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北京:54项养老服务行动应对老龄化
分类
(编号:5)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5-08 03:13:53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摘 要:
北京市户籍人口老龄比例在全国排第二,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并且仍在快速增长,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据预计,2030年北京将达到重度老龄化,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随后达到超老龄化社会,这一高比例将持续50年以上。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民政局、市委讲师团联合举办的2016年“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第六场报告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北京市现在正从10个方面开展54项工作,未来将“做强养老服务业,实现老有所养”。
“421”家庭人口结构将进入常态
李红兵表示,未来养老服务面对的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是独生子女的父母。 据他介绍,从2015年开始,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这意味着“421”家庭人口结构正成为一种常态。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全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120余名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此外,城六区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 目前,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空巢”老年人家庭已经占50%,其中抽样推算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共60万人,并有失智老人10余万名。独生子女父母队伍的壮大,无疑会让“空巢”老人家庭比例进一步增大。 “养老服务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既不能由政府办,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李红兵说,“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李红兵表示,目前北京老龄化程度仍处于中度,不过,到2030年,北京老龄化将达到重度,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到了205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每3个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进一步迈入超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同时,社会保障的压力也会急剧增大。2020年北京养老金支出2000亿元,已经非常高,但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惊人的6700亿元。 展望“十三五”报告会为何说到2030年?李红兵说,“十三五”是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机遇期,是抓住和用好有限窗口期的关键五年,“老龄化超过30%后,我们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要从现在开始从长计议。”
54项行动推进养老服务
李红兵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正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北京市也正从加强顶层设计、盘活现有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培育服务品牌、壮大服务队伍等10个方面入手,总共开展了54类大项行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其中,今年将编制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此外,还要开展城乡社区闲置设施调查、对养老服务机构和照料中心开展摸底评估、利用闲置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问题,并出台《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居住区配套养老设施建设协议书(示范文本)》等。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目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保持98%及以上,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二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丰富多样,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养老服务业成为首都服务业新的支柱。三是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共建共享,涉老企业发展壮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养老服务引入社会资金
50多项具体措施中,不少体现了创新思路积极应对老龄化。例如,利用闲置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问题、开展居家养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试点、试点建设居家养老服务驿站等。 记者注意到,为解决养老在资金方面的困境,北京还积极创新了许多政策,引入社会资金、资本市场共同投入养老服务。例如,研究保险业建设养老社区扶持政策、探索设立市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海淀区启动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支持本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等。社会资本的引入,可以大大加速养老服务市场培育,包括人才队伍、基础设施、购买服务等项目,都会更快达到与老龄化匹配的阶段。 此外,对重点、难点的困难老人群体,也有多项政策进行“兜底”。例如,开展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制定失独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开展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试点工作、推进居家老年人紧急救援服务、优先保障老年人基本住房需求等。
相关链接:
2015年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口状况
1. 60-64岁组老年人占30.0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20.68%。2. 0.6%老年人从未结婚,1.51%老年人没有子女。 3. 全市不能自理老年人比例为4.78%。 4. 17.08%老年人回答日常生活需要别人照料,60.77%老年人倾向于在家接受照料。 5. 31.60%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每月能承担的费用在2000-2999元之间。 6. 43.78%老年人对社区服务有需求,需求位于前3位的是助餐服务、上门看病以及上门服务。 7. 2014年北京市老年人年收入平均29228元,年总支出为16390元。伙食费、医疗费支出最大,日均伙食费支出为20元。 8. 2.83%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 9. 北京老年人幸福感排序:比较幸福(54.15%),非常幸福(24.29%),一般(19.42%),比较不幸福(1.64%),非常不幸福(0.51%)。
来源:北京日报 微信号:敬养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