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
编辑: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
■领导讲话
习近平在皖调研时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十三五”规划纲要贯彻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实践的新要求,反映了人民意愿和社会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指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良好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新华网2016.4.27)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 确保全面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4月20日-21日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考察调研,深入了解水环境治理情况,并出席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陈吉宁强调,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保全面实现2020年全国水环境保护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做好新时期水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抓好七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二是突出抓好“两头”,一要保护“好水”,二要治理“差水”;三是实施重大工程持续减排;四是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五是加强点源污染治理;六是强化科技支撑;七是完善政策保障。(环保部网站2016.4.22)
■政策法规
中央出台意见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4月26日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意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10多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等。然而当前发展却面临市场化程度不高,国企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不够;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等问题,需靠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经济参考报2016.4.27)
土地管理法修改列入今年立法计划预备项目 4月27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土地管理法修改列入2016年度立法计划预备项目。根据计划,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包括已表决通过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资产评估法等10部法律案;2016年全国人大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包括将于6月审议的环境保护税法,将于8月审议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将于12月审议的水污染防治法(修改)。(经济参考报2016.4.28)
■城乡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县“多规合一”工作会召开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县“多规合一”工作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的8个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并就如何更好推进这项工作进行了讨论。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倪虹,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李荣灿出席会议。倪虹指出,“多规合一”的核心是解决规划“打架”问题、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质是简政放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让人们在城镇生活更美好。倪虹强调,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发挥好规划的调控、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城乡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水平和适应能力。要改革规划管理体制,将“多规合一”作为平台和工作方法,促进城乡规划和相关规划的协调,使规划真正有用、管用。各试点市县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中国建设报2016.4.28)
防止城市“摊大饼” 北上广等14城市推进开发边界试点 目前,北京、上海、沈阳等14个城市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扎实推进,在城市建设用地减量化、存量用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近年来,特大城市积极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2014年已确定14个城市开展首批试点工作,其中包括北京、沈阳、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厦门、郑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和贵阳。目前,14个城市以“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为引领,已形成城市开发边界划定阶段性成果。2015年,上海市在国内省市中首次提出规划建设用地总量要实现“负增长”,并打出一套土地新政“组合拳”,开启城市“逆生长”阶段。相关专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城市无序扩张、蔓延,引发“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一系列城市病,随着城市开发边界的明确,将有利于城市的转型发展。(光明日报2016.4.27)
■城市交通
2020年京津冀实现1小时生活圈 4月27日,2016年“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五场举行,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方平作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情况介绍》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北京的交通发展计划。据介绍,北京将努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京张高铁、京沈高铁正在施工,京沈高铁将增加怀柔站和密云站,未来密云进城只需15分钟。据悉,今年北京市计划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里程达到393.9公里,其中新开工4项,里程108.5公里;续建16项,里程285.4公里。方平介绍,预计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将取得重大成效,客运专线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京津保地区1小时交通圈;消除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 (北京青年报2016.4.28)
天津城市交通改善项目将建设路网畅通系统工程 日前从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获悉,天津城市交通改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示。据悉,天津市将建设路网畅通系统工程,包括中心城区核心区绿色交通(慢行系统)改善工程、地铁接驳工程、公共自行车系统示范工程、公交场站建设工程四个项目,预计项目整体将于2019年完成。中心城区核心区绿色交通(慢行系统)改善工程,将对天津市中心城区约7.2平方公里范围内42条道路进行改造,涉及道路总长约49.7公里,包括和平区滨江道以及和平路等26条道路的改造,南开区北马路和北城街等16条道路改造。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建设,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公交换乘枢纽等与现有公交、地铁等实现“零换乘”。力争到2020年,天津市公共交通出行率达到40%,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渤海早报2016.4.26)
■城市建设
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国家减灾委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日益加大,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应统筹考虑防灾减灾问题,着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重要建构筑物和场所等的设防水平,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城市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级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城市内涝、地质灾害、台风、地震等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群众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应急指挥、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等预案演练活动,并通过建立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中国建设报2016.4.22)
江苏到2020年95%城市公园将免费开放 从日前开幕的江苏省第九届园艺博览会上了解到,以园博会为契机,该省将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到2020年将实现“省辖市城市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率将达到95%以上”。园博会期间发布的《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绿地率达到38%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目前,江苏省80%以上的城市(县城)达到了省级以上园林城市标准。(中国建设报2016.4.22)
■住房建设
35城住宅库存环比连跌六月 4月27日,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公布35城市住宅库存数据。截至2016年3月底,受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492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3%,同比减少6.2%。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35个城市库存总体呈现下滑态势,2016年1至3月继续下滑。目前库存规模已连续六个月环比下跌,连续八个月同比下跌。分各线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库存有所下滑,三线城市相对平稳。截至2016年3月底,一、二、三线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分别为2493万、17728万和4257万平方米,环比增幅分别为-5.6%、-0.9%和0.0%,同比增幅分别为-18.7%、-5.3%和0.2%。从前三个月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库存继续呈现环比和同比双双下滑的态势。二线城市3月新增供应量为2059万平方米,远高于2月383万平方米的水平,但新增供应量小于新增成交量,导致库存环比下跌。 (经济参考报2016.4.28)
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全国93城试点 四川两城率先完成 日前,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四川重庆组获悉,四川攀枝花、南充两地在全国93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完成了全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督察组兰继堂(组长)、杨雷、马金珠还对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进行了巡查。督察组认为,四川四个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是在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逐步开展,2010年四川攀枝花市就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城市,2012年攀枝花市再次被纳入第二批试点城市,二次共批准试点项目17个,其中经济适用房项目2个、公租房项目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13个,贷款总额9.66亿元,支持建设保障性住房9393套,解决了3.4万人的住房问题。南充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试点项目4个、贷款额度4.2亿元,支持建设棚改房5676套、建筑面积47.6万平方米,解决了2.1万人的住房问题。(新华网2016.4.28)
■环境保护
中国将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4月25日,根据环境保护法要求,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做报告,报告的内容为“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这是国务院首次就上一年度的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项报告。报告提出,2016年环保工作主要目标: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未达标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下降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例达66.5%,劣五类比例控制在9.2%以内。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时,陈吉宁表示,即将出台实施《土十条》,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实行分级分类管控。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健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中青在线2016.4.25)
云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居全国第二 近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公报了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等指标,云南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8.83%,降幅居全国第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84%,降幅居全国第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降低13.43%,降幅居全国第二。云南省工信委表示,在各级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云南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节能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能耗强度仍然较高,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75吨标准煤,比全国高18.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1.73吨标准煤,比全国高约30%。钢铁、火电、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把节能降耗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云南日报2016.4.24)
■历史保护
南宁公布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4月21日从南宁市规划部门了解到,该市按照近期批复的《南宁市历史建筑保护总体规划》,遴选出了56处历史建筑,并形成第一批保护名录进行公示,主要包括有:扬美古建筑群、三江坡古建筑群、南棉大屋、黄奇观进士屋、富德杨氏民居、解放路骑楼建筑、蒲庙胜利街骑楼建筑、广西民族大学办公楼、广西大学礼堂等。据悉,该市将据此构建“一带多主题”的历史建筑展示体系,以邕江这条重要的城市景观带为主线,结合岸线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和现代景观,规划一条综合性的历史文化景观轴带,使历史建筑得到活态的保护与利用,并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做好基础性工作。(广西日报2016.4.25)
东莞着力保护历史文化建筑 4月起,广东东莞许多老建筑终于有了“丹书铁券”。东莞市政府不久前颁布《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社会资金引入暂行管理办法》、《东莞市历史建筑保护暂行管理办法》、《东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东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暂行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从认定、保护内容、保护方式、责任主体、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进行了详细说明。这意味着只要贴有“历史文化”标签的建筑,都不能擅自拆除。(中国建设报2016.4.25)
■ 社会广角
地方GDP一季报:重庆增速九连冠山西悲情垫底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全国经济数据后,各地也纷纷披露了自己的“一季报”。从已公布的29个省(区、市)的数据来看,重庆和西藏同以10.7%的增速领跑,长江中上游整体表现仍比较强劲;山西则以3%的增速在29个省份中垫底。重庆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2.73亿元,同比增长10.7%,较全国高4个百分点。这已是重庆连续第九个季度稳坐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同处西南的西藏和贵州。其中毗邻重庆的贵州,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102.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此外,位居长江中游的几个省份增速也大多名列前茅。例如,江西以9.1%的增速并列全国第五,安徽增速8.6%排名第七,湖北也达到了8.1%。与之相比,东北、西北、华北的不少省份增速则比较靠后。例如,新疆和宁夏增速均为6.9%,吉林只有6.2%,河北也只有6.5%。 (第一财经日报2016.4.26)
■ 环球视野
中国成荷兰第二大投资来源国 荷兰外商投资局日前公布,2015年中国成为荷兰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国企业引资力度,该机构发布了《荷兰投资手册(2016年版)》,协助企业快速寻找到其符合现在和未来需求的最佳投资决策。根据荷兰外商投资局的最新数据,2015年,300余家外国企业投资荷兰,投资总额近19亿欧元,新增就业机会达9300个,同比上年增加近3000个。2015年有30多家中国企业赴荷兰投资,投资额总计5559万欧元,创造近550个就业机会,这使得中国成为荷兰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与此同时,7家在荷运营多年的中国企业去年在其欧洲业务方面实现重大拓展,包括华为、海康威视等知名中企。新版的投资手册对荷兰的基本情况、经济形势、政策法规、优势产业、中资企业投资案例进行了更新。增加了“投资荷兰”合作伙伴的内容,将荷兰各地区的投资优势进行了概括与分析。(经济参考报2016.4.27)
责任编辑:徐超 查询:58323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