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TangLei: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当十年后或者更长时间,汽车完全实现自动驾驶,那时有没有可能交叉口不存在信号灯?城市交通能不能实现顺畅化?期待答案,谢谢!
唐克扬:自动驾驶必然导致交通方式本身的变化,如同火车需要铁路,铁路路线的设计比火车车厢更加重要。火车其实已经是自动驾驶……
魏皓严:嗯嗯,飞机好像基本也是自动驾驶了。
余斡寒:巡航基本自动,起降可能需要人工。然而,前几年法航坠海,据分析是副驾驶长期习惯自动,应变能力不足,等有经验的机长赶到,时间又不够了......
魏皓严:长期不操纵机器导致技能退化。
徐苗:是的,空客和波音的很大区别是空客更电子自动化,软件操作。出问题时对机子不够熟的机长不能很快切换到手动操作。法航出事后也印发了相关的手册给各国空客驾驶员学习~
余斡寒:那以后还是挑波音坐吧。不过,常坐的川航基本是空客。然而川航上吃饭,有老干妈下饭,纠结呀……
龙灏:汽车为什么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那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驾车出行”模式吗?如果不是,这个问题就是废话嘛。
余斡寒:《无人驾驶即将成为现实—卡车司机成了夕阳职业》
[无人驾驶即将成为现实 卡车司机成了夕阳职业-洋洋大观-泡网俱乐部 : http://yydg.paowang.net/2016-04-27/15348.html]
方晓风:自动驾驶是技术问题,信号灯是规则问题,技术进步会不会影响规则?宏观上看肯定会,但落实到具体细节却未必,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事规则与古代并无太大变化。信号灯解决的是交通流量控制和减少路口混行带来的混乱。
个人愚见是,未来交通信号灯还会存在,但控制信号灯变化的程序和运算量可能大大增加,以更大规模的城市交通流量数据来控制各个不同节点的信号变化。信号灯既是控制手段的需要,也是一种习惯,技术进步往往保留既有习惯,这对于技术推广反而有利。
就造型而言,作为电动车的特斯拉完全没有必要是现在这个样子,但它还是遵从了人们习惯的汽车造型。至于交通能否顺畅,不好简单判断,原则上如果自动驾驶普及且社会资源统筹安排的话,应该能减少空驶汽车数量,效率会提高。但局部效率提升是否一定带来整体效率提升,这是大大存疑的,很多事例给出了反面的结果,交通顺畅的关键还是整体流量与各节点通过能力之间的匹配,但如果通过自动驾驶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共交通系统,应该对减少拥堵有帮助。自动驾驶的潜在风险是系统故障和如何应对故意的恶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人性的问题,结论不那么容易得出,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进一步规范。
余斡寒:美军最新一代轰炸机研发,还是考虑有人驾驶,类似的考虑,总觉得挂着可以毁灭世界的核弹,有人操控比较妥。
[为何无人机无法取代传统战机?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 http://www.guokr.com/article/209971/?f=wx]
唐克扬:来自一部著名电影。

余斡寒:“同温层堡垒”,太祖的绰号。
刘艺:取代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人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战斗机高速机动带来的生理过载。
余斡寒:空战越来越像打游戏了。汽车还是早点无人驾驶吧,不过看来等不起了,估计我还得老老实实又去学,好烦。
刘艺:电脑的学习能力比预计的强,1000台学习飞行的电脑可以相互拷贝数据,经验瞬间提升1000倍,而人类无法相互拷贝。
想象未来很困难,同学提出的问题还是基于现实的推测,算量变范畴,而未来往往是质变,是事物间关系的根本变化。就像以前的儿童科幻往往想到飞机时速1万公里,庄稼长到房子般高,却无法想象互联网改变世界。
余斡寒:《小灵通漫游未来》,西瓜直径一米,吃个丸子充饥不用吃饭......
刘艺:哈哈,没有想象力的科幻。
石岗:记得我和朱晔曾经一起写了个幻想文章说未来人交流是通过晃腿隔空交流,晃得越厉害,交流越充分激烈。后来手机就果然出现了摇一摇!哈哈!
朱晔:《100年后的城市》——朱晔、石岗
…………
2、自我移动城市
我们准备出门了,因为离城市很远。小猪,也就是我的小孙子给我准备了会飞的鸡蛋,这个东西有些像机器猫的“竹蜻蜓”,这个的发明还要托汽车的福。每一辆汽车实际上就是一个可以自我移动的机器,能源紧张的时候,科学家就想啊,为什么人就只能骑车和开车呢,人运动时产生的能量能不能从体内转移到交通工具上呢?后来有个胖子大伯在身上插满各种插头,接在有太阳能板的座舱上,就有了现在这种叫“空中鸡蛋”的交通方式:鸡蛋装上轮子可以在地上跑,插上螺旋桨可以在天上飞,当然飞得不高,我体力不好也就飞不快,要是摔下来当然也摔不死,因为里边是充气的,而且一进入城市就必须在30到40米的限定公共交通管道里飞。后来这发明被几个国家看中了,汽车大佬们纷纷转行,在里边又加定位系统啊,又实现电子导航内装修啊啥的,还批量生产了入门级、动力级、超速级、至尊级、公主级,想想和现在那些各个牌子的名车也没啥区别,而且一样要考驾照!
3、公共交通城市
大概30分钟过后,我就和小猪一起飞进了城市交通管道。这个管道很高很宽,里面飞满了“鸡蛋”,还有就是公共交通车。100年后已经没有汽车了,因为地球上的汽油啥的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且城市越修路越卖车越堵车,城市就像个得了严重心血管病的患者,每天都要急救好多次。实际上,太阳能技术早就发明出来了,结果就被西方万恶的资本家买断了扔在仓库里,因为一旦有太阳能交通工具,庞大的汽车工业就一钱不值了。100年后,交通被以更高级的方式进行管制,大家只好在离地30米以上的空中管道里跑来跑去,然后直接跑到你要去的大楼里。公共交通工具好处是在里边有专门悬浮的轨道,我和小孙子可以在家里预约上门服务的,但是到了地面上你就只好走路了。因为地面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除了种树就只有各种庆典广场,留给国家元首啊、大型庆祝啊、游行示威啊这些活动用。
…………
9、抖腿城市
我们没说很多的话,分手的时候,我教小猪向花花挥了挥手,花花激动地冲过来就把我的小胖孙给抱住了。原来100年后,挥手是表示我永远爱你的意思。因为空气污染,大家在50年后就习惯天天带口罩出门了,后来科技加进化就整出了一个脑电波交流器,这样的交流器使得说话的人还没张嘴,对方就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大家躲在各种性感口罩后面,这样一来,说话变得没必要了,人的嘴巴和声带一代比一代小,嘴巴成了真正的隐私处,舌头完全退化为口交和吞食两种功能,反而肢体动作变得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抖腿。尤其是那些电视台的主持人和政治家们,他们会各种抖腿的技巧,比如左抖右不抖、右抖左不抖、双腿一起抖、猫尾抖、狗尾抖、摇头抖、触电抖、寒冷抖、逆风抖、抽筋抖等等。抖腿使得语言没有了国界,也就再没有什么英语四六级考试啊之类的了。这真的是一个平等的时代,聋哑人不会再为学手语而烦恼,但是挥手不是谁都会的,只有老一辈的人知道手势的含义,并且近乎失传了。
…………
12、怀旧城市
信息走私犯们靠贩卖那些高级信息过日子,其实他们都是一群怀旧主义者。大概在他们的爷爷的爷爷辈就留下了汽车的基因,所以他们对汽车特别着迷,等到城市说要取消汽车的时候,他们就集体搬到了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住在汽车里。没有汽油了他们就四处找柴油,没有柴油了他们就找工业酒精,等工业酒精也禁止使用了,他们就发明了从二氧化碳和尿里边提取能量的办法,总之一条原则:打死也不坐太阳能汽车。比起老式汽车来,太阳能汽车又慢又没噪音也没尾气好闻,所以一点都没感觉。大概30年前,这群汽车爱好者们开始聚集在一起,除了喜欢汽车外,他们还有以下共同特征:1、不用电脑;2、使用无线电发报机;3、不看电视;4、看书;5、写诗;6、看21世纪的老电影;7、喜欢说话和接吻;8、拒绝脑电波做爱;9、喜欢幻想;10、好吃懒做。我有几个好朋友的孙子孙女就住在里边,所以每次和他们说话,我还可以顺便接接吻,并且交换一些高级信息。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早就被监视起来了,并且还被制成了24小时直播的电视节目,叫做《迷失在怀旧公园》。
…………
摘了四段《一百年后的城市》。
卓健:把今天甚至明天的城市当遗产,保护起来!保护主义的未来派。
朱晔:悲观主义。
石岗:答题:这个问题远不止对取消信号灯的想象。我有几个联想:
1、曾经听说过广州要修建一个巨型空中广场,从广州北京路直接修到天河,一个超尺度的步行带状广场,长达10公里。现在想想挺好的主意。
2、以后会出现私家车公交车,私家车在每个停车场等公交车来,上公交,到下一个停车场,哈哈。
3、私家车利用率很低,大多数是一到两人乘坐,车辆常态是两人或一人的窄小形态,必要时可以变形,拓展到三人四人形态。常态时省油省空间好停放,可以进电梯,放回家。编组汽车的列车已经出现了。
4、道路开始变为悬浮式的。在人流密集和拥堵地段,悬浮充气缓坡天桥出现,不用水泥钢筋和修建基础,简单易行。
5、数据计算进入超级水平,所有车辆学习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分管制扇区统一编组指挥运行,程序进每一个目的地,取消信号灯。所有步行人同样被管制编组,按照程序到达另一个人行安全合法区域。取消隔离护栏和斑马线……
其实这些联想是现实的未来,不是原始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昨天和冯果川一同在广美评图时,果川提到了原始的未来,对我也启发挺大。回答完以上后,我想到了我这些联想是多么的具有焦虑和压迫感,是一种现实条件下不得已的受获型的被迫想象,苍白、疯狂、无力、没有智慧含量……是一种基于面对一堆烂摊子的被迫收拾、被迫发明、被迫解决,右派而妥协,没有毁掉一切的勇气!自动驾驶,信号灯…让人失望…
魏皓严:我也答答题:
1、未来发明了软汽车,不怕撞。甚至有人为此专门发明接吻汽车,故意撞。软汽车抛弃了钢铁技术而采取非常高级的固体流技术,就像是沙之书或者液体金属。
2、为了低碳环保,人们重新骑驴骑马骑大狗上街了。未来最贵的不是劳斯莱斯汽车而是汗血宝马。
3、未来还发明了云鞋,按照筋斗云的原理设计的,只要会玩轮滑,穿着就可以飞了。价钱按照速度与高度而定,一般是离地30公分飞行,这样的话地面还可以长草,让街道成为绿色基础设施。
4、未来的未来还有身体传真机,与手机一体化设计,只要一摁按钮,就把身体传真到目的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市政道路了,城市里的建筑之间都是树、草与牛羊。但是手机身体传真机也出过故障,把人体与苍蝇的身体混在一起传真了,就生成了大怪物——多年前就有小说谈到过。
宋晓宇:未来3-5年,VR技术会改变工作方式,人们会在虚拟场景中进行生产协作,出行需求大大减少,交通不再是问题。
魏皓严:然后都宅成了肥猪。
余斡寒:哪会呢?现在马拉松不都成灾了。
宋晓宇:我一直认为得从需求方面入手考虑,怎样减少出行才是症结所在,如何提高运力和效率是第二步。
魏皓严:但是需要是可以被创造的。
宋晓宇:以后找个城市做实验。
颜文涛:可以成立生态城市实验室,长期的基地。
宋晓宇:别太快,技术还没跟上呢。
龙灏:那时候,可能没有交叉口了;那时候,也可能没有路了。。。。。
俞挺: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发生了。
(责任编辑:张琬乔)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嗯微问答”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