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我们在“同济规划TJUPDI”微信公众号中,新增了“热点关注”栏目,我们会结合时下的热点话题组稿,并以专题的形式陆续推送。
关于“推广街区制”的话题,从年头到现在,各种观点都被议论遍了,诸如各类政策分析、优劣之分等等,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其实早在多年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已将“开放街区”的理念融入了所作的项目之中,本号选取了部分已完成的项目案例重新加之整理,以期与读者共同分享开放式街区的规划设计与经验。
西安航天中心区地块处在西安城市历史文脉的延伸轴线上,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核心区范围内,是航天基地内重要的商务办公组团。2012年,基地管委会相关部门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西安航天中心区地块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在街坊尺度划分、建筑界面控制、开放空间引导、城市天际线塑造等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城市设计方案;同时,结合意向入驻企业的规模需求,动态调整城市设计方案,并最终编制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规划管理部门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

规划摒弃了封闭式的企业办公园区模式,从交通、景观和人的活动三个核心要素入手,通过对人行和车行通道的梳理,确立了“以开放空间为脉络”的组织形式;通过商业与商务设施的高度混合,构建企业与市民共享的开放街区。

图:总平面图
在对地块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后,确立了地块间的空间关系,进而找到规划中应该关注的重要界面:人行界面、景观界面等(图二),和景观节点,并在协调了各地块的功能诉求后,确定了此次规划的总体结构和建筑布局。

图二
在视线和人流汇聚处形成三个主要的景观核心,满足各地块的公共活动需求;在强化东长安街和雁塔南路这两条历史轴线界面的基础上,将公共开放空间设置于内部各地块交界处,形成错位的“十” 字结构,以廊道联通东西两侧的公园和南北两侧的道路;两个商业组团和五个办公组团分布其中。最终形成“核心-廊道-组团-界面”的规划结构(图三)。

图三:结构图
西安航天中心区地块规划范围东西370米、南北420米,在对陆家嘴商务区、悉尼CBD和纽约曼哈顿的街区尺度进行了比较和研究之后,针对此次规划区街道尺度过大的情况,项目团队对街区进行了切分,形成7个较小的地块,其中北侧和西侧五个地块规模在1.2-1.5公顷之间,东南侧二个地块规模分别为0.6公顷和3.6公顷,满足了不同模式的开发需求(图四)。

图四
在地块内部,以110m*110m为基准单元,构建了方格网状的路网结构,系统的组织了街区内部的地块交通。上位规划确定的道路网密度约5公里/平方公里,此次规划后,提升为13.5公里/平方公里,对地块内外的交通起到了一定的疏解作用。
作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区内的地块,其定位主要为:承接区域内企业总部的办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商业配套服务功能,形成开放共享的区级中心商业商务区,服务于整个航天产业基地及周边地区。
目前已按照本规划确定的街区尺度和组团大小,进行地块切分并分别进行招商,部分地块已进入实施阶段。
设计团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设计所
编制人员:周俭、张迪昊、陈飞、涂晓磊、张娓、刘娟、朱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