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成都“城建攻坚2025规划”发布九大重点工程
分类
(编号:5)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5-06 02:42:5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本次《规划》是成都首次按照全域、全口径的原则制定的城建领域的建设规划,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市范围内的城镇体系建设、综合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旧城更新、智慧城市等内容。 九大重点工程: 1.建成投运天府国际机场 成都主要目标是稳定中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和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巩固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的地位,努力构建国家向西开放的铁路门户枢纽,构建连接“一路一带”交通大通道,形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西部地区的对外高速公路交通圈。建成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实现航空旅客吞吐量7500万人次和年货邮吞吐量120万吨,铁路年旅客发送量达到11000万人次,国际快件中心业务量超过1200万件/年,铁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年,市域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70公里左右。
2.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 将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城市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建设1个特大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双核)、8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以及68个小城镇,打造大城小镇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城乡交融的城镇群,形成“18610+68”网络化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3.轨道交通在建通车达1200公里 全市轨道交通在建和通车里程达到1200公里,轨道交通实现全域覆盖,“双核”加密成网,市域快速路总里程达到1040公里,中心城区“三环十八射”290公里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实现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天府新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5%,全面建成公交城市。 4.图书馆新馆、美术馆、大剧院、音乐厅、自然博物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建设成都图书馆新馆、成都美术馆、成都大剧院、成都音乐厅、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国际化、现代化的重大文化体育支点项目;形成中心城区、天府新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卫星城和小城市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5.全域普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实现全市城镇供水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100%,城市防涝能力全面提升;成都电网最大网供负荷提高至1400万千瓦,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6%以上,建设综合管廊800公里。 6.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实现城市森林覆盖率41%,城市绿地率达到4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绿道系统全域覆盖;通过重点规划建设20座水库、50个湖泊湿地、10座再生水厂,及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等举措,实现全市水功能区基本达标。 7.全面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未来十年将重点建设李家岩水库,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建设全域覆盖的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集散地等场所及设施,全面建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市80%乡镇(街道)建成省级安全社区。 8.规划建设城市特色街区和天府古镇体系 规划建设城市特色街区和建设天府古镇体系;全市范围内基本消除棚户区,基本完成老旧院落改造,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黑化率达到100%,重点建成1000个天府林盘保护示范点。 9.建设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 成都将建设国内一流、两化融合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形成智能驱动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行体系,集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地下管网、智能安全保障为一体。 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到2018年,努力构建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化城市群为特征的大都市区发展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国家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提供基础支撑条件。 第二步是到2021年,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改善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大都市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为基本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第三步是到2025年,城市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环境宜人的现代化城市,为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