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美丽乡村:和顺古镇美景推荐
分类
(编号:280)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4-30 10:34:01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本文来自:陆建华摄影 微博旅行玩家 中国摄影师杂志社 江苏记者站记者 微博签约自媒体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1301596887
从云南腾冲的和顺古镇回来已有两个多月了,一直想提笔写一写我心目中的和顺,却一再陷入没有头绪的地步,只是每每一闭上眼睛,和顺的一草一木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是十月底去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景区拍摄时,顺道去和顺古镇住了两天。热情的东道主安排我住在和顺古镇湿地南面一家叫“海晏堂”的客栈里,客栈的二楼建有一个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隔着湿地,就能远眺和顺古镇的全貌。记得那天一入住,我就驾着相机,在平台上拍摄了一组夕阳西下时的古镇照片。
那时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和顺古镇:古镇自东向西依山而建,秋日夕阳的余晖,均匀地涂抹在古镇高低差落民宅的墙上,一些低矮的民房则被参天的大树掩盖着,树叶依旧透着碧绿,与金黄色的夕阳十分相配。民宅的后面是黛色的山脉,黄昏时已分辨不清山崖的脉络,湿地边缘不时冒出缕缕白烟,仿佛是小村上空的炊烟一般。
客栈的老板告诉我,那是一些村民在焚烧收割后的稻梗,不是农家做饭烧柴火冒出的炊烟,现在古镇的人家很少烧柴火了。然而,就是眼前这一幕熟悉的场景,让我瞬间又回到了儿时农村的老家。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保山市的腾冲,距腾冲市区大约不到四公里的路程。这个边境小镇,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翻开尘封的历史,你会发现和顺古镇却是大有来历。
和顺有个别名叫“阳温墩”,“阳温墩”按字面的解释,就是个不冷不热的地方。早在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委派手下大将率兵屯边,一批中原子弟便远涉千里,来到了这个当时还是荒蛮之地的山区,竟然发现这里的气候条件冬天不冷,夏天也不热,比起中原大地四季分明的气候,此地竟如此适合居住,因而“阳温墩”便叫出名来了。
这批中原子弟的到来,带来了中原的汉文化和建筑艺术,修建了大批的居民住宅,最早的居民聚集地就这样开始形成。因为“阳温墩”前有条河,绕着村庄而过,人们便把此地改名为“河顺”,大约到了清代,为了村庄名字的雅化,又更名为“和顺”。直到二十世纪初,这个小山村才升格为镇,和顺镇,作为其名字,其实才短短的数十年。
也许因为远离内地,也许因为离着边境太近,从和顺去缅甸,才只有70公里。自清朝开始,和顺的百姓就有出境“走夷方”的习俗。有去缅甸做玉石生意的,有借道缅甸去南洋打工的,有跟着马帮远涉印度的。一部分做生意挣了钱的和顺人,功成名就后便又返回家乡,在和顺大兴土木,盖起了大量既有中原徽派建筑风格,又有南洋西方文化特点的民居。如今的和顺,这样的民居还保留着一千多座,是个不折不扣的乡村古建筑博览馆。
在和顺,因为靠近腾冲火山,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火山喷发后产生的大量岩石,就是最实惠的建筑用料。古镇的石板路用火山石铺就,民宅的院子里也会铺上一大排火山石,因为和顺的气候分成干湿两季,雨季来临时往往雨水很大,用火山石铺的地面,不仅防滑,而且渗水性能极佳,路面基本积不上水。
沿着古镇的街道行走,往往让人有一种穿越感。街道两旁是雕梁画栋的民居,临街的商铺摆满了从缅甸来的翡翠玉石,转个一个街口,一股扑鼻而来的咖啡香味刺激着你的味蕾,那是纯真的云南咖啡的味道。再不济,找个小茶馆,点一杯滇红,听着店掌柜唠叨一下古镇的历史,让醇厚的红茶,伴你走进六百年的沧桑岁月。你会发现,时间就像古镇门前的小河,悄悄地流向了不知名的远方。
到了和顺古镇,你会诧异地发现,这里绝不是高原山地,而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一偶。古镇前的湿地,遍植荷花,夏天去古镇的时候,满池的荷花夹着绿叶,一眼望不到头。虽然我到和顺时,荷花池仅留下枯枝败叶,但那个茂盛的夏日,似乎还在眼前。
湿地的边上就是那条从前叫“顺河”的河流,当地人却喜欢把湿地跟河流统称为“陷河”,意思是路人行走其间,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或许,真是这块湿地和小河,造就了古镇江南水乡的韵味。河的两岸载有高大柳树、胡桐,不知名的野花在岸边摇弋,轻舟从水面上划过,荡起涟漪翩翩,野鸭和水鸟不时掠过河面,只留下清脆的鸣叫声。沿着河岸,白墙黛瓦的民居,一栋挨着一栋,推开雕花窗,临河观景,独缺吹着笛箫的古典美人作兴。
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写有一诗,赞赏自己的家乡和顺: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也许,他是第一个把和顺古镇比作人间天堂“苏杭”的。只是这种领悟,也只有到了和顺,才能深深体会到。
想象着和顺人六百年来,过惯了宁静祥和的日子,所以你一旦到了和顺,也应当融入其中,想慢就慢,一切随心。毕竟,这片宁静你无法带走,也无法逾越。那就不如和在其中,顺在其里吧了。
我在和顺古镇的拍摄也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收获的是一个古镇能给你的满满记忆。在这片没有喧哗、没有浓重商业氛围的古镇,放松心情,随处游走,便是最好的旅行方式。
在和顺古镇,一栋民居是个风景,一弯池水也是一道风景。就因为多看了一眼这别样的风景,以至于让我久久无法忘怀。和顺古镇,说好了跟你再度相会。
旅游小贴士 门票:80元/人(一票通用,含和顺图书馆、元龙阁、艾思奇故居、文昌宫、弯楼子民居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顺小巷等收费的景点) 交通:在腾冲市区坐出租车,大约10元钱 旅游路线:艾思奇故居——龙潭——元龙阁——双杉——和顺图书馆——文昌宫——滇缅抗战博物馆——弯楼子——陷河——百岁坊——洗衣亭——中天寺——千手观音古树群 特色小吃:大救驾、 和顺三滴水、煮饵丝 、坛子鸡、 稀豆粉、撒撇、土锅子、 大簿片、 和顺头脑 、粑粑、松花糕 住宿:和顺古镇有大量的民居客栈,可以在网上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