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日报:第128期,今日收录13篇
往期查看:www.guihuayun.com
合作联系:admin@caup.net
查看列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本期推荐文章

谈论城市的时候,他们在知乎上谈论什么?
2016-05-07 新一酱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摘录:以下来自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知乎上100个城市话题下的18696条话题精华回答进行的分析,长按文末二维码查看原文。
知乎官方对话题精华的定义是TOP1000高票回答,我们的条目样本是每个城市话题下所有被标记为精华回答的条目,这样既可以认定精华回答所在的问题是被知友们讨论过的,也可以去除那些没有人关注或回答的提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城市的话题分类标签来自于提问者、其他用户或者管理员编辑,因此很难保证话题分类准确性(潜台词:上述人群请你们脑洞再开一点对于城市话题再大胆一点OK?)。

去除不断刷存在感的知乎提问词(“看待”、“体验”、“那些”……)之后,大家最愿意上知乎提问的城市类话题还是教育:TOP10关键词中,就读、大学、中学占了3个。
你大概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提问句式:“在XX大学(中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这和知乎上一堆来自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和在读生有很大关联。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学校比起其他具有更明确的城市特征,被归类到所在城市话题下的可能性更大;这种千篇一律的提问方式也更容易被复制,一提起母校什么的,总是有一堆槽要吐不是么。
再来看看剩下的那些关键词:“地方”、“生活”、“发展”、“工作”、“好吃”。
知友们的吃货本性完全藏不住,“地方”+“好吃”补全以后大概是这样的:“XX好吃的XX(来,报菜名啦)在哪里?/XX有哪些好吃的地方?”
出息呢!追求呢!
但如果在城市里没有一点安全感,哪里还谈得上追求?在2014年知乎用户调查数据报告中,月收入在12K(1.2万元)以上的知友中,北京的比例占到31%。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4座城市的知乎用户中,月收入在12K以上的平均比例是26%。这些人以男性为主,其中42%是工科生,网购消费次数高出一般正常人……你可能已经把“程序猿”三个字对号入座了。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在2015年4月接受《通信生活报》的专访中表示,截至2015年3月,60%的知乎用户月收入4000元以上。
以生活为关键词的提问基本离不了收入,比如“月薪XXXX,在XX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月薪4000、5000、10000、20000这些词都可以找到对应的问题和回答。生活是一个人对城市产生归属感的那部分,年轻人不敢确定是否值得去另一个城市闯,也不敢确定自己在这个城市是否有未来,一思考起未来,城市和收入必然要绑定在一起。

以上是知乎城市话题下,精华回答点赞总数最多的提问。
除了第二个有关“民族大义”的问题之外,其余均和高校有关,“清华北大”在五个最靠前的回答里出现了两次。不对,看了一眼第五个问题,是两次半!所以,现在的知乎已经被北清学生和各地高校的大学生占领了吗?
知乎早期用户以名校毕业生为主,因此这类问题的答案数量很多。但请全国各地祖国的花朵别再问这样*&…%¥的问题好吗:努力就可以上北大清华吗?
以及第五个问题,新一酱再多送给这位TOP2名校学生两个白眼,拿走不谢。
想要仔细看看?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知乎上最受关注的城市是上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上海各区县的小伙伴如何来一场悠然自得的轻松约会?
2016-05-07 全心全意
感谢大众点评开放包容的态度,让我们可以抓取到相关数据,来为抓耳挠腮、挖空心思要和另一半度过美好周末的大家出谋划策。约会去哪里?其实对于一只恋爱经验不足的单身女纸来说,应该是个难题。但我不怕,我有数据、有GIS,还有一副热心肠。
好了,说重点。暂时先把约会地点分成三类,一类是牵手漫步,看春花绚烂,包括自然风光、公园等;一类是享受文化艺术陶冶,诸如博物馆、音乐厅等等;一类是康体娱乐,如打球、看电影之类。请继续往下看,方案来了。本次约会指南将为大家提供第一个方案,敬请期待第二个、第三个方案。
本次方案:悠然自得的轻松型约会:上午逛公园,下午看电影
摘录:第一、寻找懒人福音
从大众点评的众多数据中,首先筛选出了公园和电影院的数据,大部分资源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内,就是图1中黄颜色的那个“环”以内。借助ArcGIS平台,寻找离每个公园最近的电影院。计算可知,从公园到电影院较为便捷的区域(3km以内,图中用绿色系的点表示)集中在中心城。此外,嘉定新城、松江新城的情侣们选择此方案也比较便捷。

图1 公园到电影院距离
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明白一些,分区县做个分析统计。从平均距离来看,在黄浦区、长宁区、虹口区选择此方案最便捷,而奉贤区和崇明的情侣们请慎选。从最小距离来看,宝山区、静安区、松江区实现了百米内步行可达,普陀区、虹口区紧随其后,对于不爱走路,不想坐车的懒人一族简直是福音。至于具体的可承受距离,小伙伴们对照着酷炫的雷达图(单位米)看一看吧。

图2 各区县公园到电影院距离
约会一定是想给彼此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公园、找个电影院就去。因此,努力的单身汪又把大众点评数据里评分高(4分以上)的地方为大家筛选出来了。约会注重的是体验、是感受,要听听大众的口碑。从空间分布来看,评分高的公园和电影院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范围内,有我们熟悉的静安雕塑公园、大光明电影院等等。从评分高的公园去往电影院较为便捷的区域也集中于中心城范围内。当然,有情侣不在乎把时间花在交通上,那就另当别论。

图3 评分4分以上的公园和电影院分布图

图4大众点评4分以上的公园到电影院距离
同样,我们再分区县来看一下情况。从平均距离来看,虹口区、徐汇区、长宁区位列前三,包括黄浦区、静安区在内的前五名都在1公里以内,是理想的步行可达范围。从最小距离来看,静安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夺得前三名,其中静安区实现百米内可达。而金山区、奉贤区、崇明县的情况比较艰巨。通过对大众点评数据的筛选,金山区没有符合评分条件的公园,而奉贤区和崇明县没有符合评分条件的电影院。因此,这样的约会方案不是特别适合这三个区县。

图5 各区县评分4分以上的公园到电影院距离
第二、认真对待口袋里的money
虽然很多人说着视金钱如粪土,但在上海生活,还是得计算一下生活成本。以公园+电影院的组合模式约会,大概要花多少钱呢?既然决定了要去口碑好的地方,那我们就只来算算这些“好地方”的消费。
对上海全市样本进行计算可得,4分以上的电影院平均消费为40元,4分以上的公园人均消费为21元,其中免费的公园占35%以上。这样算来,人均消费需约60元,不论学生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能承受。
别着急走,我们再来看看各区县的消费水平。统计中,暂先排除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县,三个区县的小伙伴,请给我机会为你们制定另外的约会方案。
从平均水平来看,普陀区以96元居消费榜首,嘉定区以41元最为省钱。暂时摒除区内从公园到电影院距离因素,以“高配高、低配低”的组合来计算消费幅度。浦东新区、普陀区和宝山区以人均200以上位居消费前三,而黄浦区、嘉定区和闵行区以人均25左右位居人均消费最低。

图6 各区县4分以上“公园+电影院”消费水平
第三、看看综合实力
综合便捷程度、消费水平来看,我们取平均距离最小的5个区县和平均消费水平最低的5个区县,可知徐汇区、长宁区、黄浦区是最便捷、最节约的,仅供小伙伴们参考。
虹口区、静安区的综合实力也不错,适合此约会方案。
而金山区、奉贤区和崇明县的小伙伴建议采用另外的约会方案。
本文摘录自微信公众号 全心全意,原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宗敏丽供稿。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陆铭:超大型城市如何宜居
2016-05-07 全心全意
全球城市的秘密,就是方便我们与全球的人们见面的地方
如果人和人之间没有见面的必要,我们可以不要城市。如果要见面,城市的功能就在了,这才是城市之所以存在的关键秘密。为了适应这样的见面需求,城市会怎么发展?就是在市中心建高楼,建高楼以后可以容纳更多的公司、人口,便于市中心跟周围其他地方的人见面。
人口聚集并且多元化,是全球城市的一个特点。当全球人才汇集的时候,就会产生人口多元化的结果。截止到2008年,36%的纽约人在美国之外出生,并且48%的纽约人在家里不说英语。
当城市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经济不断发展,就不需要低技能者?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美国的研究显示,当大城市吸纳一个高端人才进来,就会吸引过来一个低端的劳动力,基本是1:1的比例。
同时,全球城市一定是高密度,表现为人口高密度、建筑高密度,还有道路、地铁密度非常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等会往垂直方向发展,城市会变成立体的结构。

全球夜景图
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位置上比较接近和高密度,是最有效率的一种做法。但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觉得,这样的城市太大了!不宜居了!那我们怎么打造宜居的全球城市?
宜居的全球城市,活力、便捷、环保
全球城市的创新活力,一定非常强。创新不在书本里,创新在空气里、走廊里、咖啡馆里。太宽的城市马路,不利于城市活力塑造。全球城市一定要有消费的多样性,这样就成为一个吸引人才的宜居环境。

当人多的时候,我们要强调便捷,而便捷就是基于高密度的路网、地铁网络、地上地下的连接通道。城市密集度和中心高楼的存在,恰恰是经济活动便捷的需要。
环保不一定要有大面积的公园。公园变成“口袋公园”,就是小街区里的小面积公园。绿化变成垂直状态,比如楼宇里的绿化,屋顶上的绿化。出行更加绿色低碳,使用小汽车的比例下降,更多选择步行。
上海,迈向宜居的全球城市
未来的上海,要向都市圈迈进。现在上海的行政管辖范围的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淡化。如果说上海的面积+苏州的面积,基本相当于东京都市圈面积的话,就可以看到我们的路网密度还远远没有达到东京都市圈的状况。上海还需加密路网,并在规划上突破目前行政区域的范围。
另外,还要增加周围郊区新城活力。在控制总人口的情况下,上海郊区新城要汇聚人口,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功能互补,实现公共服务的空间布局均等化,避免增加更多的通勤需求、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要突出全方位的多元、包容,服务于全球、全国。在中心城区密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未来垂直城市概念的使用和保护建筑共同存在的状态,将会成为常态。土地用途规划也会从现在的单一用途转向综合用途,以适应垂直城市的发展需要。
在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过程中,一定会形成多元族群、多种技能、多样文化的人群的互补、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原文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