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铁路口岸及物流园区,依托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和兴隆大型铁路编组站而建,东临主城,西靠绿脉,南接两大产业园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本次设计高瞻国家一路一带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凭政策之利,借渝新欧铁路发展之机,以己之长,联周边之资源,用城市设计的理念为项目寻觅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道。
*国之重器:一路一带核心发展战略下的中国现代口岸新城。*西南之范:“智能物流”、“跨境商贸”、“中国智·造”三大引擎带动下的中国西南智慧新城。*城之触媒: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转型、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示范新城。

发展战略示意图
通过对渝新欧铁路沿线各国家地区优势产业的分析,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需求的研究,重庆产业升级需求的分析,以产业基础,吸引力,可行性,成长性为评级体系,构建以智能物流、跨境商贸、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智能汽车为核心的五大主导产业,并根据协同发展原则,形成“智能物流”“跨境商贸”“中国智·造”三大核心引擎。
为保证项目的良好运转,同时建立四大服务平台,分别为: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跨境结算金融平台,园区配套服务平台。

产业策略示意图
通过逻辑化的空间分析途径——打造清晰有序的整体结构
本区域将打造三大核心引擎功能板块。
“智能物流”板块:先期利用渝新欧铁路和中欧电子商务跨境平台,联通国内外,完成铁路口岸物流功能。中期结合区域内五大产业,形成辐射西南区域的的城市配送中心。远期利用智能化技术,整合西永综保区,最终成为智能物流园区。“跨境商贸”板块:线上:利用口岸物流的优势,构建中欧电子商务跨境平台,支持国内外双向订购和跨境结算。线下:落位线上平台的线下展示区和实体交易区。“中国智·造”板块:以《中国制造2025》为蓝本,以《德国工业4.0》为发展目标,利用口岸和渝新欧铁路优势,以“打开园区,联通欧亚,输出产品,引入技术”为核心思想,建设中国首个2025智.造示范园区。为了合理布局核心引擎功能板块与生活配套板块,规划遵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空间组织逻辑。纵向以一纵线为边界,东侧主要安排城市功能服务组团,部分地区混合布局已批社区;西侧主要安排生活服务组团。横向上通过开放空间廊道的划分,进一步形成横向产城融合分区,从而实现多重尺度的职住平衡格局。

职住平衡布局规划图
通过绿色低碳的技术途径——保障绿色运营,提升综合效益
1.场地特征的精准利用
规划以精细化保护山水景观格局、保障生态循环系统、保证安全限制要素、梳理规划限制性要素等工作为基础,划定不可触碰的建设底线,反推城市可建设用地边界,探索全新的成地模式,从宏观尺度减少土方平衡压力。

场地要素分析图

建设用地生成示意图
2.精细化的低影响开发设计
通过对场地土地平整、竖向设计的精准把握;低冲击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污水、非传统水源的组织模式;低碳化能源供给等策略的综合运用,提升区域的综合效益。
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强化体验式的空间感知
从人的感知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宏观、中观、微观、路径等多种感知途径和方式,宏观上重点强调多中心的空间布局模式,中观上注重尺度舒适的建筑群体和沸腾感十足的天际线景观。并进一步通过重点体验路径的引导,形成类型多样、感受多元的地标体系,提升综合感知魅力。

感知结构示意图

宏观感知理念规划图

中观感知理念规划图
重点地区城市设计:考虑到本区域的功能复合性,规划通过自然景观和城市的融合、城市功能板块的融合两个尺度强化整体特色。充分利用梁滩河生态景观资源,通过多重尺度的景观渗透,创造出一种在自然元素中自然流淌的景城关系;在不同区域内,进一步强化功能板块的对位与衔接,形成相互呼应的空间整体。并最终形成一心居中、两区点缀、两带串联、多轴共生的整体空间结构。

核心区规划理念示意图

核心区规划效果图
建设时序分为四个阶段:
目标:完成口岸物流园的初期建设,建设西南首个中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目标:整合西永综保区,建设智能物流园,跨境商贸市场实体建设完成,中国智造园区雏形搭建。目标:跨境商贸配套体系建设完成,中国2025智造园区建设完成,企业进驻。产业服务体系和生活服务体系逐步成熟。目标:南联电子产业园区,完善国际口岸商务区,城市娱乐休闲区建设,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口岸新城。
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规划效果图
这里将努力构建出:
一个现代高效的口岸新城
一个时尚精致的智慧新城
一个处处充满惊喜的宜业港湾
一个休闲气息浓郁的乐居天堂的形象愿景
本内容由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四所提供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info@thupdi.com;请在标题处标明“微信投稿”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