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高铁西站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200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Morphosis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汤姆·梅恩团队 方案提出了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弹性框架,建立四个不同定位的特色社区,并依托高铁枢纽建立站城启动中心,规划多样性的绿色开放空间,以宜居的环境吸引未来产业人群。 公共交通联系东西城中心。以轻轨连接老城区与高铁新城,建立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圈,并建立适合不同距离的交通系统。同时以绿化建设连接老城区与高铁新城,并在轻轨南北基于现有绿地,增加绿化基础,建立起多层次的连接。希望打破城市边界,缝合城市文脉,延伸城市生活。 合理最大化人均绿化空间。建议将原城市规划居住人口由8万增加到12万,提供31.8平方米的最大化人均开放空间。绿地占总规划面积50%,纵向上体现不同尺度和多样性,包括高架绿化、地面层绿化等,十分钟步行距离能接触到95%绿地。建立可供不同季节使用,亲密友善的水景开放空间。 建立四个不同定位的社区。分别为智造社区、科技与时尚娱乐社区、艺术城市休闲社区、知识文娱社区。不同定位的社区有不同密度及设施配套,融合多样性生活,且能互相反馈。对社区产业、居住、教育文体,及市政服务、交通路网等严格规划面积比例。开放空间弹性渗入每个邻里街区。 打造站城启动中心。利用铁轨运输的便捷性,将智造社区作为枢纽东扩启动区,以高铁物流、商务金融、轻工智造等为主,也包含配套居住与商业。提供大量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与城市枢纽相结合。 评委点评:方案思路清晰,更多地从城市发展和创新视角,提供了适应未来发展的弹性框架,以真正宜居的环境来有效吸引未来产业人群。解决当前问题方面的策略也较可取,空间形态比较充实,开放空间相互渗透,绿地景观秩序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沧州老火车站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站城融合 链接共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团队 基于“从edge到bridge”的理念引领,围绕道路、绿地、铁路空间线索展开布局,形成“一轴、三心、一区、多片”的总体方案。 中央绿轴:打造区域共享的创智科技生态谷,作为连接老城、城东两大区域服务全城的关键轴动画,沿线布局“城市客厅、都市服务、科技创智、文化创意”4大职能,融入“碳中和”核心理念,建设固碳森林公园;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区域性科技绿色服务带。 站城中心:打造4.0站城融合门户枢纽,将交通换乘、商务办公、生活服务多元功能复合;造型取“沧州水韵,珠链新华”之意,保留西侧原进站区,新增东侧二层进站广场,综合地面公交、地下小汽车、出租车及轨道交通,力求无缝衔接;设置市民活动共享空间与城市通廊连接铁路两侧构建东西缝合锚点。 创智核心:中央绿轴东段结合公共绿地,运用智慧城市布局企业孵化器、科技共享HUB、文化创意坊对接东部经济开发区,服务全域科技创新。 东部核心:加强域内工业遗存更新,打造时尚展销埠、市井生活街、文化创意坊以及潮流零售商圈、智慧万象社区等五大组团,建设未来时尚低碳生活中心。 站城核心区:东西向以“H”型结构连接沧州老城和新城,打破铁路割裂;南北向沿铁路延伸形成宜居宜业生活服务带,促进站城融合发展。整合绿心、屋顶花园、铁路公园打造连续的生态绿地系统,辅以立体交通串联,以沧州火车站为中心,建设一个集交通、产业、生活、交往于一体的超级服务平台。 评委点评:方案较多考虑存量低效用地角度,关注铁路负面效应,强化城市的连接,强调将东西割裂的边界变成一种桥梁,以城市客厅的方式作为纽带,通过多种链接策略将产业、生态、历史等做了较好的整合,内容表达完整有深度,思路逻辑清晰。 沧州高铁西站区域规划设计方案:沧州西 · 活力芯 英国城市规划科学院院士,阿特金斯集团董事、全球城市设计总监彼得·希思团队 方案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和自身发展态势和战略角色的充分研究,基于阿特金斯“伦敦国王十字枢纽活力区”项目经验,借鉴“波士顿中央活力区”和“无锡锡东活力新城”,为场地精确定位并构建产业体系,奠定活力城区的基础。 以活力的保障、转化和提升为路径,九大活力因子作为核心规划设计策略,方案期待为沧州全面打造一个“落实站城融合、凸显本地特色、集聚多元体验”的中央活力区。 评委点评:借鉴了中外多个其他项目经验,强调构建产业体系,打造活力城区。规划的建设强度有些过高,在地方文脉的选择上缺少些稀缺性。 LION + LINE 狮城超链接 超线互联活力枢纽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刘景樑团队 方案以横贯城市东西的“黄金线”为理想模型,立于市域宏观视野,落于西站片区中观和微观面域,通过“超线性的功能互联”的概念,在线性交通主干线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服务便捷性、城市生态性、文化历史性等多元内涵,在“黄金线“的西部端点,构建起服务城市为核心的“超线互联活力枢纽城”,旨在打造西部区域的“产业+商务+生活+生态+文化“的共享持续活力带。 设计核心部分分为“枢纽港”“产业生活窗”“文体湾”“融合生活区”四个部分。四个设计核心彼此紧密互联,共同构建起沧州“黄金线”之上的“超线互联活力枢纽城”。 评委点评:方案建立横贯城市东西的“黄金线”,打造超线互联活力枢纽城,思路清晰。在体现地域特色方面需要更多策略性探讨。 沧州老火车站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给自然以空间,给文化以传承 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设计和规划终身教授丹尼斯·法兰奇曼团队 设计目标是在老火车站周围建立一个新的城市中心,既要有弹性,又要为未来腾挪空间。 给自然以空间。借助此次更新机会,重新构建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构建四个生态公园滞留雨水,一条自然绿渠串联公园,共同构成新的生态蓝绿公共空间,直连渤海,与古老的大运河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给文化以传承。通过延伸新华路,将高科技植物园引入车站大厅来重塑一个全新的枢纽体验。而火车站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目的地和社区中心,不仅是交通枢纽,还可以成为每个人的活动和创意中心。 给自然以空间。借助此次更新机会,重新构建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构建四个生态公园滞留雨水,一条自然绿渠串联公园,共同构成新的生态蓝绿公共空间,直连渤海,与古老的大运河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委点评:对现场地形考虑充分,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对水元素的挖掘不只体现于生态概念,以蓝绿筑底,结合生态走廊和水体改造,将城市蓄水排涝、公共安全等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延续历史文化传承方面也较好,“城市客厅”内容丰富且更有趣味性。 沧州老火车站区域规划设计方案:链接芯·乐活城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团队 方案以“生活味、高颜值、归属感”为目标,提出了宜居城区的理想模型和站城融合的实施途径,提升人的舒适感与土地价值,实现多元业态的立体复合,营造多元复合的活力街区。 注重沧州老城区的禀赋条件,引绿入城,生态引领区域发展;以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生态连续的公共空间体系提供慢享生活的活力载体;营造全年 24 小时活力的复合活力街区;高品质的服务支撑系统全力保障城市运营、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彰显新时代城市品质。 评委点评:提出宜居城区的理想模型,将公共空间体系化整为零,均质化遍布在整个设计区域内,能让整个空间水平能到提升,并可根据未来不同更新要求逐步完成。城市的贯通性问题需要更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