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公众号“无色通行证”)
by Yuhuai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果戈
前言
建筑不仅是一个个用来遮风挡雨的住所,它更多地承载着建筑师的心血和思考、人文艺术以及历史车轮。从苏州园林、唐代木构建筑,到欧洲的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再到现代极简风格——不同流派的建筑成为了各地的文化象征和时代缩影。想要感受建筑带来的震撼和美,除了实地观赏,便是从摄影师的作品中一览它们的风采。建筑摄影利用建筑师构建的空间、符号以及自然或人为的光影,将三维的建筑记录进二维的相片当中。或突出展现建筑本身的特点与风格,或制造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建筑师们的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细缜密的构思经过摄影师的“二度创作”得以更加全面的展现。
by Ming Leng
建筑艺术是建筑物体在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当从外部俯瞰或仰视着这“巨大的工艺”的外貌时,观者往往更能宏观地体会到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整体构思,他们在其中注入的热情与智慧,及其所营造出的立体美。建筑摄影通过镜头将建筑之美呈现给观众。正如亲临其境地在庞大的建筑前观摩,建筑的外景摄影或是专注于某一个华彩局部,或是捕捉建筑整体,继而彻底的诠释建筑的轮廓,线条,质感,基理,及整体的协调美。有时在建筑下驻足观看,仰视的角度能更好地传达建筑给人带来的震撼;而有时从高处俯视,观者更能脱离本身的生理限制,去体会不同视角下建筑与空间的结合。
by Yining
形
在拍摄建筑时,形往往是取景时考量的重点。一方面,许多建筑吸引我们去拍摄的原因正是她们独特的形。不同建筑拥有不同的形,其中包括点线面的对称,对比,特定的比例,甚至是冲突的呈现。而对于建筑的外景来说,建筑本身独特的形最能抓人眼球,体现建筑自身魅力的部分。我们拍摄的照片中亦有记录许多建筑外表上独特的形。
by Qingheng
2019-02 MIT 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 Boston
“Everything looks improvised,
as if thrown up at the last moment.”
—— Robert Campbell
MIT"怪楼"(Ray and Maria Stata Center)的建造打破了常人对于建筑的一切固有认知:倾斜的墙体、多种材料的叠加、直线与曲线的碰撞。这一建筑群组从根本上完成了建筑结构的拆解和重组,充分诠释了解构的内涵。在对Stata的摄影中,我选取了三个能够在线条、材料和结构方面体现出设计多样性的建筑个体组成画面构图。相互牵制和倚靠的三个建筑体传递着建筑师Frank Gehry前卫自由的设计理念;左侧镜面反射出的Stata对面的建筑又使这一独特的建筑形态与常规设计思维形成对比和呼应。
2020-07 镇北堡影视基地,银川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大都市中很难直观感受到中国风老旧建筑的魅力。而镇北堡影视基地中的这些房屋正是城市中少见的典型乡村建筑——石砖和茅草制成的房屋。我在后期的修图中有意加强了照片的纹理,从而使石砖建筑的线条更为清晰。同时,我也将整体的饱和度调低转为了老旧的胶片照片的质感,让建筑的风格和照片的风格适配,获得我想要的复古感。
2020-05 北方布匹城,淄博
这个信号塔的造型十分独特,虽然已经是十分老旧的建筑,但在衰败的市场中还是一抹亮丽的风景。我希望在干净的背景中将信号塔的整体样貌呈现出来,同时也保留上面的细节,包括年久失修的印记,从而体现出信号塔作为老建筑独特的韵味。
2020-01 Hoshino Resorts Tomamu The Tower, Hokkaido
北海道的星野度假村中有许多造型迥异的建筑结构,包括雪地双子塔以及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三部曲之一,“水之教堂”。而除了上述那些久负盛名的作品,本张照片中呈现的建筑结构之“形”同样有趣。坐落于度假村至高点,图中呈现的白色方柱构建成了观景台的上部结构。由于缺乏“墙”的元素,这些方柱构成的长方体结构不会阻碍观者视线,从而给人带来一种轻盈、通透之感。在这张照片中,白色的金属方柱与地上的白雪相互呼应,进而创营造出这个建筑结构是“破雪而出”的错觉。同时,我还保留了方柱顶端的积雪细节,意在营造摄影中的视觉重量,从而对画面效果进行平衡。
形|作品欣赏
by Yuhuai & Qingheng
空间
另一方面,形也可以是建筑物与空间做协同构成的。有时建筑真正抓人眼球的是其长、宽、高和深度在三维空间的延伸。建筑物可以切割空间,使空间展现出独特的形;建筑物又可以与空间配合,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形得以在空间中延续。建筑的透视美即可以视作是一种建筑物与空间共同协作构成的独特的形。通过透视的形去呈现带有纵深感的建筑,一定是极具表现力的。当透过建筑物所创造的形的框架进行拍摄,将建筑本身与周遭环境构成群组,二者得以形成微妙的内部互动,同时成为建筑摄影中趣味和思维的扩展。
2019-02 Vessel (Hudson Yards), New York
这张照片的对焦虽然在前景的铁丝网上,真正的主体却是远景中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的螺旋楼梯结构建筑“Vessel”。当时的园区仍处于施工阶段,游客无法进入。然而在施工围栏外,我发现铁丝网和Vessel的网状结构却正巧妙的呼应着。透过前景聚焦拍摄远处的建筑主体,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得以体现。
2020-07 西夏王陵博物馆,银川
这是西夏王陵博物馆外的通道。拍摄的时候,我特意将机位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这样可以同时突出走廊的长度和高度,加强它的纵深感。当时正值上午,太阳斜射入每条柱子之间的空隙,让柱子后方形成了强烈的阴影。因此,我将照片调为了黑白照片以进一步加强对比。同时,柱子与柱子之间的空隙加强了整体的线条和层次,也让整体的空间感显得更为震撼。
2019-06 旺角,香港
旺角的街区十分拥挤,楼与楼前后间距小,左右又紧紧连接,画面也因此显得具有透视感。老旧的楼宇和街上的市场向远处延伸,在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植被。
空间|作品欣赏
Yining
& Yuhuai
光
光也是建筑摄影的灵魂之一。建筑本身的形与其所包含的空间都需要光的参与来表现,而优秀的光影效果可以大幅加强建筑本身的空间和立体感。当然,光源本身的色彩也可以改变建筑摄影的作品基调,色形的协调与结合更能让一幅作品产生出别致的韵味。
2019-02 Getty Museum, Los Angeles
当光影融入了建筑的表达,二者就不再是独立的元素。照片拍摄了Richard Meier设计的Getty Museum中建筑与光影的有机融合。日光投射产生的光影与桌椅本身的直线和体块相互连结,形成规律的几何语言。以俯拍的角度完成构图,四面的立柱围合起来,更聚焦了画面主体,为平台中央的桌椅构建了其独特的艺术空间和建筑语言。
2019-08 East Teaneck,
New Jersey
这两张照片拍摄于新泽西州的East Teaneck,画面呈现了清晨的天空以及周围的建筑物。如右上图所示,天空被尚未破云而出的太阳染得火红,为整体画面打下一种厚重、神秘、且充满活力的自然基调。在这种环境下,我将重点聚焦于建筑物与光线的呼应关系。左上图中的高层宾馆本体具有镜子般的外立面,其外表创造了某种规整且现代化的遐想空间。随后,通过将镜头聚焦于外立面于环境色的映射,照片最终呈现出了一种人工产物与自然环境相映照的别致氛围。
2019-08 The Fifth Avenue, New York
此外,这张拍摄于纽约市第五大道的照片与上述两张照片运用了相同的原理。在较为充沛的自然光线下,蓝色天空、被摄主体对面的建筑物的图像被途中的建筑物的外立面所反射出来。在光线与反射的帮助下,观者会发现看似如镜子般平滑的外立面实际崎岖不平,充满了波浪般的动感,从而为照片整体呈现出一种抽象、变异了的美感。
光|作品欣赏
by Yuhuai & Yining
当建筑成为了一种语言,
建筑摄影便以这种语言传递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