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规院UPDIS共同城市回顾了过去一年院内工作的不同关键词,详情如下:
1、城市规划一所——关键词:社区体检 2、城市规划二所——关键词:海岸带规划 3、城市规划三所——关键词:国际自贸港 4、城市规划四所——关键词:宝安创业路 5、城市规划五所——关键词:“不一样” 6、城市规划六所——关键词:盐都新城 7、城市规划七所——关键词:营城 8、城市规划八所——关键词:古村保护 9、城市规划研究所——关键词:穿透性/联动性 10、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所——关键词:乡村振兴 11、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所——关键词:科研用地 12、城市创新规划研究所——关键词:深超总 13、政府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关键词:古树名木 14、城市设计一所——关键词:横琴 15、城市设计二所——关键词:河套“双总师” 16、城市设计三所——关键词:多方位科学城谋划 17、城市设计研究所——关键词:中央水岸 18、城市设计联创所——关键词:龙华超级商圈 19、城市设计实践研究所——关键词:落地实施 20、城市营造设计所——关键词:城市第六立面 21、协同规划所——关键词:九围国际总部 22、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促进中心——关键词:双年展 23、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关键词:工业上楼 产业升级 24、市政规划研究院——关键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25、市政工程设计院——关键词:地铁14号线 26、交通专业院——关键词:印象 27、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关键词:无界城景 28、建筑设计所——关键词:院内合作 29、信息中心——关键词:GEP自动核算平台 30、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关键词:临空智造 31、西部创新发展研究所——关键词:绿色建筑 32、测绘地理信息院——关键词:时空服务平台 33、重庆分院——关键词:乡愁 34、上海分院——关键词:更新实践 35、雄安分院——关键词:智能小镇 36、北京办事处——关键词:共生实践 37、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关键词:小流域治理 38、东莞分院——关键词:战略·弹性 39、中山分院——关键词:“三旧”改造 40、顺德分院——关键词:鸟类友好 41、湛江分院——关键词:城市安全 42、佛山分院——关键词:广佛湾 43、青岛分院——关键词:仙境绿港 创智蓝湾 44、苏州分院——关键词:更新试点 在地探索 45、长江生态研究院——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46、长沙分院——关键词:山水洲城 47、海南分院——关键词:最田园 48、西安分院——关键词:综合性 49、辽宁分院——关键词:城水交融 缤纷岸城
1、城市规划一所——关键词:社区体检 《坪山区重点区域体检评估工作指引及坪山中心区“社区级”城市体检评估实践》 城市体检是推进城市结构优化、提升发展质量、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坪山区先行先试,率先启动聚焦社区尺度的体检评估工作。 融合国家技术体系和坪山建设导则,结合片区实际,构建了“1长效机制+4核心内容+6指标维度+7关键流程+5关键成果”的工作指引和6维度面向“规划—建设—运营”全周期指标体系,探索性建立了针对坪山重点片区的体检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行政居住片区为试点,依托对官方数据、大数据、社会调查等的收集分析,系统梳理建设成效及问题,提出5类治理策略+5大提升行动+16项具体提升计划和项目,对接相关部门,推进成果落地至基层社区。 作为首个市级重点片区“社区级”体检试点,通过科学评估+精准诊断,有效支撑片区功能、环境、能级的提升,为深入推进城市体检、精细化开展城市治理探索有益经验。 2、城市规划二所——关键词:海岸带规划 《大鹏新区海岸带城市设计研究》 首个区级层面、由海及陆的海岸带规划设计与传导。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海岸带作为耦合陆海的载体和向海发展的起点,是深圳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海岸带规划建设在陆海协同和规划衔接、落实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本项目立足于大鹏新区,是深圳第一个区级层面具有战略统筹和指导意义的海岸带(海域+陆域)总体城市设计;也是市总体海岸带规划向区级海岸带管理传导的创新实践,将以海洋视角重构大鹏保护与发展格局,凝聚向海发展新共识。 “三崖五角、三湾五滩”的海岸带保护与发展格局。本项目旨在通过顶层空间设计改变传统资源配置方式,构建人海共生、集散有度的整体发展框架——“三崖五角、三湾五滩”,重塑人海关系。我们提出“连山海,完整生境”“知进退,集散发展”“统三生,各显其美”的设计构思,以连贯保育的山海生境为基础,营造极致的海洋创新和生活体验,实现精细化的海洋空间管理。 3、城市规划三所——关键词:国际自贸港 《国际自贸港商务大道(中轴线)城市设计》 项目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过去由于多重因素未能迅速发展。在全新自贸岛发展机遇下,洋浦将率先建设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先行先试区和样板间,迎来腾飞契机。 规划团队以滨海新城国际商务大道设计为抓手,深刻剖析洋浦产业、人群吸引力优势,将其独特的海洋资源嵌入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浪潮,寻找发展突破;紧抓全球海洋经济进化规律,以进化思维谋划产业布局与分期开发无缝衔接。以蓝绿手指、立体海城、超级链接和未来生活四大创意设计,重塑极富本地特色与时代人才吸引力的生活氛围,溯源传统山海城市意向,作为吸引新市民留住旧市民的抓手,通过感性的人文浪漫生活重塑与理性的腾飞发展范本构建,将市民的个人发展与洋浦城市发展紧密关联,让人与城市共情,形成人—城—产良性发展循环,最终推动洋浦进化成为全球海洋工业城市标杆。 4、城市规划四所——关键词:宝安创业路 《宝安创业路商务大道策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务实定义创业路——我们对创业路的客观判断应是一条融合商务、商业、科技、生活、休憩、交通多功能的复合功能大道。既有通山连湾的风光,又有现代化国际风范;既有高颜值大气的大道风景,又有活力宜人的街区风情、宝安特有的市井风韵。 具有前瞻性的空间骨架——方案选择以核心节点撬动片区再发展,以公共空间整合零散的功能节点,以垂向街道将聚集效应向纵深延展的空间格局。 重点关注商业、产业、文化空间的营造——我们认为公园、街道比“大盒子”更加重要,通过街道整合分散的商业节点,响应新消费发展趋势,匹配宝安的烟火气和多元活力特征。 “共创+众创”实施理念——沿线的城市更新逻辑应转变为主动谋划资源要素的组合,秉承“共创+众创”理念,政府、市场、公众均参与其中。政府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市场和公众的意愿;市场通过城市更新渠道,有组织、有统筹的贡献公共利益空间;而公众也可以参与到社区营造之中。 5、城市规划五所——关键词:“不一样” 《察隅县控制性详细规划》 不一样的遥远:察隅地处西藏东南部,南与印度、缅甸接壤,虽距深圳只有2100公里,但耗时4天的往返路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西南边境的雄险与遥远,“边疆规划师”的服务工作也从北疆边境延伸到藏南边境。 不一样的考验:项目组先后于8月和10月派驻两个小组共9人进藏调研,在经历了疫情管控、高原反应、长途车旅等种种困难和挑战后,最终用时35天顺利完成了3镇3乡的调研工作。 不一样的风景:察隅因其独特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并赢得了“西藏小江南”的美誉,调研路途的美景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间净土、世外察隅”的雄伟和壮观。 不一样的使命:深圳从2016年起对口支援察隅,作为“深规人”,我们将继续秉承“务实规划”的初心与使命,用心负责地做好援藏规划,为推动西藏发展贡献深圳规划人的一份力量! 6、城市规划六所——关键词:盐都新城 盐都新城项目 从『规划设计编制』、『数字化成果』到『数据平台服务』,盐都新城项目是响应国土空间全要素管控思路、服务城市全周期精细化治理、拓展新时代规划领域边界的创新性探索。 规划设计编制:以全过程、综合化的规划设计理念,围绕建设高端智造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健康生活示范区、绿色低碳样板区的新城目标,完成从整体谋划到各组团控规、详细设计的规划编制工作。 数字化成果:主动拥抱规划信息化时代技术变革,充分挖掘和延续规划数据价值,在传统规划设计成果的基础上,完成成果的数字化转换,实现规划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 数据平台服务:探索新技术赋能的咨询服务模式,基于数据优势构建从现状到规划到建设的全周期数据管理平台,提供查询、统计、下载、更新等高效便捷的数据服务,辅助盐都新城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建设。 7、城市规划七所——关键词:营城 《大亚湾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及总体城市设计》 回望过去,风雨兼程30年,大亚湾已成为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佼佼者;展望未来,步入城市建设后半程的大亚湾面临城市意象不佳等问题,亟需提质发展。因此,我们的景观风貌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不仅塑形,更要凝魂。项目聚焦“山海塑格局、热点造价值、品质留人心”三大举措,营造城市价值,消解城市性不足、归宿感不强等负面意象,推动大亚湾从开发区向品质城转变。 山海塑格局:保育、活用山海资源,植入丰富的公共产品,有机链接山海与城市,重新定义大亚湾山海城区。 热点造价值:高度建成背景下,基于空间价值研判,谋划若干战略地区,培育高阶发展动能的同时,丰富、完善经开区“产+居”二元功能秩序。 品质留人心: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结合需求,多途径补给完善基本配套设施,并增设活力场所与空间,营造幸福之城,归属之家。 8、城市规划八所——关键词:古村保护 《宝安区新二古村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 新二古村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是深圳市2020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风貌区,距今200余年历史,是宝安地区保存完整、布局清晰、古建筑类型丰富的广府“梳式”格局古村落。但是,随着周边城市化不断发展,古村内部由于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场景,持续破败,已经滞后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将新二古村链接周边文化商业服务平台,结合近在咫尺的宝安书城、大道文化公社、清平古墟等项目,融入西部中心“一公里文化圈”,打造跨界文化资源保护示范标杆。规划形成“一轴、一环、四区、五巷”的空间格局,体现诗书传家历史展示地、岭南建筑文化体验地、宝安美好生活的示范地。 9、城市规划研究所——关键词:穿透性/联动性 《深圳市打造20+8产业集群背景下深汕汽车城系列规划》 我们全程见证“深汕汽车城“在深汕合作区土壤上萌发、成熟和落地。跟随系列规划,从片区总体格局确定到产业方向谋划再到项目落地;协同市级和区级政府、政府和企业、以及不同部门的多元利益诉求,真正推动规划从蓝图愿景走向项目实施。 《深汕智造城概念规划及实施方案》奠定了园区的总体格局和空间基础;《深汕先进制造园总体规划》迅速把握产业机遇,描绘出深汕汽车城的光明前景。《西部潜力用地空间规划研究》、《深汕生态环境园选址与规划设计条件研究》等项目为比亚迪、生态环境园等重点项目落地提出现实解决方案。 《打造浙江省“第四极”背景下的金华—义乌都市区系列规划》 金华,为人熟知的是义乌小商品、金华火腿、横店影视、永康五金等诸多全球驰名产品,与之对应的是“块状经济”“强县弱市”“组团城市”的城镇结构特征。历经15个月的超长投标周期,50天内两轮深化的急速冲刺,系列规划围绕浙江省城镇发展“第四极”这一共同目标,从三重维度,做出联动响应。 《金义都市区规划》暨《金义一体化规划》修改聚焦“区域协同”,提出金义都市区内陆双向开放、聚合高能级金义黄金主轴;《双溪西路两侧片区城市设计竞赛及方案整合》聚焦“核心塑造”,从“生活滨江”走向“人民滨江”,探索金华三江六岸新亮点,树立滨江建设新典范;《婺城新城区城市设计》聚焦“平台建设”,借由“中轴生命树”、“人文白沙畔”、“康乐郭力垄”三大核心地区设计,由内聚发展走向全域滨水开放。 10、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所——关键词:乡村振兴 《黔东南州榕江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文创产业园》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有新意的乡村振兴项目。初到榕江,我们立刻被当地干部群众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想象力所深深打动,一次次思想火花的碰撞,让我们越来越喜爱这块淳朴的希望热土。 规划打造了一个宜游宜业、独具民族风情的新空间,链接资源与信息,助力榕江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联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规划围绕产品体系、供应链网络及场景地特色体验三大维度发力,通过“新媒体+产业”的新形式,将本地好产品、完整产业链及山水美场景整合为一个线下线上联动的整体,从而让榕江成为流量时代的资源节点。 本项目初步探索了一条“流量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制造了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当地政府在短短10个月时间内就依托园区形成了西部地区新媒体直播人才培训基地,已被认定为2022年度贵州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11、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所——关键词:科研用地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科研用地盘活利用政策研究》 科研用地是松山湖高新区研发办公载体的主要供应源,科研用地的利用效率将对松山湖高新区加快吸引、聚集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促进松山湖高新区并辐射带动周边镇街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项目基于松山湖高新区科研用地利用现状,充分考虑现有科研用地相关政策和管理情况,结合招商引资需求和企业诉求,开展科研用地盘活利用政策研究,重点针对配套用房类型、配套用房比例、分割转让条件、分割转让比例、最小分割单元、地价补缴规则、操作流程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的落实将为松山湖高新区导入新产业新业态、优化配套功能布局、提高产业用地利用效率提供重要支撑。 12、城市创新规划研究所——关键词:深超总 《深超总中国元素岭南特色规划》 如何在超总片区现代主义建筑建设过半的情况下,切入并体现中国元素岭南特色,这项工作就像让“钢铁侠穿着唐装去打怪兽”——来自规划界某知名段子手。在超总加入中国元素岭南特色会不会突兀?会不会破坏超总原本的风貌?在项目前期众多参与方都有这样的疑虑。 经过与联合团队及总师团队的多次研习讨论,我们认为在超总提中国元素岭南特色,是文化自信的回归,核心在于探索片区的独特性与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抵抗全球化的城市风貌。中国元素岭南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景观等外在的表现,更多在于对岭南地区传统人居智慧中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规划、以及与生活习惯对应的空间场所的塑造。 13、政府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关键词:古树名木 《2022年南山区古树名木调查及动态跟踪》 古树名木饱经岁月风霜,见证城市发展,承载百姓乡愁,是城市的自然文脉和历史路标,也是城市的“活化石”。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聚焦古树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建立“一树一档一张图”,探索古树名木精细化保护管理模式。 “一树一档”记前世今生。调查南山区152株古树及古树后备资源的生长、保护现状,更新其“身份证”;结合古树资源、历史、养护、应急管理等档案资料,搭建“一树一档”全生命周期溯源控制管理框架。 “一树一策”佑青春永驻。基于每株古树及其自然生境特征,“量身定制”养护对策,让古树名木不断发新芽、绿满枝,泽被后世。 “实施方案”定基调方针。立足全局谋一域,制定保护管理实施方案,构建古树管理新格局;致广大而尽精微,明确重点工作和责任分工,凝聚古树保护社会合力。 14、城市设计一所——关键词:横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 今年是设计一所的“投标年”,从年头到年尾共参与了五个国际竞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已中标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是今年最“大”的竞赛。项目的“大”不仅体现在106平方公里的超大空间尺度上,还体现在项目宏大的战略背景、多维度的设计要求、庞大的联合体团队等等。 国家对琴澳一体化发展,寄予了厚望。团队在设计切入点上聚焦“大”与“小”的张力,我们围绕琴澳两地在城市尺度、活力和风貌等的差异性,在城市设计中强调人性化尺度、多样性密度和环境宜居性,让“以小见大”的澳门基因与横琴更“大”的空间相融合,去创造精致小美和壮阔大美并存的琴澳共生体城市,共同新家园。 2022年有忙碌、有扶持、有担当;万象伊始,期待2023,一起砥砺前行! 15、城市设计二所——关键词:河套“双总师”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总设计师咨询服务》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习总书记点题规划建设的深港链接前沿地区。2022年初,通过国际招标,最终选定司马晓为总规划师、严迅奇为总建筑师,形成了“深圳+香港”、“规划+建筑”双城视角高端智库。合作区肩负深港融合重大使命,小空间承载大梦想,近半年时间,总师团队初步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详细梳理规划建设基本条件,提出开发建设时序安排,并积极开展专业及空间跨界融合的探索。8月26日,福田区政府为总设计师颁发聘书,并对深港合作和园区建设提出殷切期望,随后总师团队精心策划的深港规划论坛成功举办,深港两地专家围绕合作区的跨境融合、科技创新、生态智慧等方面建言献策。展望未来,总师团队将持续投入多专业技术力量,助力合作区建成深港两地合作最密切、科创“浓度”最高的园区。 16、城市设计三所——关键词:多方位科学城谋划 无锡三个科学城规划系列(长安创新未来城、红沙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学城) 长三角打造科创共同体,以“科学城、科技城”代表的新都市创新空间,是推动产业升级,探索营城模式,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节点空间。二零二二年,城市设计三所深度参与无锡三个科学城的规划设计,助力江南名城打造高品质的科技创新空间。 谋划、组织了长安创新未来城规划设计系列咨询活动,分“定位未来城、描绘未来城、实施未来城”三阶段聚焦重点问题,从战略向实施逐步推进,将持续为惠山区整理形成战略性、实操性兼备的发展方案,赋能发展。 面对疫情打断项目周期的挑战,与兄弟所、合作单位契而不舍,赢得红沙湾科学城国际咨询竞赛。设计延续了太湖岸“林—溪—湾”的大自然脉络,组织风景创新带、科技单元、复合基建环、古镇水街,营造了科技与自然双生态融合的差异化创新空间。 从战略谋划、核心区设计两层面参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策划与规划,提出区域创新空间网络化背景下,锡东科技片区依托高铁再崛起的系统性战略,并通过精心的空间设计,营造了根植江南文化的中国范儿科创核心区。 17、城市设计研究所——关键词:中央水岸 《深圳光明区茅洲河中央水岸城市设计》 项目位于深圳山海连城计划一脊二十廊中的茅洲河水廊道上游,范围内流域长达6km,是光明科学城、公明组团中心、与大装置科学园三区交叠的功能板块中心。水岸腹地大量的存量开发空间是深圳独一无二的水岸特色,在新时期的光明发展版图中,是融合了工业与生活、老城与新区、历史与未来的“中央水岸”。 伴随光明科学城创新空间布局带动下对茅洲河提出的“新城市客厅”的新要求,本次城市设计提出三大策略:【自然地毯】可参与的都心自然,谋划了全段6公里的滨河自然生境,塑造一个远可观山、近可亲水的未来活力流域;【科技时尚】川流不息的城市烟火,将公共建筑、城市剧场、港湾与街坊置于开敞的河流生境之中,为市民打造集聚风景与活力的未来城市客厅;【新旧交融】全要素、周期大统筹更新行动,通过大统筹更新与针灸式整治并行的手段,以塑造城水交融的、无边界公共生活场景,打造新一代城市IP。 18、城市设计联创所——关键词:龙华超级商圈 《龙华超级商圈人民路商业街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整合深化》 龙华超级商圈作为龙华区六大重点片区之一,杂糅了存量商业、旧村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以及意向棚改项目等复杂设计条件。设计团队回顾深圳商圈的发展规律,提出未来商圈的发展,应该回归人们对具有社交属性的消费空间需求的本质。方案关注服务龙华全社会人群需求的业态完整性,关注改变人非机动车混杂体验不佳的街道现状,关注实施传导,以行动规划分阶段统筹商圈建设。呼吁保留并延续人民路现状街坊邻里交往空间、市井消费等原始业态,“围绕增量缝合存量”,打造更加具有持续的生命的商业空间的超级底盘。 这是一次在复杂地区进行城市设计与运营的探索实践。通过对超级商圈公共性的营造,关注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强调超级商圈的城市基本属性,释放龙华包容且多元的性格。 19、城市设计实践研究所——关键词:落地实施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以城市设计为开端,历经三年多时间,所里几乎每个成员都参与过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设计工作。 西丽湖地区从早期的生态度假区,到大学城,再到科教城,发展使命不断叠加,成为深圳市源头创新的核心载体,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创新生态样板。 我们利用长期跟踪西丽湖地区发展的优势,从研究大学校区、科研园区和城市的关系入手,思考生态区与科教城的融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将开放共享、亲近自然、交往纽带、融合发展的理念落实到设计方案中,并策动性提出一系列可实施项目。 在科教城的建设迈入实施阶段之后,我们伴随着大学和科研机构相继落地,研究改善住房保障、公共服务、城市风貌等难点痛点,使理想愿景得以持续深化、传递和落地,让技术力量转化为落地实施的有力保障。 20、城市营造设计所——关键词:城市第六立面 《深圳市城市第六立面提升专项行动》 城市第六立面是阅览鹏城的新视角。第六立面是城市的“顶部资源”,也是“顶部风景”。本行动以好用、好看、好管为原则,实现更高视角更高颜值、更加绿色更加低碳、既是立面也是场所、突出特色深圳名片的目标愿景。 城市第六立面是城市治理的新探索。工作方法上,遵循开门做规划思维,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性,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工作机制上,强化源头管理,建立日常维护和常态跟踪评估机制,健全政策法规。 城市第六立面是市民生活的新舞台。深圳拥有2亿平方米的屋顶存量空间。本行动通过各类建筑屋顶的复合立体利用,采用社区文体场地、太阳能光伏、屋顶绿化、海绵设施等差异化建设方式,为市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休闲活动场所。 21、协同规划所——关键词:九围国际总部 《九围国际总部片区土地二次开发策略研究》 九围国际总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岸的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是大湾区东西两岸联动发展的重要门户,是宝安“422133”发展密码中“2”大总部之一。 基地内现状自然资源优越,拥山面海,水库相伴;交通条件便捷,同时拥有空港、码头、铁路、城际轨道、地铁、高速公路六位一体的交通资源。 为落实九围国际总部“2+6”(2km²核心区+6km²拓展区)空间发展战略,本项目重点对6km2拓展区的土地二次开发进行研究(2km²核心区已完成收储),需为该片区后续开展的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城市更新、综合整治等项目提供方向指引。 本次研究在识别低效用地基础上,兼顾政策导向、实施难度等因素,将拓展区划分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区、综合整治区和现状保留区,确定以土地整备利益统筹作为片区土地二次开发的主要抓手,并进一步对接政策,“算大帐”,初步确定政府与各社区的土地分配方案。 22、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促进中心——关键词:双年展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于12月在主展场罗湖粤海城•金啤坊举行开幕活动,香港特首、深圳市长致辞。展期持续至2023年3月,展出作品数百件,预计期间举行活动两百多场。同时设有前海合作区、南山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分展场。 本届深双主题是“城市生息”,重点关注当代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着眼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应对策略,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展览设置“何以共栖”“物灵之旅”“寰宇对话”“未来聚居”“共同行动”五大主板块、六个特别板块、三个专题馆以及常设展。其中包括我院参与作品:回应人与自然主题的“山海连城”展览、探索城市设计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可能性的“元深圳”展厅。 本届展览由我院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促进中心全程负责策划组织工作,是我院首次深度参与深双,支持我市重要文化品牌建设。 23、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心——关键词:工业上楼 产业升级 《南山区桃源街道红花岭工业南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 项目位于南山区桃园街道塘朗山山脚,基地现状为红花岭工业区,厂房破旧、产业低效。为避免南山区先进制造产业外流,保障创新产品的在地转化需求,并满足标准化高端厂房的空间需求,项目拟采用拆除重建方式进行工改工产业升级。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厂房设计经验,抓住工业上楼中设备上楼难、货运效率低、生产要求高等痛点,探索创新利用高架货运平台实现多首层到达的工业上楼新模式。园区利用通山平台引入山体绿脉,构建山城相连的慢行体系,塑造面向未来产业、体现工业美学的都市制造园区形象。项目改造后将引入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打造为南山区高端制造引领区以及高端创新要素集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高地。项目规划审批后市区领导多次调研考察,成为全市推广工业上楼模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造典范。 24、市政规划研究院——关键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系列工作》 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基础设施集约节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重要抓手,我院持续开展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出版学术专著《非常规水资源规划方法创新与实践》。2021年12月,受深圳市水务局委托,我院开展了深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系列工作。一是编制《深圳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实施方案》,助力深圳以全省第一的成绩,申报成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二是编制了《深圳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形成“1+N”工作体系。三是开展《深圳市再生水系统布局规划(2021—2035)》编制,分区、分策、分类布局设施及管网。 《东莞水乡功能区核心区单元市政详细规划》 东莞水乡功能区核心区单元是水乡功能区承载湾区资源的重点地区,承担着深化穗莞融合发展、引领产业升级的战略使命。为支撑核心区单元可持续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安全、稳定、高效、智慧、集约”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并着力统筹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本项目重点突出市政详规“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可实施性”,形成“市政系统规划”“市政综合协调”“先进市政研究”及 “市政实施规划”四大方面特色成果。一是以市政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市政系统承载力,充分保障市政供应安全;二是聚焦市政基础设施及管线的空间布置,实现市政专业的综合协调;三是研究综合管廊、区域供冷、多功能杆等先进市政设施在片区内的可行性。四是制定近期建设计划及市政管控图则,助力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批管理。 25、市政工程设计院——关键词:地铁14号线 《深圳地铁14号线工程》 深圳地铁14号线,作为连通各中心组团的快速轨道线路,其站点密度小而站间距长,同时站点规模较大,为典型的大站快线。由于线路穿越各中心组团,市政管线密集,管线规模较大,站点结构与重大市政管线的矛盾和冲突明显多于其他常规线路。 为解决大型市政管线特别是排水管线与大型站点在地下空间资源利用上的冲突,市政管线的迁改设计创新设计工法,大胆采用非常规设计工艺,在技术可行与经济合理之间寻找平衡点,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力的保障了线路按时通车的要求。 典型工法如采用大型排水管道的基坑内临时支撑跨越,在保持基本原位排水的条件下,结合车站基坑工序,大型管道临时跨越车站基坑,确保了排水行洪的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远距离大型管道迁改的巨额投资。另外,针对大型排水管涵改移穿越现状重要道路引起的各种交通问题,也创新采用箱涵拆分管道平行顶进工法,在工程需要与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26、交通专业院——关键词:印象 《轨道22号线龙华段车站布局优化(含附属设施)和衔接通道方案研究》 印象·全新理念:我们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秉持站城融合的全新理念,在保障慢行空间、对22号线龙华段所有站点全面消隐附属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出入口营造公共开敞空间,激发社交活力,营造游园式的出行体验。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各站点地下通道衔接方案,以期打造舒适便捷的立体慢行系统。 印象·前沿技术:项目开创性地探索以倾斜摄影为基础的BIM正向建模技术,将二维的CAD工程图纸转化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协助设计师直观把握方案的空间关系和建设效果,更有利于设计师迸发灵感构思最佳方案。 印象·项目效果:项目成果后续将在22号线设计中协调落实。项目能够助力重塑22号线站点周边的城市空间,提升22号线沿线的街道品质和市民出行体验。经过多轮沟通汇报,赢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27、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院——关键词:无界城景 德清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规划设计系列中标项目 在生态文明和城市精细治理新时代下,景观院以环境引领城市再发展,致力于做“城”与“景”的跨界连接者,重视项目的伴随式服务,全流程贯穿顶层规划到项目建成。 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是德清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接沪融杭”等战略,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的重要抓手。在德清县主办的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城市设计和中央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工程竞标中,景观院从众多团队中脱颖而出,连中两标。 规划团队将“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定位为杭州都市圈青年发展型创新城区,提出“灵感智源,青青之城”的设计主题,以青年友好为目标,打造对青年人才具有吸引力的青青之城。景观团队聚焦中央湿地公园落地实施,以此激活河流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以中央湿地公园成就一条绿水青山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 28、建筑设计所——关键词:院内合作 《重庆垫江县东部新区总体城市设计及重要地块详细城市设计》 本项目为院内合作项目,重庆分院负责总体城市设计及项目总体把控,本所负责东部新区环三合湖重要地块详细城市合计。 本项目总体城市设计围绕三合湖公园,提出“构建垫江的多维‘HUB’, 汇聚垫江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设计理念。通过“公园漫入生活、平台聚合能量、社区回归烟火、窗口彰显颜值”的四大设计主张,探寻东部新区新城市格局。作为整个东部新区中心的三合湖重点地块,依托“一核一环四轴多节点”的规划结构、场景化的空间策略、特色的产品设计,打造环湖新形象,彰显窗口颜值。 本项目交投标时间短、成果质量要求高,在有限的创作时间内,两个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特点,优势互补,高标准高质量的成果方案在两轮评审会上都得到了与会政府领导及专家一致认可,充分展现了“1+1>2”的团队协作高效性,为深规院开拓垫江市场起了好头。 29、信息中心——关键词:GEP自动核算平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自动核算平台》 为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为其量身打造生态产品价值(GEP)自动核算平台,解决了GEP核算指标繁多、算法复杂、跨行政区多源数据融合等问题。核算平台建设有多源融合的标准数据库、在线自动核算平台及可视化系统,支持生态产品价值一键核算、价值高地一键绘制,能够动态跟踪区域生态价值变化、评估重点项目转化效益,为示范区探索生态优势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决策辅助与技术支撑。 GEP自动核算平台的研发是我院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促进生态环境信息化领域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国产化的技术创新;是基于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开发的首次探索,为我院在信创领域开展国产化替代的数字产品研发奠定坚实基础。 30、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关键词:临空智造 《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航空智造产业园综合规划》 天府国际机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之一,拥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但机场所处的东部新区尚处于开发初期,资源引流能力有限。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应如何兼顾战略高位的使命要求和远郊新区的现实束缚,找到机场流量变现的发力点? 针对这一难题,我们深入解读了临空功能的发展规律,认识到机场枢纽服务、临空制造、临空商务等临空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仅各项功能内部有按部就班、日益高效的运行逻辑,各项功能之间也呈现出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互动增效效应。尤其是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全球供应链运行的模式和内涵。对此,我们创新运用临空功能和产业生长逻辑,“以机场枢纽为原点、以机场临空功能运行流线为线索、以机场主腹地现实条件为依据”,客观解读临空片区的发展议题,针对项目形成“产业+空间”一体化实施方案。 31、西部创新发展研究所——关键词:绿色建筑 《西咸新区绿色建筑和建筑碳排放专项规划》 在“双碳行动”的背景下启动编制的《西咸新区绿色建筑和建筑碳排放专项规划》,把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作为推进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重要行动,对其推进方式、实施路径、近远期工作重点进行了综合部署。 在碳排放总量估算、碳排放情景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3+11”的指标体系,对建设用地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估,作为划定绿色建筑重点管控区域的重要依据。 按照主导功能将重点管控区划分为综合城区型、城市核心区型、产业园区型、生态景区型、建成区改造型五类,分别制定管控内容和建设重点。 32、测绘地理信息院——关键词:时空服务平台 《智慧龙岗时空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项目》 测绘地理信息院,是一支专业技术全面、在测绘地理信息和智慧城市领域拥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团队,团队秉承“规划协同”和“专业拓展”的发展理念,重点打造具有规划特色的智慧城市新型测绘地理信息业务。 时空服务平台是智慧龙岗“一中心三平台”架构中的基础资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智慧龙岗对时空服务平台的支撑要求,实现对龙岗区二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龙岗区实景三维模型、电子地图、影像地图、历史卫星影像、现状卫星影像以及高分辨率正射影像等地理信息成果的采集和提供。项目成果可直接用于掌握龙岗区动态的城市建设、自然资源信息变化等情况,助力智慧龙岗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33、重庆分院——关键词:乡愁 《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小屯村村庄规划》 小屯村,全国与她同名的村庄有48个,普通的名字也映射了它普通的经历,在实施了美丽乡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后,她和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仍然面临着资源外流、活力不足、特色缺失等问题。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似乎长期与衰退斗争着,如果不能创造乡村的内生动力,那无论几番规划都将难以扭转衰退局面。 经过几轮研究后,规划将“桃业”作为核心发展动力,并制定了可实施的方案,紧紧围绕“桃”作文章,从树种选择到种植方案,从产业链延伸到销售渠道扩展,从节庆策划到推广IP设计,甚至菜品组合、资金筹措等等,将我们能预想到的方方面面都在规划方案详尽阐述,方案中少了指点江山的谋略,却多了些“泥土”气的情怀。 34、上海分院——关键词:更新实践 《绍兴马海(绍芯谷)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有意义、有创新、有难度 “腾笼换鸟”是一道知易行难的命题,作为浙江省关注的热点,我们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和创新,为传统产业转型探索路径和范式。 坚持产业为先的更新思维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为保持产业底色不变,我们提出以“产业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小切口、滚动式更新模式,激活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政府和企业共建共享。 城市设计为切入口的穿透式更新 我们充分发挥城市设计的综合背景和专业特长,将发展目标、产业导入、场景设计等进行系统性集成,以穿透性设计方式保证业主从战略方向到实施落地都有明确抓手。 2022年收官之际,让我们种下一颗种子,为传统产业转型更新探索更多和更优的路径! 35、雄安分院——关键词:智能小镇 《晾马台特色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晾马台是雄安新区20个左右特色小城镇之一,承担着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建设试点的重要功能,未来将成为雄安新区智能城市先行示范区、智能技术创新创业基地、智能生态宜居宜业小城镇,为新区首个正式批复的特色小镇。 主要特色与创新:(1)探索智能城市建设模式。超前布局先进智能基础体系,建立智能化清单,同步规划建设规划感知终端、通信传输、计算存储等智能设施的物理空间,在布局上与城市风貌相融合。(2)创建智能创新和试验环境。基于科技企业、专家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以需求为导向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创平台体系和科创人才集聚地。(3)智能应用场景设计。小镇全域开放作为测试床,吸引企业和个人开展智能应用试验,着重营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社区、智能治理等应用场景。 36、北京办事处——关键词:共生实践 《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人才公寓建设项目》 南锣鼓巷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位于首都核心功能区,什刹海—南锣鼓巷文化精华区内。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片区。规划范围为南锣鼓巷地区雨儿、蓑衣、福祥、帽儿四条胡同内的37个院落,包含12个整院和25个共生院,建筑面积共计4743.21平方米。 项目针对申请式退租后的“大杂院”难题,利用部分共生院落为中央政务功能、为东城区“文菁计划”企业等提供人才公寓配套服务,规划提出“人才公寓共生院”设计理念。项目将退租空间进行重新改造设计,通过“一院一策、一户一设计”,精细化制定院落景观及建筑室内设计方案。引入新居民入住,与原住民做邻居,传统的四合院居住文化与当代居住理念融合共生,形成集建筑共生、居民共生与文化共生的“人才公寓共生院”新模式。 37、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上海)——关键词:小流域治理 《云和县小流域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云和县位于瓯江流域源头的丽水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土空间赋予云和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独特资源。规划基于丽水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支撑两山转化试点”的要求,对云和县境内的瓯江支流浮云溪小流域开展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综合治理,探索生态地区“治理片区—治理单元—项目区块—建设地块”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和传导体系。 规划小流域范围拟合行政边界,共117平方公里,涉及三个乡镇25个村庄。针对小流域中存在的耕地破碎、生态空间侵蚀、产业空间分散等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矿”生命共同体理念,落实丽水市级跨山统筹要求,在浮云溪小流域治理片区内划定10个治理单元,实施小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一体化综合治理,保障重要功能平台,加强国土空间对于生态价值转化的支撑,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 38、东莞分院——关键词:战略·弹性 《东莞沙田镇泥洲岛标准化产业片区规划》 东莞沙田镇泥洲岛标准化产业片区具有突出资源优势,但也面临最多的不确定性:发展方向不确定,产业定位不明确、市镇诉求不一致。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基石,成为本项目的最大挑战,为此我们: 立足基地特质谋战略——聚焦基地“湾、海、江、岛、城”的特质,最大程度凝聚各方共识,确定“北产南城”的总体空间格局。 聚焦人本需求提对策——基于目标产业环节,解析未来人群画像与服务需求,营造生活、就业与游憩的多维空间场景,促进人城产绿共生共融,支撑人才集聚和优质企业导入。 守住核心要素留弹性——明确中央服务绿核、S型生态绿谷、O型江海绿环等核心要素,守住本底特色,结合各方诉求持续调整方案,并通过留白用地、弹性路网等为未来预留弹性。 39、中山分院——关键词:“三旧”改造 《中山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20—2035年)》 《中山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20—2035年)》诞生在中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城市更新局成立、新一轮城市更新政策出台、城市更新前期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背景下。项目自启动以来,为破解中山市当前的建设用地瓶颈和产业下行压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释放发展空间,以“摸家底、定方向、优管控、促实施”为总体工作思路,形成了“1+3+18+X”成果体系,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项目的主要难点在于战线长、政策主导方向不稳定、数据获取难、协调难度高、边实施边规划等。项目组在繁杂的数据收集与整理中,抽丝剥茧,期望建立一个底线型更新管控框架,从工作组织、管控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从蓝图规划向治理规划转型的创新路径,以对接现实操作中的实时变化。 40、顺德分院——关键词:鸟类友好 《顺德云路、永丰片区规划建设实施综合方案》 20年前,顺德“鸟叔”种下一片竹林,造就了今天的“鹭鸟天堂”,这里是大湾区千万水鸟迁徙的中转站。20年后,我们将一起民间偶发的生态试验上升为城市自觉的生态战略,通过高品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提高顺德在湾区的竞争力。 我们转变顶层规划逻辑,从“以人为本”转向“以鸟为核心、人鸟并重”。规划采取跨学科研究方法,多团队协作,构建片区共识。团队深入河流、湿地和密林,观察鸟类习性和栖息地特征,营造“觅食—迁飞—栖息—繁衍”全生命周期的生境空间。同时,基于生物栖息和人类休闲需求,建设云鹭八景,绘制《云鹭观鸟地图》;8个观鸟景点,既可远看万鸟归巢的壮丽景观,又可以近距离欣赏水鸟游弋、潜水、觅食;最终将云鹭片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湾区新典范”。 41、湛江分院——关键词:城市安全 《湛江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做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湛江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受湛江市自然资源局委托,我院开展《湛江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为湛江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湛江市内涝积水问题较突出,基础设施短板较明显,为做好规划设计,项目组自2021年7月启动工作以来,历经4次深调研、10余次沟通汇报,全面掌握现状情况,合理确定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采用水力模型进行现状风险评估和规划方案复核,因地制宜提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为城市安全提供保障。规划成果2022年7月通过湛江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外地专家函审和本地专家会审,12月通过湛江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42、佛山分院——关键词:广佛湾 《广佛湾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广佛湾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交界处,毗邻广州白鹅潭商务区、佛山南海千灯湖金融高新区,与广佛两市中心城区、深圳与香港等湾区重点城市便捷可达。 在“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的战略布局基础上,我们依托一条南北贯通的轴带,让产业与空间以最优模式再组织;我们倡导镇街协作、聚合创新、互助共享,让无形边界不复存在;我们以蓝绿生境、公共体验和粤色文化为线索,促进两岸柔性缝合与广府文化延续。 “广佛城链,粤色花湾”代表着我们对这片高度复杂性和特殊代表性地区的思考与探索,从分隔、离散,到聚合、协同,广佛之间正孕育着一个新极点,以创新发展为主旋律,镇街、区市协同共进、利益共享。 43、青岛分院——关键词:仙境绿港 创智蓝湾 《烟台芝罘湾系列规划》 2022年,在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烟台芝罘湾战略提升及城市设计国际征集中,我院青岛分院联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Tekuma Frenchman从91家43个联合体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胜;在中标深化过程中,青岛分院又陆续开展《芝罘湾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芝罘湾一期综合交通、市政工程、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烟台港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系列规划以“仙境绿港 • 创智蓝湾”为愿景,分别从50km2、10km2、256ha三个尺度务实回应如何为烟台打造一处引领未来的都市之心。规划确立以海湾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将海视为城市的资源与生活的延展,并从突堤到港湾、从场地到场所、从消逝到重生、从阻塞到流动、从尽端到枢纽四个方面,多专业联合聚焦解决现实问题。 目前,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芝罘湾一期各项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 44、苏州分院——关键词:更新试点 在地探索 《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城市更新规划系列项目》 试点城市背景下城市更新探索系列规划。2021年,苏州被列为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地方过往城市更新工作更多聚焦与微更新与具体地块型拆除重建项目。我们借鉴深圳经验,通过街道层面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政策机制研究—重点区域片区统筹—实施性单元规划的系统性工作,试图为属地政府梳理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更新规划和管理路径。 定位提升背景下的战略谋划与行动计划。规划编制以存量视角细化与落实城市战略目标,以行动计划明确政府工作任务及规划管理重点,理清辖区职能转变后的更新工作方向与工作路径。 深圳更新经验融合地方土壤的在地转化。本项目集结总部更新中心、东莞分院和苏州分院,立足深圳经验和理念,更结合地方实践进行探索,并通过驻地跟踪服务,通过伴随式更新咨询,形成一套跳出地方惯性思维的更新工作思路,同时又充分尊重地方发展诉求,形成契合地方管理习惯的规划成果。 45、长江生态研究院——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及实现机制实施方案编制》 区位·跨域一体。示范区横跨沪苏浙,致力于“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打造生态友好型一体化发展样本。项目组突出“机制统一、绿色共生;各扬所长、互学互鉴”,率先探索跨域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示范·破立并举。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项目组牢牢把握大都市圈平原水网地区的发展特征,创新探索跨域协同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体系与实现机制,从项目共建和制度协同两方面推动加快形成示范性成果。 实施·务实有效。项目组深入村镇及重点片区现场调研,与两省一市三级八方40多个部门进行多轮对接,在交流中找问题、找重点、找价值,提出可落地、有实效的政策制度举措,为推动理念向实践转化提供实施抓手,为示范区发布三周年建设成果成功献礼。 46、长沙分院——关键词:山水洲城 《汉王陵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及浏阳河、捞刀河河口地区景观风貌研究》 汉王陵和北津城遗址是长沙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和拓展了长沙 “楚汉名城”的文化内涵。谷山和湘江东岸的鹅羊山、秀峰山、浏阳河、捞刀河等重要景观资源形成对视关系,共同构成长沙山水洲城特色的展示区。因此开展本项目设计研究。 定格局,构建山水洲城形胜格局。大山大水,塑造格局。延续山水洲城特色营城模式,以湘江、谷山和月亮岛为核心组织生态空间格局,围绕谷山、汉王陵遗址公园和月亮岛组织城市绿心。 展风貌,塑造山水人文多元活力风貌骨架。三看全城,以人的视角眺望山水洲城全景秩序。基于人的视角研究,确定登高远眺视廊、凭水观山视廊和对景视廊。 聚活力,塑造可游可赏的诗意生活场景。面向不同人群塑造更活力友好的公共服务空间,增厚人文体验。完善社区公园,增厚公园体验,激发社区活力。 47、海南分院——关键词:最田园 《定安海博园项目策划及空间提升概念规划》 打造南丽湖振兴新引擎: 海博园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南丽湖地区发展乏力动因,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征,突出产业先导与空间融合创新双轮驱动,助力南丽湖在自贸港新时代启赋新章,再创辉煌。 规划提出三大目标愿景并通过构建“一心、一廊、三组团、八场景”的渐进式空间序列结构,打造南丽湖首个蓝绿交织、文艺交融、活力舒适的“未来田园艺术社区”。 探索“未来田园社区”定安模式: 回应未来田园社区定安模式的政府命题,规划试图建立城野交融、基于田园、着眼未来的空间发展模型,探索在社区层面创建三生空间融合、田园生活嵌入、智能服务集成的未来社区发展模式。 48、西安分院——关键词:综合性 《秦汉文化带与秦创原·渭河科创带综合规划》 这里历史遗存星罗棋布,渭河水系浩浩汤汤,这里水脉、绿脉、城脉、乡脉、帝脉五脉共存。同时,这里是秦创原“一总两带”布局的关键节点,是大西安北跨发展的桥头堡。 我们深挖区域价值,构建了“五脉共生、九邑共荣”的发展框架,策划遗址活化视角下的城乡融合思路,探索文化赋能语境下的产业升级路径,塑造生态文明与文化传承双重导向下的建设空间体系,是复合多元的综合规划新挑战,创新发展新探索。 《光明城站地区综合开发规划》 《光明城站地区综合开发规划》旨在形成一版多专业整合、面向高质量开发建设与多元科技企业空间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光明区加快“世界一流科学城与不一样出彩的深圳北中心”的工作部署。 我们以面向实施为导向,衔接各类复杂的开发条件,整合“产业功能研究、空间特色塑造、城市品牌运营、支撑系统研究、出让与开发模式建议”等多项内容,全面深化适应未来多元科技招商与开发运营的空间内涵,形成弹性适配不同开发场景的系列性导控建议,有效支撑片区综合开发。 49、辽宁分院——关键词:城水交融 缤纷岸城 《沈阳王家湾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咨询》 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在过往的建设中城市活力中心远离浑河。王家湾,是浑河沿岸唯一一处可重塑城水关系的先锋实践平台,叠加承建冬运会场馆的契机,将成为有大河文化内涵的沈阳会客厅、乐享慢生活的魅力缤纷岸城,集聚高阶动能的新经济创新中心。 我们打破沈阳现有背水内聚的建设模式,让王家湾地区向水而生,通过五指向河、沿绿生境的绿廊骨架;漫步及水、动静生趣的缤纷水岸;探索推动城河从泾渭分明走向双向融合的滨水空间新范式。 王家湾地区三生融合,滨水地区和轨道站周边地区功能立体复合,大型体育场馆平赛结合,营建永不落幕的滨水生活秀场。 以多专业技术团队为支撑,形成具有工程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将功能复合的开发单元,与绿地、公共设施、大型场馆等组合搭配,一体化捆绑开发,定制具有市场营建可行性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