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市建设专题座谈会。温州市委书记徐立毅和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顾问王国平,围绕事关温州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对话和深入探讨。
“这是去年以来,王国平同志第四次来温调研和指导城市建设发展工作。” 开场白时,徐立毅对王国平带队的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课题组一行表示欢迎和感谢。座谈会上,王国平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结合杭州迈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就加快推动温州城市向东面海发展、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提出意见与建议。
徐立毅说,实现由县域经济主导型向城市经济主导型转型,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是战略选择,而推进城市向东面海发展是基本条件。“如果仅仅局限于市区向东发展,而不推进整个市域向东发展,温州的转型发展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座谈中,王国平等调研组一行,与温州市与会人员,一起谈形势、说问题、话措施,不时互动,在碰撞中擦除出思想火花。徐立毅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推进城市转型发展,重点是要抓好影响全局发展的“关键少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杭州等先进城市作为标杆和参照系,带头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借鉴有益的经验和做法,破除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奋力开辟温州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境界。
“我们要看清大势、了解周边,更要研究自身、读懂自己,找准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 座谈会结束时,徐立毅指出,围绕着加快推动城市向东面海发展、打造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目标,温州不仅要立足当前,组织开展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办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省级产业集聚区发展等一批眼前有把握而且能干成的大事、实事;更要着眼长远,着力深化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等重大问题研究,更好地指导推进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发展。

3月9日至11日,温州市委书记徐立毅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杭州考察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探寻新常态下温州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这次温州市委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杭州学习考察,是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夏宝龙对温州提出“打造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要求的具体行动。带着对标学习杭州的斗志和加快城市转型的思索,代表团分别到上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和钱江新城等地实地考察,并召开杭州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介绍会,进行“点对点”学习、“面对面”取经,零距离、全方位了解杭州城市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这是一次寻找短板、反思差距之行;这是一次提升理念、激发干劲之行。
在学习考察总结会上,徐立毅说,“十三五”时期,温州能否打造成为标杆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否实现温州城市的崛起;温州的发展质量能否比追杭州,关键就看能否从农村经济跳出来向城市经济加快转型。杭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历程充分揭示了一个规律,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平台、主载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文章”。抓住了城市发展,就抓住了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就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引擎,就抓住了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

2015年11月3至4日,王国平应邀赴浙江省温州市调研新型城镇化并作专题报告。
王国平在温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上作《关于“温州模式”2.0版的思考》专题报告。他指出,对于温州而言,要推进创新发展,重中之重就是推进“温州模式”1.0版向“温州模式”2.0版转变。
王国平指出,所谓“温州模式”1.0版,就是: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小城镇+“政府无为而治”,即以民营经济为特色、以块状经济为先导、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小城镇为载体,以“政府无为而治”为手段。所谓“温州模式”2.0版,就是:民营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经济+网络化城市+“政府依法而治”,即以民营经济为特色,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先导,以城市经济为基础,以网络化城市为载体,以“政府依法而治”为手段。
2015年12月29日,王国平应邀赴温州市苍南县调研城市建设,先后在苍南县龙港新城、县城新区规划展示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就苍南的产业转型升级、土地开发利用、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等提出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