交通相关专业部门的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 最后,系统建立初期需要出台系统管理制度,将动态普查的机制建立到制度当中,明确普查数据更新的负责部门、负责人、更新间隔、更新经费等。

系统相对于简单数据库管理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基于空间展示数据,GIS技术的成熟应用得以让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管理数据与位置信息。第一层次的应用是最基础的数据存储与管理,以及数据的查询统计;第二层次的应用是为交通相关规划进行辅助决策分析,基于设施的静态信息与空间信息,进行规划方案的空间分析,并将规划成果进行直观展示;第三层次的应用是将静态的交通设施数据与更多源的数据相整合,如动态交通信息、用地信息、社会背景信息等等,为交通各类政策及实施管理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
这里回答第3个问题:国内交通设施运用gis管理的现状和水平如何?
这三个层次的系统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在开展运用。GIS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该说运用此类系统来管理交通设施数据,为规划、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国内这类系统使用效果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体制机制,系统如果不能长期维护更新就会很快失去价值。所以,在系统建立的初期,主管单位首先应明确的问题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目的,系统的维护主体和机制。



系统的需求设计与用户需求紧密相关。未来的趋势是将多源数据融合,提高城市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交通设施基础数据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持续性。建立数据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建立数据的管理与更新机制,使数字化城市管理成为可能。
以上就是我交流的内容,非常感谢大家!
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熟练的地方,请多包涵。
回答过程中没有来得及回答的问题。
问题解答
一、交通设施普查数据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交通设施普查数据?
从公安交通管理的目标出发,存在交通设施数据需求的方面可能包括:常发交通事故黑点的交通设施设计问题;常发拥堵路段的相关设施状况。
以常发拥堵路段为例,可能存在多方面的设施问题: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公交场站设计不合理、路段沿线开口过多、机非混行状况严重等等。
以此为目的而收集的交通设施普查数据,无论是建立公安交通管理的信息平台,还是开展交通治理措施的方案研究,都是必备的工作基础。
二、请问普查系统在普通公路沿线设施的普查和建档的方面,公路沿线的设施可以做到直接在百度地图之类的地图上展示出来吗?
没有问题!晶众已经具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图系统,信息和展示效果和google map类似。
三、交通设施普查方法及数据应用如何保证真实性?
交通设施普查方法及数据应用如何保证真实性? 这个问题我理解为如何保障数据质量。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在调查实施的各个环节提高对数据质量的监控。
首先,数据内容是经过多方探讨和审核,确保是可获得的真实数据;
其次,数据的内容对调查员的培训是非常严格的,避免由于个人的理解所产生的误差,每一个字段我们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可能出现的误解和问题都会进行统一说明;
第三,现场调查采用监督机制,保证每个调查员的到位和采集;
第四,采集终端APP采用定位和定时功能来监督调查员,对于具有逻辑关系的字段在系统内部设计输入限制;
第五,后期数据核查流程标准化,对于不同的设施类型建立不同的数据核查标准。
四、手机APP和电脑软件系统可以实时联动的吗?如何获得现有系统?可以试用吗?费用如何?
软件系统可以做到和手机APP的实时联动,只要手机上网同步数据。我们的系统都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的,目前还没有针对普通公路的通用版本。您所说的需求,我理解为主要为公路管理和养护服务的设施管理系统,里面需要设施损坏状况的采集和模型评估计算,以建立公路养护策略。这需要从方案设计到系统需求调研的定制系统开发。
五、在现在已有的系统上做些小小的适应性变动就可以用于各个不同需求的体系了,或许都不需要什么变动,只是将里面的小模块改个名字就OK了,包括我们的普通公路系统。
这取决于您使用这个系统的需求。如果是简单的设施数据展示和地图展示,是没问题的。比如要系统输出养护策略,可能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确定内部的模型,这部分工作还是必不可少的。
六、交通设施的统一数据格式编码有什么国际经验?比如公交车站。
从目前的项目经验来说,地方上会有一套自己的编码规则,以停车设施为例,常见规则为:9位用地编码+3位用地性质编码+3位停车场序号共计15位。
公交车站的国际案例:可以参照新加坡:Next Buses -SBST
————————————
分享最新交通资讯
交流互动热点话题
关注啸谈阡陌
关注交通·科技·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