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以来,规划体系和规划编制管理工作面临重大调整,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实践探索。2019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成为全国首个获批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这个项目应该说是在改革初期,各项管理规则尚未确定的背景下,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尝试。
相比改革之前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的情况,中发18号文提出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这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各类空间的价值和使用方式,我们试图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生态文明理念下,非城镇空间的不应该仅仅是底线约束、禁止建设和严格管控,而是如何实现自身空间价值的转化,走出一条不同于城镇化地区的发展路径;二是在存量规划甚至是减量规划时代,城镇空间继续大规模扩张和结构性调整可能性越来越小,更多是需要关注布局优化,进一步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1.1 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地位
平潭是我国第五大岛,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历史上具有“朝廷治忽之所关,东南大局之所系”的重要战略作用。同时,平潭还是国家综合实验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批自贸区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复的两个国际旅游岛之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平潭开放开发,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21次登岛考察调研,2014年在平潭考察时指出,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要建设国际旅游岛、闽台合作的窗口和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要建成两岸共同家园。
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浦东闯关,平潭浪涌,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我们在无路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好路,改革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滞。
——新闻联播报道《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1.2 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约束紧张
平潭历史上是一个偏远的海岛县,不仅区位交通处于末端,自然条件也比较恶劣,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紧约束。尤其是“风”“水”“土”环境对于农业生产和城镇发展的影响极大,无论是在农业文明时代还是工业文明时代,平潭都缺乏相应的比较优势和要素基础,发展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 “风大”:地处中国著名的强风区,风力强劲,是福建省大风天数最多的地区;
? “水少”:作为岩石型海岛地区,水生态格局脆弱,水资源总量少,是福建省最为缺水的地方;
? “地贫”:土壤贫瘠,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不适宜耕作,适宜生长的植被种类有限。
1.3 空间使用面临两个方面困境
? 城镇空间: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
我们经常将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平潭以薄弱的基础承载了如此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曾经试图“再造一个厦门”,但是10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传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模式在这样一个特殊地区是失效的。通过基础设施等投资,进而招商引资、拉动工业、吸引人口,形成资本增值和再投资的空间生产循环并不必然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反而是一些效仿大城市做法的功能分区、交通系统和高强度开发方式,没有充分考虑海岛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山海格局对规划布局的影响,造成局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海岛景观风貌的破坏。
? 非城镇空间:文化和自然景观价值缺乏有效转化
平潭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包括海岸线、海岛、石头厝、地质地貌等非常有特色,时下最流行的抖音、小红书上经常可以看到平潭的蓝眼泪、象鼻湾等著名网红打卡点。因此,总书记也讲到,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平潭的“真宝贝”,不能毁了“真宝贝”,引来一些损害环境的“假宝贝”。但是在过去各项空间类规划中对于这类地区缺乏开发保护的综合考虑,一种既不是简单的严格保护,又不会被资本绑架过度开发的新模式和管制规则有待研究。

2.1 塑造高质量的魅力空间
(1)为什么提出魅力空间的概念
一是应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动。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摩擦中,经常被提到的是我国的大额贸易顺差,但其实这只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情况是我国逆差逐年扩大,扩大的速度远高于货物贸易的顺差,其中跨境旅游是最大的一部分,2018年我国出境游达到1.5亿人次,消费总额接近2万亿人民币,侧面反映出我国服务型空间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国家有必要加强空间的供给侧改革,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休闲消费地,将这部分境外消费转移回国内,避免我国在全球服务贸易格局中的逆差进一步扩大。

二是应对供给侧改革下的空间价值再平衡。实际上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李晓江、郑德高等)已经提出了国家魅力景观区的概念,并在全国尺度进行了空间的识别,对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非城镇密集地区特色发展具有重大创新意义。但是在市县层级具体怎么做、怎么落地和实施管理,是我们试图在平潭这样一个特殊地区进行的思考。

三是应对消费时代人民对于高品质空间供给的需求。空间规划的核心还是“人”,而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生产、生活和生态,早在1933年《雅典宪章》就提出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游憩功能作为其中之一,关注的是人们休闲时间的功能安排和空间配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愈加强烈,需要供给更高品质的空间和服务。
(2)魅力空间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地位
回到最根本的空间价值和空间使用的目标上,魅力是一种基础性的功能,魅力空间与城镇、生态、农业、海洋等其他空间相互并列、各有重点。因此,我们在做这个规划的初期,首先就在总体框架上确定了这5类空间,进而围绕各类空间解决3个问题,即未来的空间如何使用,既有的空间如何提升,各项空间要素如何整合,最终实现对全域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布局。

(3)魅力空间的识别和划定
目前在国家和部分省级层面已经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了魅力空间的识别,那么在市县层级规划中如何进一步细化落地呢。我们在文化和自然两类资源识别的基础上,补充了能够体现平潭特色景观的要素,例如石头厝风貌区,特殊的大地景观、滨海沙滩等,增加了旅游资源要素分析,通过携程、去哪儿、途牛等景点热度大数据分析,识别出哪里是游客最喜爱的地区。将上述三类单要素评价结果叠加并进一步集成,同时考虑到不同空间管制要求的区别,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将其剔除得到我们最终的魅力空间,对平潭来说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和特色离岛地区。


(4)魅力空间的分区管制和引导
划定全域11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明确各分区的规划指引,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其中,相比于自然保护地或者一般生态空间,魅力空间的管理应该更加灵活,不仅是被动的许可而是主动的引导。除了要做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基础工作,也要增加空间活化利用的可能。在功能上建立正负面清单,重点加强面向人们休闲游憩、公共服务等需求的功能和设施布局。同时,为了避免过度开发需要对开发建设总量和单个项目规模进行合理控制,对于重要的景观视廊、“山边、水边、海边”等特殊地区加强建筑高度、体量、风貌等建设管控。

2.2 建设高品质的城镇空间
(1)合理确定人口和建设空间容量
作为一个独立的海岛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合理控制人的活动以及开发建设行为的规模,我们通过对全岛生态环境容量的分析,在保障高质量人居环境品质的前提下确定人口规模(包括旅游人口)目标和相应的资源、设施供给,国际上诸如圣托里尼、鼓浪屿等很多旅游岛或旅游城市都主动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旅游容量控制,以保障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城镇空间方面主动“减量、增绿”“降高、控强”,大幅缩减建设用地规模,降低国土开发强度。

(2)基于自然条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本底条件,通过对平潭特殊的“风”、“水”条件分析,形成适风型的空间布局模式,以“组团+生态廊道”的模式优化现有的城镇空间布局,控制生态廊道最低宽度,加强植树造林;增加自然调蓄空间,提升应对台风季短时密集降雨的能力;改变与主导风向一致或相近的笔直式路网布局,通过曲线道路形式优化片区风环境,改善人的风环境体验,实现城镇空间与自然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同时,充分借鉴台湾规划建设管理经验,探索低层数、高密度、围合式的布局模式,加强对建设层面的总体指引。

2.3 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类空间差异化使用
在“五级三类”的空间规划体系基础上,结合平潭自身管理体制特点,我们提出“一减、一增、一深化”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体系,即减少规划层级,增加建设规划类型,提高专项规划深度,实现国土空间扁平化、精细化治理。

其中,管理单元是传导总体规划战略意图和刚性管控内容的核心层级,依托管理单元进一步扩展主体功能类型,促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市县层级向下精准落地。按照空间特征的不同,将全域划分为6类41个单元,细化明确各单元主体功能(新增特色魅力区主体功能类型),制定与各类主体功能相适应的、差异化的空间使用的方向和政策,分类指引单元开发保护,实现各类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这次平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2点体会和思考:
一是在生态文明时代,空间的价值应该是更加多元的,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要以北上广深为目标,魅力空间的规划探索正是为那些非城镇化密集地区或非城镇空间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和规划管理思路,让绿水青山有了与高楼大厦等价的机会,甚至有了超越的可能性。
二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地区之间差异显著,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当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如果所有地区都靠着魅力和颜值吃饭显然是不现实的,生态地区价值转化的程度根本还是在于城镇化地区发展的高度,所以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城镇化仍然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最后,特别感谢福建省委省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以来对于中规院的信任,以及在项目探索过程中给予的包容。感谢项目组成员及合作单位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非常高兴在项目过程中有机会实现两岸同胞的共同参与。

项目组成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刘航、张娟、周亚杰、黄道远、戴彦欣、王芮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周旭东、肖林橙、陈乐群、蔡李智、林少颖、郑承志、林涛、乐文健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汤春峰、陈雨、李晨
合作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南京大学、台湾成功大学
PS:Hi,
报告整理:马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