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本刊特约记者 柏露露(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提到北京这个城市的创新中心,我们第一反应通常将其联系到中关村。很多来到北京的人都会去中关村走走,看一看这个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地方,并会感慨于这一块土地上充满的创新与创业的活力。

北京中关村(图片来源:东方IC)
中关村的兴起与发展源于一位科技体制创新的先驱——陈春先。这位当时可以与陈景润声望齐名的著名量子物理学家在1981年毅然脱离了科学界的传统体制,第一个将市场运作机制引入了传统的科学界,成为了我国科研体系脱离计划体制引入科技产业化运作的普罗米修斯式的先驱。而陈春先进行科学产业化运作的地点——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也在之后的三十三年中成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标杆与先驱。
猛以父之名,赠世人以救赎——创新先驱者的道路
在陈春先成功进行科技产业化运作之后,中关村周边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与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纷纷在中关村成立相应的以公司化运作为特征的面向市场的实体经济组织,形成了我国最早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创新产业集群中心。
经过三十三年的发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聚集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潜力产业集群以及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示范区为创新主体,多个特色产业园并行发展的格局。
中关村的创新能力在良好的市场化机制运作以及完善的产业环境支撑下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截止到2014年,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54家,其中境内156家,境外98家,中关村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30804亿元。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非典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等许多具有代表性和技术前沿性的创新成果。

中关村生物实验中心(图片来源:www.zgc-ft.gov.cn)
猛士聚首,铁甲依然在——浪潮之下的中关村
互联网创业的典型代表,“西少爷”品牌创始人孟兵在创业选址的过程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关村,“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最大的媒体不是央视,不是百度,而是中关村”,“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中关村是最容易引发热点的地方”。在当前我国经济走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浪潮之下,上海、深圳等地已然成为国内颇具实力的创新高地,但是经过三十三年快速发展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仍然能够成为执牛耳者,这有着其内在的必然逻辑。
产业发展环境+深厚创新传统。自陈春先开启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以来,大量的科技成果成功地走上了市场运作的道路,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也给创新人群带来巨大的回报。这一良性循环促使中关村形成了创新发展的历史传统。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通过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等文件为中关村的发展带来了政策优惠,为中关村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高端智力资源+完善产业结构。中关村周边拥有高等院校40多所,国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这些机构为中关村提供了丰富的高端智力资源。同时中关村依托北京市先进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形成了完善的高科技产业链条,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扎实的产业化基础。
利益分配机制+良好资本扶持。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提供了包括股权激励制度、多元融资渠道、专项经费扶持、财政税收优惠等在内的一系列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与资本扶持渠道,实现了创新人群的利益保护,也较大程度降低了创新创业的外在门槛。

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图片来源:www.zgc.gov.cn/)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关村的机遇与挑战
2004年8月9日,中关村民营科技之父,我国科技产业化运作的先驱陈春先教授去世,而中关村以十年锦绣发展告慰了这一先驱。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之下,中关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具体而言,中关村面临较大的升级压力,较之欧美成熟的高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开放程度仍然不高,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大规模吸引、集聚和使用全球高端人才智力,有效配置、利用国际创新创业要素和产业资源,涌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科技成果,产生具有全球话语权、影响力、控制力的领军企业,形成具有技术主导权的现代先进产业集群,在上述这些方面,中关村对全球的影响力和引领性还不足,对国际的贡献率、辐射度还不够。就国内而言,中关村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传统的通信、媒体和科技等(TMT)领域,中关村面临着上海、杭州、深圳的强力挑战,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落后,在龙头企业以及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域,中关村也缺乏一定的建树。
《人类居住》杂志投稿邮箱:rljz@planning.org.cn,电话:010-58323870
喜欢我就搜索微信号:renleijuzhu,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