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编研、规划管理、规划执法,市民规划师参与规划全过程,他们是一群——兼职的城市设计师

市民规划师周德康与规划人员交流《白荡桥至同济桥沿河游步道方案图》
常州市规划局近期编制完成的《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吸收了3条市民规划师的建议,其中包括市民规划师陈伟堂和张勇提出的希望“进一步突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补充对现有街巷风貌、肌理、建筑遗存统筹保护,最小化干预,确保历史街区要素的原真性”的建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对此项规划的继续深化完善中,将进一步落实市民规划师们的建议。
自2008年开始,市规划局在全市范围内诚聘市民规划师,这成为推进“阳光规划”、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提高规划公信力的一项重要尝试。市民规划师工作到如今延续了6个年头,已成为市规划局的常规工作之一。
“过去觉得规划工作很神秘,老百姓们只看见这个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却不知是怎么规划出来的。”已经连续当了4届市民规划师的金明德说,“当市民规划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让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中来。”
他们参与这座城市的规划设计,他们积极为常州城乡规划建言献策。
市规划局用地规划处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历年来市民规划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她身后电脑屏幕上,一个QQ群很活跃,时不时有人跳出来说几句。这是今年刚成立的“市民规划师QQ群”,线下45位新一届的市民规划师在线上也有了讨论的平台。
市规划局于2008年11月21日组建了第一届市民规划师组织,这使得它成为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建立市民规划师组织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之一。迄今为止,市民规划师工作已进行了6个年头,聘选了四届市民规划师。(2014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学校老师、街道办事员、媒体记者、退休老员工等。规划师人数也从第一届的23名发展到本届的45名,人数增加了一倍。
市民规划师是做什么的?规划编研、规划管理、规划执法,他们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规划工作,他们是这个城市的兼职规划师。这6年来,他们参与各类规划编研项目讨论近50次,如《常州市绿地系统近期实施规划》、《常州市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轨道交通一号线施工期间沿线交通组织方案》、《常州市主城区社区慢行系统建设规划》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数百条;他们参与规划建设项目执法百余人次,如建设项目批后管理现场检查、违反许可案件的查处与讨论、在建项目的回访和调研等工作;他们参与规划方案审查、评选等规划管理工作约20余次,如《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养老服务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青龙中学校舍移建建设工程》评审;另外,他们还参与企业走访、提案会谈、行风监察、规划宣传、专题讲座等活动。
他们是3位普通的市民规划师,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从市民的角度关照城市规划的不同方面
关注百姓居住环境,提出多条改善生活质量的建议
2008年,金明德作为市规划局的第一届市民规划师之一,正式加入到普通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工作中。金明德退休之前的工作经历很多,他自己的形容是,“工农商学兵都做过!所以当市民规划师比较有代表性,了解不同人群的想法。”
这6年以来,金明德受规划局邀请参与了20余次活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环境是他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如《关于〈常州市绿地近期实施规划〉的建议》、《关于全面整治改造新堂路的建议》、《关于编制清凉地区提升改造规划的建议》等。金明德一家在清凉新村住了很多年,对这个老小区有着复杂的情感:“老居民楼设施落后,居住的舒适性较差。比如无封闭的小区环境、小区管理不到位、周边城市功能不完善,给老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一定不便及不安全隐患。”针对这些直接关系老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金明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同时建议将该地区的改造规划纳入近期规划工作计划。

为一个方案已奔波了2个多月的市民规划师金明德一家在清凉住了很多年,对这个老小区有着深厚的情感,图为他在清凉新村做调研。
6年来,市民规划师成员辛勤工作、无私奉献。“他们的想法代表了民意,架起了市民和规划部门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让规划更加贴近民心。”市规划局用地规划处负责人汪曦晖说。
手绘方案,想让周边居民享有更多的绿地

周德康去年刚刚退休,之前在建筑设计行业从事相关工作。虽然是今年8月才被聘为新一届的市民规划师,但他的工作态度可一点不比“老规划师”们马虎。参加过市规划局组织召开的《常州市慢行系统规划》意见征询会之后,家住兰陵的周德康开始琢磨,在自己生活的片区,绿道建设如何与居民们的生活更贴近。于是,东起白荡桥,西至白家桥,周德康辗转调研了沿此水路带的新村、居住区十多个,上个月他提交了一份手绘方案——《白荡桥至同济桥沿河游步道方案图》,这是花了他2个多月心血的建议。
周德康的这份手绘方案是这样产生的:每天早晨,周德康开车送小孙子上学后,会回到家中换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走街串巷,他一骑就是两三个小时,逐个小区一一考察,再提出一条条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他的每条方案都提得很具体,比如,他发现“天安河滨花园沿河边绿化较好,到兰陵桥西仅10米远”,于是建议“这个小区向西可以与兰陵邮政大楼相接,直接与桥北的兰园群众锻炼中心相通”。
将其与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提前了解规划的运作
常州工学院土木学院的徐开老师是第三、第四届的市民规划师。常州的生态绿道系统建设走在了国内城市的前列,针对这个规划热点问题,徐开在最近的一次市民规划师座谈中谈及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可以考虑常州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与城市绿道系统相结合,加大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利用率;生态绿道系统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良好的接驳,方便市民便捷的到达。”
作为学校建筑学专业的老师,徐开还将市民规划师的工作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们对于规划建设的专业实践经验。今年初,他带领两个建筑学专业大二年级班的学生共60多人,来到龙湖香堤漫步、景瑞曦城小区,一起参加了市民规划师实地监督建筑工地施工的活动。“同学们毕业后大部分会进入各类型的设计院工作,提前了解规划的相关运作,对他们很有好处。”徐开说。

徐开(左二)将市民规划师的工作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丰富学生们对于规划建设的专业实践经验。
“适应新常态、重视微规划,关注弱群体、鼓励多元化,守紧生态底、护好文化根、人人献力量,共建幸福城。”
“作为新一届市民规划师的我,更觉得要有扎根基层的决心,献计献策的热心,服务建设的信心。”
“了解社情民意会听到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呼声,现在成了市民规划师,就有了一个更为直接的窗口来反映市民的诉求。”
每位市民规划师都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参与每一次活动,并积极为城市规划建言献策。他们也欣喜发现,规划部门十分重视建议收集和活动反馈,且及时吸纳一些意见和建议,落实至规划工作中。如,明年将开展清凉地区旧城更新的前期规划研究,慢行系统规划根据市民代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
近年来,市规划局坚持开门做规划,逐步建立了广泛有效的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在提高规划决策的公开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用地规划处负责人汪曦晖表示,今后规划部门将进一步拓展渠道、敞开大门,虚心听取意见,广泛吸纳建议,让更多关心支持规划工作的市民了解和参与到规划工作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