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业发展演变历程
从产业发展路径看,20 世纪20 年代,我国民族工业刚刚兴起,沈阳以军工业为主,重点形成了纺织业、印染业、制造业、军事工业和金融业等产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借助自身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步建立了以制造业、机电冶金、建材工业、化学工业、食品酿造工业和纺织工业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20 世纪50 年代是沈阳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重点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和军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之后,沈阳工商业得到全面发展,私营经济活跃,先后建立了经开区、南湖高新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开始集聚发展。2000 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区开始搬迁改造,沈阳工业发展出现了衰退现象。
2010 年以来,东北全面实施振兴战略,沈阳陆续建立了综合保税区、中德产业园、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发展和培育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装备制造( 机械、电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的战略新兴产业。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沈阳经过百年的发展,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成果。但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沈阳仍存在新兴产业发展与创新资源不匹配、传统体制机制惯性大、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和高端人才流失等问题。此外,其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兴产业领域方面的任务尤为艰巨。
(1) 产业用地演变历程
沈阳工业用地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从中心到周边、从斑块到簇群的演变历程,中心城区逐步更新为现代服务用地。工业产业用地逐步转移到外围,形成了三大主要集聚区。
20 世纪50 年代,沈阳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形成铁西、陵北和大东三个工业区,工业空间较为集中。2000年以后,已经基本形成分散式布局,特别是随着铁西工业区“东搬西迁”的全面完成和浑南新城的建设,新增工业用地开始向城市西部和浑南区转移。
目前,沈阳工业用地形成了“西部、东北部、南部”3 个集中区,二环内工业用地除个别重点企业外,基本消失。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三环沿线及三环、四环之间。
1995 ~ 2017 年,沈阳中心城区内的工业用地规模持续增加,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且工业用地增长率高于城市用地增长率。
(2) 用地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主要体现了三个特征:一是工业用地明显外移。工业企业通过土地置换逐步迁出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大幅减少;二是用地扩张相对无序,工业用地的增长除了在东部地区受到一定的限制外,市区内的其他各区用地规模持续增长,且新增用地分散,飞地众多,同时从2017 年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看,沈阳的产业园区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园区在发展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