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域概况 广东省地形复杂多样,拥有地势平坦开阔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山地、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空间资源禀赋不均,传统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所依托的自然环境本底差异巨大。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经济总量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但是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区域差异显著。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中山、惠州、肇庆9个地级市,国土面积仅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0.8%,却贡献了80.23%的GDP。然而,珠三角地区外围还存在着大量欠发达地区,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4个地级市,总面积和GDP分别占全省的8.6%、6.58%;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个地级市,总面积和GDP分别占全省的17.7%、7.38%;粤北地区发展最落后,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5个地级市,总面积占全省的42.9%,GDP却仅占全省的5.81%。受自然本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广东省内的乡村聚落发展差异同样明显: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乡村聚落经历了从传统发展的城乡割裂到快速城市化时期“自下而上”的乡村工业化,再到城市化后期的城乡融合发展,但在粤西、粤北的偏远山区,可能尚存在传统乡村或处于城乡对冲阶段。因此,选取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可以充分揭示乡村聚落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体现乡村分类对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性。另外,由于深圳已经实现全面城镇化,本文不讨论深圳的乡村聚落。 广东省乡村聚落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广东省的乡村聚落发展水平指数介于0.006~0.814,乡村聚落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总体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差异性格局。高水平乡村聚落连片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广州、珠海、佛山等地,低水平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由此可见,广东省的乡村聚落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差异大。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乡村聚落发展水平也较高,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获得周围相关地区的功能辐射上存在一定困难,乡村聚落发展落后。 广东省乡村聚落发展类型划分 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的SOFM相关函数进行编程,在对SOFM 程序进行多次分类调试运行后发现,将广东省乡村聚落发展类型划分为4类时最为适宜,且量化误差和拓扑误差也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水平。由此,本研究依据“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乡区位”的命名方式,将广东省乡村聚落分为偏远低水平农业主导型、远郊较低水平农业主导型、近郊中等水平农工业主导型、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4类,占比分别为23.525%、30.304%、21.616%、24.554%。 基于ArcGIS软件的空间查询功能对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即可获得各类型主要指标的数值特征(表3)。从数值结果来看,广东省不同发展类型乡村聚落在不同指标的数值特征上差异较为明显。从产业结构维度看,偏远低水平农业主导型乡村聚落的人均耕地面积最高,是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乡村聚落的5倍;所有类型乡村聚落的耕地面积都有所减少,2005~2015年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乡村聚落的耕地面积变化最为剧烈,平均减少了7.896%;第二产业POI主要分布在近郊中等水平农工业主导型和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乡村聚落;各类型乡村聚落所拥有的生产性服务业POI数量较少,且数量差距不大;而对于生活性服务业POI,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乡村聚落所拥有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类型的乡村聚落,偏远低水平农业主导型乡村聚落所拥有的数量比远郊较低水平农业主导型、近郊中等水平农工业主导型乡村聚落反而略多,这主要是因为偏远的乡村聚落受城市辐射作用小,为了满足地区生活需求,部分处于偏远地区位置中心的乡村聚落配置了较多的生活性服务业POI。从空间格局来看,城市周边高水平工商业主导型乡村聚落大量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偏远低水平农业主导型、远郊较低水平农业主导型乡村聚落在湛江、韶关、清远、云浮等地市分布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