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清华同衡学术周第二天,围绕“城市设计是否需要法定化”和“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缺失”两个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各自发表了相当有深度的见解。结论是城市设计不该是被法定化,但是需要制定规则,大家自觉遵守这个规则。但小编尤为感兴趣是其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段德罡提到,他说城市设计应该是空间+人居,空间感觉舒服,人居幸福。小编理解为宜居与幸福。

现代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综合性发展,设计越来越追求特色,现代城市建设与传统民族建筑文化保护则是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目的是达到“宜居与幸福”,“宜居与幸福”走向主题。
作为参与规划的我们,应该更深的了解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积极自觉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来。为城市进行调查和研究,收集数据,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小编整理三个新疆民族风貌研究(主要是哈萨克风貌)与大家共享。
从新疆土生民居庭院空间形制不难发现,建筑形式均服从于自然需要的法则,人类理性的要素被减少到最低的限度,或者被更加巧妙的方式隐藏起来。这些都表明这种有机的空间结构形式,承载了当地人生活行为的一种空间秩序,表达了当地民俗、人文等非物质文化。
今天,人们的生存空间需要好的生态环境,我们要依据地理优势发掘资源,借助土生建筑的生态性能来处理现代的居住环境的问题,要积极地去研究它、利用它,使其与今天的科技协调发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将会有很大发展前景。

入口特色门廊

檐口多线脚

门窗顶部收以尖券,承毡房做法
要素特点 : 缓坡顶以避免积雪,檐口多层装饰线脚。门窗上部多收以拱形或尖券性,呈毡房特点。
材料分析:以木质、砖墙、毛毡为主。
要素借鉴引导:建筑风格以哈萨克风格为主,要考虑建筑体量、高度、形态、色彩与周围其他风貌区有较好的协调。借鉴时可保留部分传统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可提取传统建筑元素
A、柱:多位方柱,饰以简单的雕刻及彩饰纹样
B、“雀替”:轮廓曲线上饰以油漆的雕刻
C、檐口:多层线脚,每层都有不同的装饰纹样
D、门廊:住宅入口前多设柱廊,有遮蔽风雨及遮阳之用。门洞比例细长。
E、坡顶:以缓坡为主,防止积雪
F、基座:建筑落于较高基座,以避免下雪不便
G、窗格:窗格有其惯用的手法,如图A、B、C
H、窗形:窗顶部多收以尖形或圆弧形
I、穹顶及纹样:典型的哈萨克民居是毡房,园穹顶是其最大的特征
J、方格开窗:以竖向为主,排列整齐有规律
K、类似于“哥特式”装饰,加以简化,特色鲜明,可识别性强
L、入口柱廊及山墙:偏欧式做法,多见于政府及纪念性建筑
M、立面划分:立面竖向划分明显,顶部收以弧形或尖形
N、穹顶:在建筑顶部多使用,多以彩色饰,可识别性强,政府办公大楼顶部为湖蓝色
O、立面划分简洁明确,大型公建以较长面宽为主
建筑材料提取
在哈萨克传统建筑形式中常用的毛毡及砖木结构体系,已不适用与现代建筑,形式上保留其做法。通过现代的建筑材料,例如钢筋混泥土、石材、玻璃、涂料、面砖来体现传统建筑。








建筑风格:草原上的民族,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是蒙古包,在现代建筑中,也常取此意向。
要素提炼:圆形平面,穹顶,喜用天蓝、白色,装饰色彩鲜明多样。

穹顶的做法多有采用 | 
点缀色多样鲜艳,体现民族风情 |
材料分析:建筑材料以混凝土,砖、涂料、木制为主。
要素借鉴引导:注重屋顶的处理,色彩搭配,与城市文脉和民族特色的契合。
建筑风格:传统的伊斯兰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的平方,经济条件好的住房设有廊房,并雕花纹或绘制图案。
要素提炼:屋顶特色明显,门窗装饰色彩丰富多样。

门窗装饰复杂,收以独特的尖券 | 平屋顶与穹顶搭配使用 
|
材料分析:当地传统的伊斯兰教建筑多用砖、土等材料,饰以各种釉面色彩。与大漠的颜色相符合。
要素借鉴引导:形成易识别的伊斯兰教建筑,注重特色建筑要素的运用。如穹顶、尖券及砖石色彩。
“宜居与幸福”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同时也是两个不同的面向:对于“宜居”来说,主要是指城市建设者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使城市适合人们的需求,达到一种城市与社会人合一的满意状态。“幸福”一是指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市民的生活便利程度、人际环境、卫生环境给他们感官上带来的舒适;二是指百姓在心理上对城市的认可度、对城市文化的接受与适应程度。这两个方面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在这个层面上,城市建设需追求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又要紧密结合城市发展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实际需求。
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