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大城市对年轻人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1-21 01:06:34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公交上人贴人、地铁里人挤人、路上的小车像火柴盒一样密密麻麻…… 生活在“北上广深”和经济强市,你无时无刻都会感受到人满为患的压力:看病挂号像打仗,漫长的队伍让你心急;孩子上个幼儿园,都要搬个小板凳,排通宵长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在各地召开的“两会”上,引发共鸣。
一个人的故事
23岁的邓潇潇,从湖南小镇闯深圳,“趁年轻,就该到大城市生活!” 老家小日子很安逸,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奔向大城市。 5年前,邓潇潇从湖南邵阳一所大专毕业,经家人联系,她进了老家邵东县城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学校离她家很近。 在县城,邓潇潇的家是独栋院子,3层楼房,只有爸妈、她及哥哥住,宽敞无比。从楼顶望去,看到农田、山庄,空气清新。 教了一年书,邓潇潇突然辞职,众人惊愕,她只反复一句话:邵东这地方太小,从小待到大,没意思。 怀揣梦想,23岁的邓潇潇来到深圳,高楼大厦和高节奏的生活,让她很享受,觉得一下子充实很多,带来的1万多积蓄很快花光。她来到广州,借住在大学同学位于广州石牌西路的出租屋里,“在老家住惯了干净舒服的大房子,蜗居在这种出租屋,开始很不适应,后悔自己没听家人话。” 可每次走出出租屋,花一元就能买到厚厚一叠报纸,上面什么内容都有;出门就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BRT、地铁;虽然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大,可她看到楼上楼下充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感到很满足,尽管她每月结余只有两三千元…… 4年打拼,邓潇潇经历了撕心裂肺的情感波折、房东的刻薄讨账、公司的突然减员…… 不过,她从没想过要回老家过安逸的生活。她觉得,自己老家虽然在县城,但跟广州相比,连杂乱的石牌街都不如,“现在还年轻,就该来大城市生活!”
一个城市的容量
接纳一个外来工公共成本13万。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很大一部分进入了大城市 “邓潇潇”们何其多!无时无刻,无数“邓潇潇”们不顾一切地涌进大都市,尽管这里有望而生畏的房价。 2012年4月,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透露,按照广州城市战略规划,到2020年前广州市常住人口要控制在1500万以内,但全市实际人口已经超过1600万。广州已经突破控制目标,逼近城市发展空间上限。 从广州的实际来看,公共管理是摆在每一位公职人员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广州仅流动人口超千万,人口构成复杂、阶层多样,价值、理念、追求、个人素质千差万别。由于人口多,广州一天要处理1.4万吨垃圾、主城区要处理9700多吨垃圾,一天要处理污水465万吨,一天要宰1.5万头猪才能满足猪肉供应,一天要供应1500万斤蔬菜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以人满为患形容特大城市,毫不为过。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80万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人口更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0万人迅速蹿升到2012年末的1054.74万人。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城市。 国家住建部2006年曾做一项调研显示,每新增一个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小城市为2万元,中等城市为3万元,大城市为6万元,特大城市为10万元。 去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农业人口进城市民化,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个人成本约为人均每年1.8万元。仅教育支出一项,假如农村学生1.25亿人中,有10%随父母进城,就让城市学校难以容纳。
一线城市的吸引力
资源丰富机会多,年轻人留恋大城市,千万不要嘲笑“邓潇潇”们 千万不要嘲笑“邓潇潇”们,很多年轻人奔赴大城市,住的差,可他们并不后悔,因为大城市机会多、收入高、生活便利,很多资源是小城市无法满足的。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梓桢说,广东大量优质公共资源聚集在广州,如医疗、教育,政府投巨资支持广州发展公共交通,广州越变越美丽,周边没什么变化或者变化不大,“假如我是一位年轻人,我几乎没有选择,有机会肯定往广深跑。” “大城市机会多!”广东省人大代表陈广富说,他认识很多农村青年,他们一有机会就愿意去大城市,“在大城市跳槽容易,在小县城一点风吹草动就能传遍四周,年轻人不喜欢。”邓潇潇说,在大城市更讲道理,更公平一些。在大城市生活自由,是年轻人最看重的。
原文来自:羊城晚报记者 陈文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