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体系
《导则》从上海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分布特点出发,对城市空间进行分类引导,挖掘并提炼各类城市空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引导要素,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设计(建管)引导体系。《导则》将引导对象分为“引导区”(具有显著空间特征的一类建筑聚集区)、“引导带”(城市空间形态中的视线廊道及感知路径)、“引导核”(城市核心节点)三类,针对不同引导对象提出相应的引导要素。
引导要素对应表 
引导要素分为针对实体空间的建筑群体类要素,例如建筑组合方式、建筑体量、比例、风格、立面等,和针对行人感知的空间环境类要素,例如建筑出入口、建筑退界形成的街道空间、景观人文设施等,尤其是最易被人感知的建筑底部空间。

引导要点
引导区主要关注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共活动区、居住区、绿地公园周边地区,针对各分区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地设计导则,旨在通过对城市空间、建筑形体、环境小品的合理控制来引导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引导的要点是:
因此,主要的引导要素是公共开放空间、建筑组合方式、建筑群体体量和建筑风格等总体形态要素。
引导带的引导对象包括黄浦江沿线、苏州河沿线、高架沿线、慢行道路沿线、历史街道沿线。其设计要点:
因此,主要的引导要素除了总体形态要素以外,更多关注建筑立面、建筑底层空间、建筑退界空间等近人尺度的要素。
引导核重要控制区域包括地标、门户地区以及轨交枢纽。城市中的重要节点是城市区域最重要的形象代表,是人们对城市意象的形成过程中确定身份和结构的线索。其设计要点:
统筹节点布局。
引导超高层布局。
优化和提升标志性区域的空间品质。
塑造特色鲜明的标志地段。
因此,主要的引导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组合方式、体量、材质,建筑出入口、连通系统等。
《导则》在明确城市整体风貌意向的基础上,对点、线、面各个设计要点提出了城市设计价值取向,对主要的引导要素提出实施阶段的执行引导。
引导区详细引导条文举例

引导带详细引导条文举例

引导核详细引导条文举例

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
为了使导则的引导更容易被设计者、管理者以及公众接受和使用,本《导则》采用了“大白话”+图解+示意照片等多种表达方式。这种方式能让设计引导的意图直观有效的表达出来,以便让使用者抓住实质和关键点,建立具体的形象和整体的设计框架。
应用机制
本《导则》在对上衔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同时,主要应用于对下引导具体地段城市设计和建设项目的实施。主要结合原有建设审批管控环节,融入城市设计要求,管控建筑形象。

《导则》旨在突出目标导向,强调过程控制而非产品控制,合理引导,鼓励创新,成果内容注重与管理手段紧密衔接。为了真正发挥城市设计指导和协调开发建设的作用,相应的制度支撑也是极有必要的,因此,建议配套以下政策共同塑造更具活力的“赏心城市”。
建立地区规划师制度,总体把控地区城市设计形态特色;
建立风貌顾问团队,助力特色塑造,加强对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的规划设计管理;
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审制度,汇集专家意见,提高建筑师、规划师的设计水平;
建立城市设计专项资金保障制度,为城市设计预留专项资金,保证城市设计质量。
本期内容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富一凝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