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7年11月,北京市开展以规范建筑物屋顶牌匾标识为主的专项治理。在这之前,上海市也于2015年开展了“五违四必”专项整治工作。这些整治工作的根本动因是公众对公共环境尤其是步行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城市面貌,其中户外广告和户外招牌(牌匾)是整治工作的重点。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户外信息设施分类体系,区分户外招牌(牌匾)与其他户外信息设施的差异,精准确定其概念范畴。其次,在分析地方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探讨户外招牌(牌匾)数量设置的优化原则。最后,通过对上海市风貌保护道路福州路户外招牌美观度量化和审美评价的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探寻有效提升户外招牌(牌匾)美观度的途径。
户外信息设施分类体系
本文通过对建筑附着户外信息设施的观察和分析构建其分类体系。根据其设置目的和功能,确定的标识、引流和推广3个强度要素组成“定序变量”。
“标识”功能是指信息设施作为符号或标志物,用于标示,便于识别;
“引流”功能是指信息设施通过图文和符号等吸引步行者进入购买商品或服务;
“推广”功能是指信息设施通过图文和符号扩大事物使用范围或作用范围的功能。
上述3个变量均按照强弱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赋值如下:微弱(1)、较弱(2)、一般(3)、较强(4)、极强(5)。
结合设施的服务、位置(入口关系)和视距(观察者)3个属性要素确定“定类变量”。
“服务”属性按照商业性和公共性强度分为3个类型并赋值如下:商业属性强(1)、均衡(3)、公共属性强(5);
“位置”属性按照与建筑物或院落出入口的紧密关系分为3个类型并赋值如下:与入口空间关系无关(1)、均衡(3)、与出入口空间关系紧密(5);
“视距”属性按照观察者与设施的距离关系分为3个类型并赋值如下:远距观察(1)、均衡(3)、近距观察(5)。
按照上述分类及其对应的赋值标准,可以将户外信息设施细分为户外广告、户外招牌(牌匾)、单位标牌、物业标牌、门牌、铭牌和宣传牌7类。
户外信息设施分类及对应赋值
户外招牌(牌匾)数量设置原则优化
户外招牌(牌匾)的美观度与其所依附建筑的功能、尺度、风格、色彩、材质等关系十分密切,其数量设置标准既是反映其与建筑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美观度的重要原则之一。地方法规规范对户外招牌(牌匾)数量设置大多遵循“一店一招”的原则。
“一店一招”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控制底层商铺(单位)“一店多招”和利用招牌发布广告的现象,但是对于二层以上需要设置招牌的商铺(单位),这一原则就可能导致街道风貌管控失效。在这一原则下,二层以上的商铺(单位)也有设立户外招牌(牌匾)的权利,而这些二层以上商铺(单位)沿街设置的招牌对街道风貌的消极影响往往更大。如下图所示,位于福州路221号的优秀历史建筑(原五洲大楼),在入口上方平行设置了3块招牌(广告),虽然符合“一店一招”的原则,但是给街道风貌造成了混乱。
二层以上设置招牌的街道远景
结合户外招牌(牌匾)“与出入口关系密切,以吸引人流入店为目标”的特点,将数量设置原则从“一店一招”改为“一口一招”,这样二层以上商铺(单位)面向街道的“招牌”不再有设置户外招牌的合法性,其临街设置的“招牌”只能按照户外广告处理。“一口一招”将招牌的“引流”功能从商铺使用者转向物业经营者,将调动物业经营者通过提高物业品质的方式实现原来招牌的作用,例如高端商业综合体鲜有户外招牌,从而大幅提高街道的整体风貌。
量化指标测度与美观度评价
3.1 福州路概述
福州路东起中山东一路,与外滩相望,西至西藏中路与人民大道相接,全长1 453 m。共计22个街区,对应22个街道界面。
道路沿线优秀历史建筑较多,共计18幢。沿街户外招牌共计175块,以河南中路为界,东侧为户外招牌零散分布街面,共计17块;西侧为户外招牌密集分布区,共计158块,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密东疏”。
福州路沿线优秀历史建筑分布及户外招牌现状布局图
福州路户外招牌空间分布“西密东疏”的现象,除了东西两段沿街建筑功能差异的原因之外,也反映了在户外招牌管理方面,由“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道路—优秀历史建筑”构成的多层次风貌管理是积极有效的。结合2016年新增23条风貌保护道路位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外的案例,将福州路全线参照风貌保护道路的标准进行管理或将大幅改善福州路西侧路段(西藏中路—河南中路)的街道风貌。
3.2 户外招牌(牌匾)量化指标测度
户外招牌(牌匾)量化指标及计算方法
3.3 户外招牌(牌匾)美观度评价
选取福州路沿线40张招牌照片。招牌的美观度分为7个等级并赋值如下:包括极差(-3)、很差(-2)、差(-1)、一般(0)、美(1)、很美(2)、极美(3)。通过网络向建筑、城乡规划、艺术类专业学生或从业者发放问卷,共收回208份有效问卷。为了减少不同打分者之间的评判差异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对实际获得的美观度值采用z-score的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量化指标与美观度的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
4.1 相关性检验
相关性检验显示,是否为知名连锁店、背板长度、背板面积、背板色彩、背板材质和图文色彩这6个量化指标在0.01水平(双侧)显著正相关,背板高度和图文材质这2个量化指标在0.05水平(双侧)显著正相关,与“图文密度”量化指标在0.01水平(双侧)显著负相关。相关性检验将美观度标准化数据与22个量化指标进行一对一检验,为了考察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使用回归分析探求量化指标对美观度的作用机制。
量化指标与美观度的相关性检验
4.2 回归分析
本文以美观度标准化数据为因变量,以22个量化指标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背板色彩和背板长度2个量化指标进入模型后,调整的R2值表明,模型中的两个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分数的82.5%。这说明背板色彩和背板长度2个量化指标是分数的可靠预测者,同时也说明要提高户外招牌的美观度,一方面要提升背板色彩的品质,另一方面要加大背板长度。
量化指标与美观度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结论和结语
通过对福州路户外招牌量化指标与美观度的相关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可以通过提升背板色彩的品质和加大背板长度,有效提升户外招牌(牌匾)美观度。同时,美观度与“是否为知名连锁店”有较高的相关性。知名连锁店的户外招牌多是精心设计、精良施工的结果,是街道风貌多样性的积极因素。可通过建立知名连锁店名录,简化甚至免予其户外招牌审批程序。
目前,整治工作中所采用的“加大背板长度,统一图文”的方式是有效提升街道风貌的手段之一,实现了从杂乱到统一的目标;可通过提升背板色彩和背板材质的品质、降低图文密度的途径,实现街道风貌“统一到个性化”的更高目标。
未来越来越多的社区规划师将利用城市设计方面的专业优势,为微观城市市容风貌管理提供建议。目前,门牌、户外广告和户外招牌(牌匾)这3类设施的法规规范较完善。未来单位标牌和物业标牌可能从户外招牌(牌匾)管理中分离出来,进一步建立关于单位标牌、物业标牌、铭牌和宣传牌这4类设施的技术规范。另外,当前关于街道空间的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较多,而开展影响街道空间的附属设施的专项研究未来仍有较大的空间。
推荐阅读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官方网站(在线投稿):
https://www..com.cn
Email:shcsgh@supdri.com
邮发代号:4-803
电话:021-32113552/32113553
传真:021-321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