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公示
分类
(编号:1208)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http://www.my.gov.cn/public/401/27836921.html
作者
绵阳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1-29 21:33:3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绵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充分衔(承)接国家、省、市重要文件和规划,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系统解决绵阳市生态核心问题为导向,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合理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目标任务,科学部署和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 “十三五”以来,绵阳市在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下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绵阳、筑牢涪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北川县、盐亭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总体布局 尊重自然地理格局,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生态功能、用地类型、自然条件、生态区位、资源禀赋、景观变化及社会经济差异性,构建绵阳市“一屏、一带、两网、四区、多点”的总体生态修复格局。 一屏:山区生态屏障。发挥山区整体生态屏障作用,加强生态保育修复,强化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一带:沿贯穿全域的涪江构建“涪江沿岸生态带”。两网:即生态廊道网络与水系网络。依托生态节点、自然保护地构建连通生态廊道,依托水网,构建滨水空间网络,保护自然水体。四区:即水土涵养与保持功能区、农林生态经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平原城镇发展生态经济区。多点:以自然保护地为主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源地。 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生态修复格局,以重点流域和主要山脉为基础单元,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和生态系统连通性,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二级分区,划分绵阳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绵阳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延续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岷山-岷江高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Ⅲ-2),岷山-涪江中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Ⅲ-3)等4个一级分区。绵阳市二级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在不突破一级保护分区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共划分涪江—安昌河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涪江—凯江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涪江—平通河人居环境提升与水土流失防治区等19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 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根据绵阳市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结果和绵阳市生态问题识别诊断情况,充分结合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调整细化市域范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绵阳市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主要包括岷山高寒山地森林抚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山地水源涵养与森林抚育修复区等8个。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总面积约14567.73平方千米,占绵阳市国土空间总面积的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