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资讯
1、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19日在京发布。每年的报告都聚焦新型城镇化领域的重大议题,汇总新型城镇化关键领域的主要进展,反映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观点和共识,介绍国际合作的领域和成果,努力发挥政策解读、引导发展的作用。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总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情况,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工作展望等;第二篇为专题报告,分8个专题介绍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新型城市建设、引导城镇化优化布局等方面的工作;第三篇为地方篇,分别介绍了各地新型城镇化推进情况。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一些重要政策文件以及城镇化的国际经验。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由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编写,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今后将每年发布。
2、海绵公园
近日,正在兴建的厦门首个海绵公园——旱溪公园,位于翔安新城洋唐保障房片区。旱溪公园采取仿照自然溪流蜿蜒曲折的线形布局形式,大雨来临时,可延长水流时间、降低水流速度,将雨水滞留、下渗,并将多余雨水引入内部,形成一条人工仿造的溪流。
同时,公园内部和周围将种植多种草木和灌木及净水植物,并营造生态水体和小型湿地,形成局部“植物花园”,从而将传输而至的雨水,通过植物过滤和净化,去除有害物质。
根据设计,旱溪公园在突出雨水吸纳和净化的同时,将兼顾景观提升,增加园路、景观绿岛、休憩木平台等多种景观元素,形成丰富的景观群落。据悉,旱溪公园景观土建面积为4548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9375平方米。
3、新加坡国立大学陈煜博士做客建筑讲坛
近日,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陈煜博士回母校演讲,陈煜博士的演讲题目是《海外华人与中国性:新加坡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以几个新加坡著名爱国华商为例,带来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陈煜博士从新加坡华族建筑案例讲起,从新加坡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的特征与意义、新加坡建筑师对华族传统和现代建筑的理解与诠释、新中两地之间的建筑文化传播与影响三个方面阐述,指出华族传统复兴式建筑有着明确的种族意识和文化目的,强调民族与文化特征,各种建筑元素的使用也显示出了海外华侨华人文化的离散特征,即开放兼容、务实灵活、地缘性与在地化等。
讲座结束后,陈煜博士对现场学生的问题做出解答,并在建筑学习方面给予现场同学宝贵的建议。

相关资讯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核心医疗区A栋顺利封顶。
该医院是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由厦门市政府全资投资建设,建成后交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负责运营管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将派顶级专家和高水平优秀医疗团队入驻,双方将共同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亚洲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该医院位于厦门本岛东部五缘湾内湾,总用地面积6.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最高16层;地下共两层,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项目静态总投资约12亿元。
2、仙岳公园景观提升
仙岳公园今年将迎来东部片区的景观提升改造,预计下半年启动招标程序,随后动工建设。
随着财政的不断投入,目前仙岳公园已经建成4个主出入口,11个次出入口,4公里长的主园岛,4公里长的山脊浏览线和22公里长的步游道。同时片区内的绿化也不断改善,建设了阶梯式花田,还种植了山樱花、桃花、李花等开花植物,受到市民的欢迎。
除了东部片区景观提升之外,目前正在做西侧道路工程和停车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