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住宅市场拼的是什么?不是地段,而是配套。如今,社区配套的花样可谓层出不叠,车库、超市、学校、会所、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早已不新鲜,广州已有开发商计划给楼盘配备专业安防级别的私人保险库与社区博物馆。
昨天应邀参加宝库中国(易居中国旗下)在广州四季酒店举行的“宝库&艺术空间”广州首发仪式,第一次了解到“宝库”这个跟私人保险库有关的时兴概念。
它发轫于上海。即将开业的上海中心近日被爆出一个有关“地下金库”的花絮新闻。这个“金库”位于上海中心最深的地下五层,是目前中国最深的超大型私人保险库,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是全国唯一通过美国UL认证的第三方保险库,符合银行金库安全和博物馆专业库房双重标准。
这个保险库的名字叫做“宝库一号”,由易居中国旗下的宝库中国运营管理。依托“宝库一号”强大的安防基础设施,上海中心还在37层开设了一个博物馆,由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运营,这是头一回把私人保险库与博物馆开到了地标建筑内部,这引起了上海市长与数十位500强CEO前往参观。
“宝库”概念引爆上海滩,最先对市场做出反映的不是上海开发商,而是一家广州开发商——星河湾地产,其决定与宝库中国合作,在浦东新区的星河湾项目引入“私人宝库”模式,并借助“宝库”的安防设施,在小区内建设中国第一个具备博物馆安保级别的艺术空间。
很快,广州另外一家开发商——尚东投资控股集团,决定在位于广州CBD地段的尚东柏悦府也引入这个“社区宝库”的业态。广州房企敢吃螃蟹、快人一步的风格再次体现出来。
由此我想到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粤派房企何以“统领”中国房地产行业20多年?
城市战争曾在一篇文章《广州应该向杭州学习什么?》里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很多广东企业缺乏战略格局,导致在发展上难成“常青树”。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忽略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存在,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粤派房企”,先来看一张高能图表:
排名 | 企业名称 | 2016年1-4月销售业绩 |
1 | 万科地产 | 1102.4亿 |
2 | 恒大地产 | 906.7亿 |
3 | 保利地产 | 675.3亿 |
4 | 绿地集团 | 646.2亿 |
5 | 碧桂园 | 633.7亿 |
6 | 中海地产 | 467.8亿 |
7 | 华润置地 | 348.0亿 |
8 | 融创中国 | 340.0亿 |
9 | 华夏幸福 | 310.0亿 |
10 | 金地集团 | 275.0亿 |
数据来源:亿瀚智库
这是全国销售业绩排名前十的地产商,其中有7个被标注为红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那就是——“粤派房企”。而在10名之后,也有雅居乐、富力、越秀、时代、敏捷、奥园等一大批中型粤派房企助阵。
只看现在的排名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还得看看10年前的情况。我找到一份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排行榜:
名次 | 2006年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十强 |
1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2 |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
3 |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
4 | 北京首都开发控股有限公司 |
5 |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6 | 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7 | 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
8 | 绿城集团 |
9 | 招商局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
10 | 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如图所示,十年前的top10,广东房企占据了6席,到2016年,还多了一席。而对比十年前,今天仍在top10的是万科、中海、保利、恒大,均为“粤派房企”。当年的北京首都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大华、上海复地,已经名不见经转了,杭州绿城则被收购。
如果再把时间往前推一点,房地产江湖上还只有“招保万金”与“华南五虎”的传说,其他地区的同业们还在默默地当学徒。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粤派房企”长成了“常青树”,且有越长越旺的态势。
广东毗邻香港整个把房地产行业做得登峰造极的城市,有样学样,这里成为中国内地最早实行土地公开拍卖的地区,也诞生出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化的房地产公司,都不奇怪,真正难得的是能够把这种领先优势一直保持到今天。要知道房地产开发本来是一个地域性很强、很难跨地区发展的行业,今天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开发仍然主要由本地企业所把持,这也是美国至今都没有一个超大地产公司的原因之一。
但粤派房企靠什么实现攻城略地式的跨地区发展,靠什么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保持独步全国的领先优势?原因无他,残酷的市场竞争,让这里的市民以对住宅品质的挑剔而出名,进而让这里的地产公司培养出极为敏锐的市场意识,总能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占尽先发优势。
总结来说,粤派房企主要开创了这样几个全国领先:
1、开启造城运动之先河
房地产开发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行业,很难实现跨地区的规模化发展,但如果把这个行业与地方政府的造城冲动结合起来,就能改变游戏规则。最早这么玩的当属粤派房企。
从最早的番禺祈福新邨,到天河的华景新城,再到让人巨无霸的华南板块,以及日后被大规模复制到全国的碧桂园凤凰城,这些都是粤派地产“造城运动”的典范,也让粤派房企日后在全国范围内“攻城略地”成为了可能。
2、开启住宅配套建设之先河
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带来楼盘的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政府没有财力去做,房地产商来包办——这个最早也是粤派房企试验出来的。
一个在业内广为流传的故事是,1992年,碧桂园建了4000多套别墅销售不畅,后来建了一所“贵族学校”,成功将楼盘卖光。碧桂园就此“顿悟”,后来不断创新突破,在郊区低价拿地“造城”,教育、会所等配套先行,逐渐形成一种地产开发、配套先行的模式,后来被复制到全国。
3、开启装修房之先河
今天的大城市居民,已经很少有人去买毛坯房了,几乎所有大型开发商的产品都是精装,但在五年前,这个现象还想像不到。最早推行精装房模式的当属粤派房企的万科,其在2010年便全面推行全装修房,即便其装修质量后来遭到部分舆论的质疑,但毫不影响其决心与魄力。
4、开启融资上市之先河
一般认为,粤商普遍对资本运作、上市融资不感冒,但这个判断在房地产行业就完全不成立了,粤派房企个个都是资本运作的“老司机”,从1991年万科挂牌上市到今天,“粤派房企”几乎全部通过深港两地资本市场上市,各种融资手段的创新也令人目不暇接。
5、开启“买房送宝库”、“家门口逛博物馆”之先河
马上,粤派房企又要吃全国第一个螃蟹,把“宝库&艺术空间”的业态率先引入居民社区,这极有可能开启中国住宅开发的又一个全新的标配。
前面说了,“宝库”概念引爆上海滩,最先做出反映的不是上海开发商,而是两家广州开发商——星河湾地产与尚东投资控股集团,粤派房企敢吃螃蟹、快人一步的独特风格再次体现出来。
两家地产商对“宝库”的快速反映,实际上是对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一次准确捕捉。一方面,中国的富裕阶层日渐壮大,但是相匹配的私人保险设施还十分稀缺,尤其是一般的保险库只防盗不防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富阶层的安全感。宝库中国运营的“宝库”是中国唯一通过美国UL认证的第三方保险库(UL安全试验所是美国最有权威的,也是世界上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较大的民间机构。据介绍,经过UL认可过的保险库,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非任何军事设施都无法击破 ),如果引入社区,将极大地提升社区的安全感指数,楼盘的附加值当然会倍增。
据介绍,“一户一个宝库”在国外特别普遍。100年前上海外滩的汇丰银行下面都是库,国际饭店下面也有400个保险柜,后来这些东西都没了。现在给社区推行“宝库”实际也是一种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
另一方面,中国的文物与艺术品严重缺乏展览空间,因为这个原因,故宫有128万件文物,展出率1%不到,上海博物馆有12万件文化,展出率3%不到。这极大地限制了艺术品展览业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老百姓与文物、艺术品的接触机会。
如果“宝库&艺术空间”能够普及开来,不仅会极大地带动艺术品展览业的蓬勃商机,还将给老百姓创造很多接触文物、艺术品的机会,提升国民的整体艺术素养。巧合的是,习 近 平 总 书 记近日对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功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与上海中心的“宝库”用来出售不同,“社区宝库”是像车库一样送给业主的“配套设施”,“买房送宝库”或将成为粤派房企再次领先全国的一个产品创新。
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粤派房企”靠什么统领全国?不靠政策,靠的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磨练出来的对人性需求准确捕捉的能力,以及敢为人先的超强执行力,他们一方面培养了广东人对住宅的挑剔眼光,另一方面也不断重新定义了这个行业的产品标准——这可能才是“粤派房企”的真正密码。

位于上海中心地下五层的宝库一号与37曾的观复博物馆

位于上海中心地下五层的保险库——“宝库一号”
城市战争相关阅读:
奢侈品消费力排行榜:广州到底有多弱、成都有多强?
房价收入比排行榜:谁是中国“房痛指数”最高的城市?
地铁拥挤度排行榜:广州地铁为什么“挤”冠全国?
主要城市财力排行榜:广州为什么那么穷、穷、穷?
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排行榜——谁是中国最强势的省城?
从国务院对城市总规的批复,看中国城市的真实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