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候变化给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空间规划被广泛认为是适应气候变化和防备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城市安全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文聚焦“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气候变化的整合”,通过文献追踪,从规划的目标、内容、技术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空间规划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由此得出,在空间规划目标制定上,应将韧性城市的理念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内容制定上,需要增加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并将评价结果整合到基础设施选址布局、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引导和调控、地方法规政策创新以及与现有规划的整合协同等规划内容中;技术方法上,需要加强情景规划、动态循环调整、社区参与等规划方法的运用。此外,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气候变化适应型空间规划这一研究领域欠缺学科交叉,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不完整;未来还可以从气候变化对空间影响的评估,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理想的空间结构、格局、形态特征,国外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规划最佳实践,以及空间规划随气候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的合理化合法化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图1 制定动态自适应策略路径的循环过程
作者:杨柳青,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lqyang@niglas.ac.cn
陈雯(通信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wchen@niglas.ac.cn
吴加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孙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后
空间规划职能组织与权责分配——日本、英国、荷兰的经验借鉴
规划协同的韧性计分卡评价方法及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价值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