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PF】“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演变及 规划响应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5-12 00:00:06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
蓝字
快速关注规划师杂志
作者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马妍
,日本金泽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苗裔
在《规划师》2016年第4期撰文,
研究以“互联网+”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电子商业发展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电子商业发展相关研究的综述性分析,
引出互联网环境下对城市商业业态演变及其功能空间重组影响的关注。同时,从消费者行为转变的角度出发,提出互联网环境
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演变研究的框架思路,并在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电子商业兴起后城市零售商业网点空间分布
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总结互联网环境下实体商业空间结构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最后,针对这一领域规划设计实践所面临的挑战
和需要进行探讨,以便相关研究者在未来能对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的演变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
分析
1
城市商业业态、空间结构的演变
过程、
规律和特征分析框架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就是城市商业活
动中销售和消费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
衡关系在商业业态及其等级、规模与组
织等方面的空间体现。它有两重含义:
一是内在的研究客体是销售和消费因素
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具体来说就
是各种商业业态和细分市场在区位、规
模、服务、形式及总量上相互协调与冲
突的关系;二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各种
商业业态的规模等级空间网络结构。商
业空间结构具体表现为商业活动的物质
形态、区位选择、规模等级、中心地结
构及商业活动的需求面( 如消费偏好、
消费行为、出行方式和消费能力) 等。
考虑商业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城市商
业空间结构研究,是把商业活动的物
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整合为一体的动态研
究,与注重商业物质形态的传统商业地
理研究相比,突出了商业经营主体( 即
商业企业和政府) 与消费行为主体( 即
城市居民) 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商业
活动的动态供需平衡机制决定了城市商
圈和空间组织形式特征,以及商业活动
与其他城市功能在空间组合上的规模等
级、方式、区位和空间结构,从而决定
了城市商业空间结构。而城市商业空间
结构反过来又影响着城市商业活动及其
动态平衡。
因此,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的城市商
业功能空间演变,需要考虑两个层级的
问题:一是商业业态的演变过程;二是
业态企业功能空间的演变过程。而在这
两者的背后,还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商业
活动的需求方,即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和
时空演变趋势,剖析商业业态变革与实
体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传导
途径,以及传导途径中主要影响要素的
作用机制及其模型表达( 图1)。
2
“互联网+”时代城市零售商业
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由于福州市零售商业网点繁多,这
里只选取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业态类型进
行布局分析,即福州市三环以内中心城
区的百货店、便利店、大型超市、购物
中心和专业店。如图2 所示,这些业
态类型总体呈集中与分散并存的分布态
势。具体来说,分布在城市二环以内的
零售商业网点数占总数的大部分,商业
网点空间偏向差异明显,以闽江为界,
北部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高于南部地
区,这与中心城区中传统老城区的区位
优势有关。此外,福州市中心城区的大
型零售商业网点( 百货店、大型超市、
购物中心) 分布呈现出多组团中心并向
外扩散的特点,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性
中心地、商业中心分布的特征。这些零
售商业网点主要分布于鼓楼区中南部、
台江区及晋安区的沿晋安河地带( 靠近
鼓楼、台江片区),而仓山区大型零售
商业网点的密集程度远低于以上三个区
域,仅在金山片区分布较多,这也与金
山片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有关。便利店
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一种业态形式,
分布最为广泛、灵活,商业网点的空间
分布存在多处热点集聚区,在东街口及
五一路沿线区域形成集中程度最高的核
心聚集区,在鼓楼区中北部( 五四路商
圈)、台江区万宝商圈等区域形成集中
程度相对较低的外围次级聚集区,并整
体呈现集中程度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开发
区递减的趋势。
运用最近邻指数对各业态商业网点
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进行检验发现,不
同业态类型商业网点空间的集聚特征差
异性较大。购物中心、百货店的最近邻
指数小于0.3,Z 检验值均小于-2.58,
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是显著
的聚集性模式,表明购物中心、百货店
的空间集聚特征非常显著。大型超市的
最近邻指数均大于0.3,表明其在空间
上相对于购物中心、百货店,呈均匀离
散分布的状态,即在人口集聚区出现中
心均匀分布。便利店与专业店由于数量
最多、分布最广,且与居住分布、交通
位置和商圈影响等因素有联系,集聚程
度最高。
福州市零售商业网点的核密度分析
表明,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中心
集聚与外围分散并存的态势。由图3、
图4 可知,百货店、购物中心网点形成
了明显的圈层式的二级热点区,表明百
货店、购物中心的集聚程度较高,且已
经形成品牌专业化功能地域单元。
由图
5 可知,便利店网点分布在城市的大街
小巷,不论是城市老城区,还是商业中
心或是边缘区,均呈现出明显的沿城市
干道分布特征,并在鼓楼区东街口、晋
安区六一路和台江区中亭街等区域形成
了多处一级热点区;相较而言,以居住
功能为主的金山片区则属于二级热点区。
由此可以推测,便利店作为最灵活、最
广泛、最无风险及最贴近居民日常生活
的业态形式,区位优势、用地属性和人
口集聚等因素均对其有着不可言喻的影
响。
由图6 可知,大型超市的空间分布
以城市商业中心为主,形成多处一级热
点区,分别位于鼓楼区五四路附近、晋
安区五一路至台江区万宝商圈附近等商
业中心以及金山片区等区域。
由图7 可
知,专业店分布密集且较为平均,形成
沿东街口至五一路的一级热点区,表现
出沿传统商业中心布局的特征。通过调
研数据可知,专业店网点的行业类型以
服装、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汽车配件及维修等为主,说明这些零售
行业同样也表现出在城市商业中心布局
的特征。
研究对互联网电子商业兴起后福州
市中心城区零售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
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在互联网电子
商业的影响下,福州市大型商业网点的
空间分布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分散并存
的态势,集聚特征依然显著,并表现出
沿城市综合性中心地、商业中心分布的
特征;不同业态类型商业网点的空间布
局差异较大;商业网点的业态类型、用
地属性、交通通达性及集聚程度是影响
其分布的显著因素。面对电子商业快速
发展背景下实体零售商业“提袋消费”
比例下降的情况,就区域的主要零售业
态实体商铺空间分布来看,并没有发生
明显的变化。相对于福州市过去形成的
一级热点区域的零售商业集中区域,在
金山片区附近的二级热点区域的形成则
主要受金山新区城市开发的影响。由此
可见,城市开发和空间规划政策依然是
影响实体商业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尽
管电子商业业态的深入发展可能会对零
售商业的业态、消费者行为及实体商业
空间产生影响和作用,但就其对实体商
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来看,由于扰动因素
较多,如何剥离扰动因素的干扰则成为
一个关键点。
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功能空
的
规划设计应对
01
加强商业布局中对不确定因素
和个体行为的
定量研究
由于商业空间分布及空间结构的演
变过程是多要素、长时序糅合作用的结
果,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直接探讨互联
网环境下电子商业对实体零售商业空间
分布的影响依然存在较多难点。国内对
于商业布局的研究主要遵循的方法是在
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对现有商业
网点空间分布的等级、规模和区位的分
析,辨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并对未来
的规划布局提供建议和依据。但是,城
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并不是偶然形成
的,也没有严格遵循规划决定。在这背后,
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和作用于
城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商业空
间结构。其中,消费者和业态企业自身
的行为选择便是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一
部分,其既体现了商业业态与功能空间
演变的适应性过程,又体现了商业业态
与功能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而在我国
过去的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对“供给侧”
的关注较多,对“需求侧”的分析却相
对薄弱。尽管我国近年来对于消费者行
为研究的关注越来越多,但此类研究仍
然多采用集计分析模型,通过规律性的
挖掘和探讨,对定性的描述较多,对定
量的解释则相对较少。因此,在未来的
科研和规划实践中,应加强对互联网环
境下消费者行为以及业态企业空间区位
选择的特点、趋势的定量化研究;同时,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应突出对微观个体差
异性和适应性行为的描述,真正做到从
“使用者的角度”探讨城市商业中心的
等级规模及相应的规划引导思路。
02
结合市场需求探讨合理的规划
层级、
标准和布局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无论是城市商业
业态自身,还是不同业态企业的空间分
布,都面临着变化,且这种变化的性质
和程度均不可等量齐观。以零售商业为
例,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业业态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商铺的“提袋
消费”比例,并可能导致一些规模较小
的临街店铺丧失商业活力。与此类消极
的变化不同,随着零售商业自身业态的
演变,如综合商业体的出现,使消费者
更容易获得较综合的商业服务,而互联
网环境下团购、大众点评等网络平台宣
传的深化,使餐饮业、KTV 和电影院等
商务服务业不再单纯聚集于大都市级别
道路附近、全城范围内便于到达的区域,
那些分布于建筑内部的可达性、可见性
不高的店铺也有机会吸引消费者光顾。
因此,面对不同业态对“互联网+”表
现出的不同响应态势,在城市商业功能
空间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就必须根
据市场对不同业态的需求及其空间区位
选择的特征,确定不同的调控政策,划
分合理的层级和规模。
03
注重实体商业环境的营造和提升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业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购物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
如今电子商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
人们对商品实物的需求,由此人们对实
体商业购物环境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
这就为商业街区、建筑的营造与发展提
供了新的契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
更加注重商业购物环境品质的提升与消
费者的情感需求,不断关注体验式消费
氛围的营造。体验式商业购物空间是新
型商业空间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传统实体商业与电
子商业的结合点,具有展示、体验和消
费等多重功能。规划设计应注重这种体
验式消费空间的布局与体现,并注重商
业空间与消费者行为的互动关系,使实
体商业空间既能展示商家的品牌广告,
又能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产
品,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友好甚至令人们流连忘返的购物环境。
“
随着“互联网+”概念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深化,我国的
商业业态及其功能空间组织都在发生着
变化。面对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
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
率的客观要求,在未来的规划实践中应
从城市商业供给与需求相协调的角度,
优化和完善我国城市商业功能。但在此
过程中,仍有不少理论和政策调控难点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一是需要深入剖析
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转变的过程和
机理,这对于分析和把控城市商业的市
场需求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是需要定量分析和刻画新环境下城市
商业对“互联网+”的业态响应以及不
同业态的空间区位选择特征,这对于从
“供给侧”角度探讨城市商业功能空间
的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面对
城市商业空间的功能提升和结构优化,
我国的城乡规划应围绕上述两点要求,
一方面要加强对市场“需求侧”个体行
为不确定性和适应性的关注,提升定量
解释水平;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市场需求
探讨合理的规划引导路径。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4期
《
“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商业功能空间演变及
规划响应
》
微信编辑:肖莉
全文电子版详见官网:www.planners.com.cn
欢迎订阅《规划师》杂志
只要您关注城市规划学术前沿,
愿分享您的美文,
欢迎赐稿。
投稿QQ:2325124337
投稿热线:0771-2438012
微信号:guihuashiza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