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岳(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生活如果没有诗和远方,那么这样的生活多么的无趣单调。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诗和远方,那么这个行业无疑已经行将凋零。
城市规划可以没有诗,但是城市规划需要远方。

这次写的内容便是聊聊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与城市规划的事情。
话题的跨度的也许较大,这两件事情怎么扯一块去的?我就从一些从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和接触到信息说说下面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先说说什么是VR(Virtual Reality)。简单来说VR技术最早由美国VPL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具体内涵为,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

再说说为什么我关注VR。第一是因为闲暇时所看的科幻小说《三体》第一部,阅读过程中就看到了如今流行的VR概念。其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科学家们带入到游戏中的三体世界,那种文明的演进与轮回,以及代入的就是一种沉浸的感觉;第二是生活中的财务打理,如今炙手可热的虚拟现实产业,无疑是资本市场上的宠儿,在如今的震荡市场行情中我所关注的这一板块从3月份以来概念股无一下跌;第三是工作中细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后,中间“大力推进虚拟现实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形成一批新增长点”这段话无疑让我展开了思绪。最后就是扎克伯格出现在三星 UNPACKED 2016的发布会上,宣称FACEBOOK将与三星在VR领域合作,而扎总在发布会中谈到最多的就是“虚拟现实将是下一代基础设施平台”。

“虚拟现实将是下一代基础设施平台”这句话点醒了我脑海中的一个设想——如果VR可以成就基础设施平台供影音娱乐及社交使用,那么对应的逻辑及统计数据集大成是否可以成就我们规划领域也能应用的VR平台呢?
初步的思考过程中,我结合着工作大致思考并总结了下中国规划设计领域应该期待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一、中国房地产业务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业务将更加需要精细化的设计。
在房地产投资增速平稳的前提下,新增住房投资出现下滑趋势,相应的更多房地产投资投向了旧房改造和更新。我国存量房面临着环保不达标、保暖不足、配套设施不够等问题。新增住房可以统一改造,而存量房则面临着差异化的窘境,无法用传统设计和施工方式进行粗放改造,需要精细化处理。局部拆改时需要对住房整体结构有所研究,需要用虚拟现实、BIM等新型系统化工具进行施工。

二、高端项目需求更加精细化设计和模拟规划结论。
眼下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频频刷新土地出让的高地价,也意味着高端项目投资需求也在增加,对应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客户需求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在规划行业内部相互撕扯的同时,能够处理高端项目的必然领先市场整体行情,并且出现明显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行业间的利润差异化。这些高端项目背后的政府也好、企业或个人客户也好,将会对项目的全面化、实施化、完整化及个性化需求使得项目内涵多元复杂,也对现有的技术水平及规划设计系统联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能想象出的是,沉浸式的可视化设备对高端用户吸引力更高,因为这不仅仅是用传统汇报及文本的方式去展示结果了,而是将我们规划从业者所构思的设计、量化数据等等转变为一种体验,一种可以被做乙方的所操控且推敲的情景感受。这意味着行业很快会有提高设计施工平台的质量的需求,吸引高端客户乃至推广至中高端客户,从而提高公司利润水平和市场空间。

三、龙头景观工程设计公司开始积极布局VR设计。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规划、景观、建筑背景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交叠,但是目前设计业界与虚拟现实结合紧密的却是景观工程设计公司。VR+建筑已经越来越成为建筑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建筑行业已经在VR上有相关布局的上市公司有:棕榈园林、岭南园林等。其中,岭南园林公告称以5.5亿元的现金收购了恒润科技100%股权。这不得不让我感到时代的推动力,在研究了这家公司的公开信息后发现,尽管这是一家主营主题文化创意、4D特种影院系统集成、特种电影拍摄制作三大业务的企业,主要服务于国内大型主题文化公园、旅游景区、科博场馆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但是其主题文化创意和4D特种影院业务均与虚拟现实息息相关。这些以互动体验设备、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技术为外延,其中涉及的虚拟仿真技术就是VR技术应用。

我个人是非常乐观期待高科技交互模拟系统对规划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虚拟显示就表面来说不仅可以十分直观的表现虚拟城市环境,而且能很好的模拟各种设定情况下的城市,例如天气情况、早晚通勤高峰、新旧城区建设等等,可以让人们一目了然的了解排水、供电、道路交通、沟渠湖泊、环境质量,能模拟飓风、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状况,能反应商业、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在一段周期内的运作状况,以上等等难道不是对城市规划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虚拟现实在规划中可以将动态世界交互特征的体现通过终端完成虚拟环境中的交互操作,总体概括技术特征为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力。
第一,沉浸感或者又称临场感可以使得用户或者客户直接成为虚拟环境的组成部分并享受这种感觉,所以说无论区域级别、城市级别、街区级别,只要找准切入点和表达张力,这种表达直接将颠覆所有的二维体现。

第二,作为用户或客户对某一特定地理对象、自然程度、可操作程度、实时性程度的反馈传统规划所能表达的太过有限,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春夏秋冬、繁忙交替等要是用一堆图纸和动画来说那不免千篇一律甚至让人觉得亢长反复,但是又如果用量化数据来弄,那将变成对一堆多数人难看懂的天书。这一切复杂的事情对虚拟现实技术来说只需要一个终端和足够完备的技术平台。

第三,现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和三维城市规划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业界趋势,但只止步于表达和分析。量化数据对城市规划的贡献应当远不止于此,城市规划从宏观战略格局到微观层面设计其实都是在规划师或者团队的一个逻辑框架下所展示的结果,但是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现在终于拥有了一种可以数据化的手段加以诠释,那么是否在此之上可以再添加实时的交互性呢?让数据和用户及客户运用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客户在规划设计师的引导下,在虚拟漫游的过程中直接将意见及想法进行操作修改尝试呢?在如今云计算平台应用普及的今天,这样的想法应该很快会实现吧。我相信三维城市规划系统在不久的将来将建立为城市规划及管理与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规划师或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坐标(借助GIS)的基础上拥有时间坐标,对其中的对象属性进行多维虚拟环境中的回测城市发展与变迁,审视规划布局和空间设计方案的优劣,评价交通、慢行系统的效能高低,城市管网合理布局和规划,直接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实现乃至整个城市的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目前来看三维城市规划系统的建立可以使得城市规划原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以直观的表达,这无疑是对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提高,任何城市的变迁发展、景观恢复、行为研究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应用价值,但是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平台应当说只是刚刚开始在城市科学领域起步运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技术和方法上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相信着未来虚拟现实所提供的三维城市规划系统将成为崭新和便捷的技术手段,必将为城市规划建设添上精彩的篇章,将智慧城市所期望并描述的一切化为虚拟数字城市的一种可视化平台,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从理论上来说虚拟现实在规划行业的应用可以将数字城市所涉及的现代城市理论、系统科学、优化及决策理论、控制理论、复杂巨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众多研究领域进行通用化和一体化。这对我们规划从业者而言不仅仅是计算机上的虚拟城市,而是借助技术平台可以实时再现城市资源分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交流融合及挖掘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进而综合面对城市的所有信息开展综合处理和研究,进而对城市的所有信息具有整体性的逻辑构建,使得城市各类资源在不仅在空间并且在时间上可以进行全局部署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叠,成为真正实现城市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现代化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