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畅 园林分院
明天就是五一黄金周了,我们聊点轻松愉快的话题,规划君今儿带你去看看设计师们工作的“格子间”~是不是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由于设计师的工作需要高配置的台式电脑、草图桌等一系列的设计辅助工具,故相比普通白领,基层普通设计师的“格子间”较为宽敞,这是普遍现象。是因为客观需求决定的。
作为上班族,大家都为生活奔波,希望自己每日奋斗的工作环境能够高大上,有人觉得能有个单人办公室就挺好,有人则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很有“逼格”,有人则憧憬能在办公室打打高尔夫看看海景什么的……
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美好的期冀……

早几年,你有的可能只是一张桌子,所以我们应该满足,因为现在我们坐在“格子间”里。虽然不是办公室,但至少三面有档。
以美国为例,有调查显示,在格子间工作的美国员工占员工总数的60%还多。不仅仅是普通职员,很多公司的总裁也在格子间里辛苦劳作。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网景公司总裁詹姆斯.巴克斯代尔以及ALCOA公司总裁保里.欧.内尔都是在格子间中创建出世界一流的公司。
一名设计人员,既需要天马行空灵感又需要细致入微的严谨,设计的成果既可以规划城市的走向,又可以美化你身边的花草,谈谈这类人的“格子间”。
1、空间大且难以保持整洁
设计师的种类很多,但工作需要的辅助工具都大同小异。首先是基本的绘图工具,包括针管笔、马克笔、各种草图、尺规等等各式各样的,其次是高配置的台式电脑、渲染机,自己用的顺手的笔记本电脑,最后还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图集、工作资料。说完了这些,还有一般上班族都需要的基本办公用品……,所以设计师的“格子间”空间比一般白领要大得多,这是客观需求。
即便如此,大部分的男性设计师的“格子间”依旧不堪入目,混乱不堪,飞扬的思绪无暇顾及图纸工具的摆放所致。
较乱的“格子间” 整洁的“格子间”
2、从“格子间”看设计风格
设计领域的风格多种多样,之所以会产生差异无非是设计师的理念和灵感不同,那么是否可以从设计师的格子间里发现点什么呢?
下面分析我院风景园林分院的两位设计师,他们的格子间代表两种工作风格:
先来看看郭工的格子间和工作习惯,首先是格子间属于完全开敞型,其次是台式电脑屏幕朝向走廊和过道,桌面装饰物件摆放很少,绘图电脑和手绘草图是绝对的中心,比较出彩的草图往往会摆在格子间显眼的位置,同事们走过路过其实都会看两眼,格子间的微妙细节可以看出郭工工作过程中很自我。对于他而言,设计作品是自己格子间甚至本身最好的展示,任何摆件、装饰、植物盆栽都是多余和次要的。
郭工工作时喜欢听音乐,并会伴着音乐哼唱和肢体摆动,绘图至一定境界甚至面露喜悦。工作讨论与交流时声音很响亮,笑声很有冲击力,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一说一,设计和工作过程显现出强烈的自信。
总结看来,郭工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做到忘我的投入,外界环境基本可以无视,灵感来了犹如奔腾的野马,往往可以一气呵成,在创作和绘图工作中,也不担心同事和自己讨论甚至争论。是一个外向奔放的设计师。
外向的“格子间”
王工是我院的“工作狂”和“加班达人”,它的的工作风格和郭工截然不同,对细节一丝不苟,最重要的是他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的工作环境,一个郁闭的“格子间”。他利用植物盆栽、工作台以及茫茫多的材料将自己的工作界面进行围合,目的是不希望被打扰和影响,周边同事的走动和讨论会对他造成影响,破坏设计思路和灵感,他的工作界面不朝向走道,也是避免在作图工作中被同事的讨论所影响。
王工工作时同样会听音乐,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不被打扰,在耳机的情况下会选择带耳塞。这样的工作风格也使王工出手和负责的项目质量都很高,尤其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到位,并不炫丽夸张,但绝对严谨合理。
总结来看,王工在工作中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和独立的空间,需要百分之百的投入,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风格而言,是一个严谨细致的设计师。
郁闭的“格子间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很多时候是自己的惯性思维和习惯所致,而从一个设计师的工作环境中就能看出其中的缘由,唯一不变的是追求好作品的专业理想,每一个基层设计人员都在自己的“格子间”里默默奋斗,我们的城市发展、环境建设都出自于这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格子间”中。
JUP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jupchina),如有任何需要请通过后台留言或者发送邮件至caoxc@jupch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