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公交优先:从路网规划到路权规划的变革是实现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4-29 00:00:59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一°览°众°山°小 SustainableCity & Transportation
编辑团队:原文/ 周涛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校核+编辑/ 众山小 排版/ 苗青
导读:
公交优先的战略在我国已经提出多年。但是为什么没有能真正实现公交分担率提升的目标,为什么老百姓对公交的服务品质都不满意,而公共交通系统总是亏损、而没能建立自主盈利、生产高效的体系呢?就此我们特邀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涛教授为我们撰写文章,讲述他所理解的公交都市实施路径。
随着我国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出行难”已经从特大城市,大城市蔓延到了一些中小城市。受人口、用地及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我们几乎所有城市的总体规划或者综合交通规划报告中,都会提到 “公交优先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这一理念,特别是最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在创建"公交都市",包括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等,这些概念中无一不包含"公交优先"这一理念。
“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基本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几乎所有城市都会把它作为城市和交通发展的战略,并且会提出明确的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如北京提出了2020常规公交分担率目标是超过30%(机动化方式),上海提出的2020常规公交分担率目标约25%,重庆提出的2020常规公交分担率目标是超过40%。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很多城市都没能实现公交优先发展,没能真正提高公交分担率目标,没能给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图一、休闲老头看交通
今年的3月27日,同济大学杨东援老师在他的微信公众号“休闲老头看交通”里有一篇短文,题目是:航空有"常旅客",公共交通呢?短文中有一段话“上海市的一位领导曾经问过这样的问题:强调公交优先进行了大量投入,……,为什么常规公交分担比例不断下降?”,对于这种疑问我们经常也会听到。
导致常规公交分担率没能提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能真正保障“公交路权”。
没有路权的保障,我们的常规公交只能挤在机动车道路里面,被小汽车团团包围,左冲右突,步履维艰!没有路权的保障,公交出行时间不可能缩短,公交出行效率不可能得到提升,公交吸引力才也只会不断下降, 杨东援老师提出的公交乘客“忠诚程度”也不可能提高。因此,“公交路权”的保障是实现公交优先的基础和关键。而目前我们很多城市的做法,都是在道路出现拥堵,公交运行十分困难之后,在现有的一些“有条件的道路”上建设BRT,或者是划设公交专用道等。这种“公交路权”的建设,明显缺乏系统性和网络化,同时也会引发社会不同阶层的争议,无法实现城市整体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图二、没有路权保障的公共交通系统
怎样才能将目前对“公交路权”的“亡羊补牢”改变为“未雨绸缪”,方法应该只有一个——进行提前的规划控制。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里面,只有“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法定规划,而“综合交通规划”,“专项交通规划”等不是法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中对轨道线网,公交场站,换乘枢纽,步行,自行车,道路网等内容,都会提出规划目标和控制要求,但这些目标和要求只有往上上升到“总体规划”,同时,往下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才有实现的路径和可能。
现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以下交通方式在用地和空间上均予以了保障和落实:
轨道交通: 明确了轨道行驶的专有空间;
自行车交通: 明确了自行车通行的专有空间;
人行交通: 明确了人行的专有空间;
小汽车交通: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各等级道路
明确了机动车行驶的专有空间。所有这些专有空间其实就是一种路权,就是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上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也是各种交通方式顺畅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是,整个居民出行方式中占比很大的常规公交,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却没有自己明确的专有空间——也就是公交路权,仅仅是布局了公交场站、换乘枢纽及停靠站等停靠设施。
图三、控规中明确的各类的交通方式的专有空间
综合交通规划中一般会提出公交分担率目标,其中,轨道客流目标可以通过一定规模的轨道线网运营来实现(例如,规划2020年轨道客流目标1000万/天,我们可以规划建设500公里的轨道线网,按2万/公里的客流强度,可以实现规划目标),而常规公交客流目标(例如,还是1000万/天),我们却没有任何明确的空间资源来保障其实现!一直没有!所有城市都有常规公交分担率目标,但是都没有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保障措施!也许这就是公交优先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综合交通规划中的最大缺失。公交路权的规划缺失,直接影响到后期公交路权的建设和公交快速运营,也直接影响到了大家对公交出行的选择。
图四、控规中公共交通路权规划的缺失
从2014年开始,笔者在几次交通规划学术活动中,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必须进行变革和创新,我们必须在公交优先战略指引下,调整以往控规的规划思路——要从"路网规划"转变为"路权规划"。
图五、控规中公共交通路权规划
以往的控规做的是“路网规划”,划定的是一张机动车路网。今后的控规应该做“路权规划”,要把各种不同交通方式的路权划定出来,特别是公交的路权必须明确下来(包括公交专用路,公交专用道,混合车道等形式)。
图六、公共交通路权规划对象
只有在控规这个法定规划层面明确了公交路权,才有可能在后期的道路建设中落实公交路权。在常规公交路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交出行效率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公交出行时间才有可能缩短,公交吸引力才会增强,现在提出的公交1.5战略(公交出行时间控制在小汽车出行时间的1.5倍)是不够的,应该实施公交1.0战略(公交出行时间基本与小汽车出行时间相同),只有这样,公交才会真正有吸引力。我们不应该“简单采用对小汽车控制手段把乘客“逼向”公共交通,而应该采用能够保障乘客生活质量的交通服务将其“引向”公共交通,这应该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城市是为人民”的具体体现”!这段话是杨东援老师在之前的短文中表达的观点,我个人非常赞成!只有公交出行时间和舒适性得到一定保障,与小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公交都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公交优先发展目标才会变成现实!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精神。
图七、实现公交都市建设的路径
实现“公交优先”,必须强调“公交路权”,应该完善现行的城乡规划编制办法,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将以往的“路网规划”调整为“路权规划”,在规划层面明确公交路权,从根本上保障我们的公交优先有可以实现的空间载体和资源条件。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争论!一览众山小还为本文提供了有关汇报PPT。(参考文献1,请联系我们索取)
我们为本文提供的免费下载资料有:
1、《公交都市建设成败的关键——公交路权的规划控制》
源自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