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到杭州,很多人都会被杭州的“高颜值”所打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碧波荡漾的古运河,典雅别致的雨巷,三面云山一水抱城,山水相映、城林相依,这个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用它的美向全世界诠释着“真山真水园中城”的“人间天堂”。
杭州为什么能拥有如此高的“颜值”,这一方面源于“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和“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的如画风景,更重要的是杭州以绿为美,把“高颜值”作为城市宣传的金名片精心打造、努力维护。
杭州是一座山川秀丽的环境资源大市。钱江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富春江是黄公望创造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天目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岛湖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西溪湿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森林覆盖率达6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这些“最”、“第一”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既是骄傲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正如《城市怎么办·第五卷战略篇》中所说“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有很多品牌,比如西湖、西溪、良渚等等,但这些品牌的基础是绿色,只有绿色才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最大品牌。建设美丽杭州,首先要有当好‘薪火传人’的自觉,把‘老天爷’和‘老祖宗’给杭州的一方山水保护好、传承好,力争让杭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想要实现“让杭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就必须从“绿”字做文章,让绿色成为城市的标志色。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治理新加坡的进程中找到了两个城市管理的突破口:绿化和清洁。这两项举措效果显著,为新加坡赢得了“花园国家”的美誉,大大提升了新加坡的综合竞争力。对于杭州而言,绿化工作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重点难点是道路绿化。杭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大增加,靠的就是道路绿化、“见缝插绿”。关于道路绿化有个很经典的说法:景区绿化搞得好,受益的是杭州游客;道路绿化搞得好,受益的是杭州市民。杭州做好城市绿化,关键在于做到了几个“变”。
杭州进一步严格城市“绿线”和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管理,确保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真正用于绿化。同时加大了房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绿化力度,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山、水、林、园、城相融合的城市绿地系统。早在2012年杭州就出台了《杭州市绿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新建住宅面积绿地率不得低于30%。 “小绿化”,就是单纯建公园、建绿地。“大绿化”,就是把绿化建设与市、区两级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杭州继续坚持“大绿化”理念,用足用好承办G20峰会和筹办亚运会的重大机遇,结合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等重大工程,实现城区绿化量与质的同步提升,真正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绝不等于铺草坪、种奇花异草,而要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物种,能种乔木的地方要种乔木,不能种乔木的地方要种灌木,最好是红叶石楠这类耐寒抗旱的花灌木。这也是坚持绿化建设效益最大化的一个具体体现。立足节俭节约,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真正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
人们总是用“人间天堂”来形容这座城市。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秀美的山水,代表了人们对天堂意境的想象。数千年的发展史,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独不变的,是它一脉相承的绿水青山。
近年来,杭州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思想,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等荣誉。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杭州用它独有的“绿之美”解读了城市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