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谓“胜绝宜学”
中国历来强调人文与风景的关联融汇,善于择山川秀美、地脉钟灵之地谋划人文建设,借自然之美触发人之性灵,形成可开人胸襟、陶冶性情的人文化育之所,提振城市格局境界。“胜绝宜学”便是此般营城传统的一种重要理念。就内涵而论,“胜绝”即风景绝胜;“宜学”即宜于研学;“胜绝宜学”应用在中国古代中,重在表达一种择胜地巧营人文教化空间的规划理念。在历史文献中亦有如“利学”“择胜地而为学”等记载,其义相近。
▲ 城郭图 [引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饶州府志》]
2
“胜绝宜学”的传统实践
结合历史文献、城市图以及实地调研可知,“胜绝宜学”的传统实践历史悠久,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如安徽萧县,古人结合“学居文明之方,盖以利学者进取”之理念,择城东南爽垲之地巧营学宫,创成当地文教胜地;河北交河,古人择“东濒漕河,洪流襟带,西据高垄,林木郁蓊”的“静治”之地巧建董子书院,形成邑内重要的治学之所;河北南皮,古人择东郊“高敞幽遐,超然云表”之胜地营建书院,以明人伦、谨风教;四川会理,古人结合城西“地势爽垲,群山拱翠”“开拓万古心胸”之地营建金江书院,以催文运、兴文教;江西鄱阳,古人于城外“撷山川灵秀”之地巧营儒学,创成“陶冶性情”之文教场所;上海青浦,古人寻临水风景佳地修建青溪书院,形成“尊师表、明人伦、贤圣可”之教化胜地。本文从诸多案例中遴选湖南武冈、江西瑞昌、浙江平阳、江西上饶,对“胜绝宜学”的传统实践做以进一步阐释。
▲ 青溪书院图 [引自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青浦县志》]
▲ 武冈历史文化空间在现代地形中的分布示意
▲ 县城图 [引自清同治十年(1871年)《瑞昌县志》]
▲ 平阳县城图 [引自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温州府志》]
江西上饶,其地“北枕灵阜,南带冰溪,东挹琅峰,西瞻层岩”,形势极佳。古人遍察城市“临溪环山”格局,择其“山川奥灵之区”营建信江书院,创成邑内宜学佳地。具体而言,书院选址“当南屏之麓”,享“山川之秀,林中之美”,追求“涵育德慧而不见异物”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营城者因地制宜、巧施布局,于院内广建乐育堂、近思堂、蒙泉亭、一杯亭等人文设施;并巧循场地“山石雄踞”之势,于山巅点缀亦乐堂,“周以亚橘,缭以石兰”,使“灵山诸峰贡于几席之间”,塑造怡神静虑、拓胸豁眼的文思意境。遂成为当地经世不衰的“厚人伦、美风俗”之人文化育佳境。
▲ 上饶县城图 [引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上饶县志》]
▲ 信江书院 [引自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广信府志》]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
了解更多《》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