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位于中部小镇奥马哈的住所
孙不熟写在前面:
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照例成为中国财经界的旅游盛会,巴菲特的故乡奥马哈小镇再次成为像瑞士达沃斯、中国博鳌那样的焦点。
城市战争最关心的还是城市话题。与达沃斯、博鳌不同,奥马哈不仅是一个大峰会的主办地,还是股神巴菲特平日工作与生活所在地,其财富帝国的最高指挥部——伯克希尔公司的办公室就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小镇。据报道,老巴在这个小镇已经工作了50年。
奥马哈是美国中西部一个毫不起眼的州——内布拉斯加州的一个小镇,与东海岸、五大湖与加州大城市相比,简直就是大农村。
巴菲特并非特例,除了老巴,美国还有太多巨富阶层与跨国公司总部都在中小城市。比如美国第一大银行美国银行的总部就不在纽约,而在东南部一个不太著名的中等城市——夏洛特;波音、微软、亚马逊的总部也不在闻名遐迩的旧金山湾区,而在只有60万人口的西北小城西雅图;沃尔玛总部也不在一线城市群,而在南部小城本顿维 (Bentonville)。
此外,埃克森美孚与康菲石油公司的总部也不在纽落芝与华盛顿特区等传统一线城市,而在一个新兴城市休斯顿;联邦快递的总部在中部小城孟菲斯;宝洁公司的总部在中部小城辛辛那提;肯德基总部在中东部小城路易维尔。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足见美国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人口与经济规模上,而非贫富悬殊上。在这个意义上,与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个一线城市群相比,美国的东海岸、五大湖与加州西海岸等三大城市群,简直弱爆了——我说的是在本国经济中的“首位度”与“统治力”。
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精英不住纽约这类高大上的城市,而要住到偏僻的中小城市?这完全不符合中国人对一线城市的审美习惯。
下面分享一篇凤凰国际iMarKets频道记者对巴菲特故乡奥马哈的采访手记,有助于读者对美国中小城镇的了解。
文|易典
本文选自凤凰国际iMarKets频道
19个小时,1140分钟,近12000公里,跨越北极和太平洋,这是北京到奥马哈的物理距离。从国际大都市到“四线小城”,这是真实感受到的城市差距。
在19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中,笔者也“邂逅”了几个有意思的美国大叔,有巴菲特的老乡,有出差多次去过“四线小城”的商务精英,还有一辈子都不要去这种“鸟不拉屎的乡下”的大龄愤青。
美国“地域鄙视链” 底层的四线小城
不管承不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地域歧视”。中国的“地域鄙视链”从北上广深开始,超一线城市瞧不起所谓“1.5线城市”,省会城市瞧不起三四线小城,三四线小城瞧不起“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瞧不起“回不去的农村”。美国也不例外,然而巴菲特的故乡—奥马哈不幸居于“地域鄙视链”的底层。
不久前去华盛顿特区出差,从办签证到落地美国,每个人听到“去华盛顿做新闻报道”都表示非常理解,因为华盛顿作为首都一年大会小会不断。然而这次去奥马哈,才发现原来号称最追求民主平等的美国也有赤裸裸的“地域歧视”。
出行前办美国签证时,遇到一位刚从美国调派到北京的签证官,当他听到笔者此行目的是“去奥马哈做新闻报道”,一脸狐疑,直接质问:“美国新闻上都很少出现奥马哈,你们中国媒体去那里要干啥?”直到笔者解释是去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他才恍然大悟,笑言:“原来如此,巴菲特可是全世界的大名人。”
无独有偶,经过15个小时的飞行抵达芝加哥后,在美国海关入境大厅,笔者再次遭遇签证时的“窘境”。不过这次学聪明了,开门见山说要去奥马哈报道巴菲特股东大会。一看就是芝加哥本地人的海关官员意味深长的说:“Omaha, heng~, very different from Chicago (奥马哈,哼,和芝加哥可是很不同)。”一声“哼”百转千回,充满了浓郁的“城里人”自豪感。

巴菲特位于奥马哈的住所
而同行的摄影师朋友则不幸遭到海关的再三质疑:“去奥马哈摄影旅游?那里有什么好看的好拍的?你到底要去奥马哈干嘛?”
除了美国官员,在飞机上与邻座大叔闲聊时,这位家住芝加哥、常年往返中美两地的IT精英也感概:“幸好你只去奥马哈一周,在北京呆久了,去奥马哈这种大农村肯定不适应。”
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路人甲乙丙丁对奥马哈的“地域歧视”却让人对这座巴菲特的故乡小城更感兴趣。一个四线小城何以孕育出美国顶级首富?成为美国首富之后,巴菲特为何不搬到纽约加州,依然对故乡不离不弃?他离开了结发妻子,却不离故乡小城?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巴菲特故乡
巴菲特的故乡—奥马哈被称为“四线小城”一点也不夸张。按照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划分,美国金融重镇—纽约,政坛首都—华盛顿,好莱坞发源地—洛杉矶,硅谷心脏—旧金山,可谓是响当当的一线城市。迈阿密、波士顿、费城、芝加哥、拉斯维加斯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完全是可以算是二线城市。美国其他各州的首府基本算的上三线城市。
而奥马哈,虽然是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人数最多的城市,但并不是首府或省会。更何况Nebraska,在美国小说电影中象征着典型的“鸟不拉屎的中部大农村”,常常被一句话形容:“in the middle of nowhere.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意味着交通极为不方便。如今中美联系紧密,基本美国大中型城市都有直飞中国的航班。然而,去“四线小城”只能从芝加哥转机。
或许是去奥马哈的人太少,从芝加哥到奥马哈的飞机都是“迷你小飞机”,一排只能坐3-4个人。笔者在长途旅程中,看到一架因客舱太矮要低头走路,头顶行李架竟然放不下登机箱的“迷你飞机”也是倍感心累。而奥马哈机场也同样“迷你”,从下飞机到出机场,步行5分钟就到了,免去了在北京T3航站楼内的“长途跋涉”之苦。

奥马哈老乡眼中的巴菲特
条件如此艰苦,巴菲特却不离不弃,真的是“苟富贵勿相忘”?笔者的飞机邻座是一位“奥马哈土著”,他给出的答案是:“奥马哈适合生活,居民也善良淳朴,还都挺喜欢巴菲特。”
更有意思的是,他也是巴菲特公司(伯克希尔)的股东之一,但却并不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当他听到笔者飞了19个小时,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股东大会,也是惊呆了:“天啦!我住在奥马哈都只准备在网上看看,没必要凑那个热闹。”
“因为是巴菲特老乡,所以特别喜欢买伯克希尔的股票吗?”
“也不是,反正买什么不是买,巴菲特投资比较传统,买他的股票很安心。”显然这位老乡是一个理性投资者。
“你在奥马哈生活了多少年?真的见过巴菲特吗?真人感觉怎么样?”笔者瞬间变身“花痴少女”。
“生活了20多年吧。我还真没见过巴菲特,听说邻居在餐馆见过他。像他们那种人,全世界各地跑,真正在家的时间不多。”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是“空中飞人”,四海为家。
“好期待,后天(笔者注:当地时间4月30日)就可以见到巴菲特真人了!”笔者放弃治疗,彻底沦为小粉丝。
“也不一定哦!我听说他现在年纪太大,很多应该出席的场合都用录制视频的方式代替,说不定股东大会也是隔着屏幕看巴菲特呢!”
“奥马哈当地人对巴菲特感觉怎么样?喜欢他们?会仇富吗?”笔者继续八卦。
“还好吧,大家都挺喜欢他的,毕竟是奥马哈唯一的世界名人。他也为奥马哈做了不少好事。”看来巴菲特的群众基础还不错。
“但是他已经86岁了,年龄不饶人。未来如何,谁知道了?”这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似乎非常有同感,唏嘘不已,随后陷入沉思。

牛排店老板:他已吃不动T骨牛排
年龄是高悬巴菲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他1930年出生,已经几乎走过一个世纪。年近九十,古人所谓的“上寿之年”。继承人问题早已提上日程,却至今并无定论。而每年股东大会的最大看点之一就是猜测巴菲特最中意哪个继承人。
年龄不饶人。尽管巴菲特依然全世界到处飞,神采奕奕出席活动,但连他最爱去的牛排店的老板都知道:他老了。
笔者同事昨日去巴菲特最爱的牛排店吃饭(The Gorat’s),这家牛排店因为得到巴菲特的青睐而名声鹊起,每年股东大会的保留节目是巴菲特与投资者在这里共进晚餐,同食牛排。同事向牛排店老板打听,巴菲特最爱吃什么,想点一个“巴菲特同款”。
老板笑言:“过去巴菲特最爱点奥马哈T骨牛排(Omaha T bone),现在年纪大了,点菲力牛排更多些。”
已经吃不动T骨牛排的巴菲特,也吸引着包括笔者在内的近万名媒体、投资人、粉丝齐聚奥马哈,参加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毕竟见一面少一面,办一年少一年。在一个世纪的财富传奇落幕之前,我们赶到离他最近的地方,聆听关于财富、关于投资、关于传承的教诲。

“城市战争”是一个专注于城市PK与城市竞争力的公众号,由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创办,欢迎关注
更多城市话题(后台回复数字阅读):
一个杭州人的反思:杭州,你需要静静(93)
广州应该向杭州学习什么?(92)
小青岛是如何跑赢大大连的?(91)
房价收入比排名:谁是中国最不宜居的城市?(90)
主要城市地铁排行榜,为什么广州挤冠全国?(89)
省会城市首位度排行榜:谁是中国最强势的省城?(86)
主要城市财力排行榜,广州为什么那么穷、穷、穷?(87)
从国务院对城市总规的批复,看中国城市的真实地位(83)
盘点中国城市,哪些在崛起、哪些在衰落?(75)
江浙沪粤,谁是中国电影第一票仓?(77)
为什么山东河北天津的电影票房那么低(85)
高铁站选址“差评榜”,你家城市排第几?(63)
中国商业城市排行榜,为什么广州夺冠?(57)
更多城市话题请在后台回复“目录”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