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善万物,柔德活水化城;
圳水朱华,光照鹏城之笔。
细流汇聚,涛涌南海大德;
水系纵横,情关鹏城生息。
2019年底,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了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深圳市在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元。深规院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总统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技术总负责单位,从国家试点申报到终期绩效评价、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助力深圳市在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中一举夺魁。
从2016年4月起,深规院以院长司马晓为首的领导班子专门抽调30余位精锐力量组成了以丁年同志为总协调人,任心欣同志为市级海绵城市技术服务负责人、俞露同志为光明试点区域技术服务负责人的技术团队,长期与市、区相关部门无缝对接,全过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深规院编制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在市海绵办统筹下,深规院协助相关部门率先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的高度认可并向全国推广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获得了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深规院组织举办国际低影响开发经验交流论坛——费城“绿色城市清洁水“计划

深规院联合腾讯开展的深圳市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正式上线运行
深圳市海绵办高度认可技术团队的专业素养、工作态度,特意向深规院上级主管单位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致感谢信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绵城市是放眼全局、统筹兼顾的新型多维度的生态城市建设方式,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落实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深圳市以国家试点为契机,在全市域将海绵城市建设与“治水”“治城”相融合,已形成了“全部门政府引领、全覆盖规划指引、全视角技术支撑、全方位项目管控、全社会广泛参与、全市域以点带面、全维度布局建设”的“七全”推进模式,探索建立了法制化、标准化、常态化、社会化的实施机制。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不仅需要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政府上下要转变思想理念,而且还需建立工作机制,破解部门条块分割难题。深规院作为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团队,与市、区海绵办、相关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共同理顺了工作机制。

市政府制定了《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分年度制定任务分工,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绩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生态文明考核体系。通过上述措施切实激发了相关部门工作主动性,融入了各部门日常工作,实现了海绵城市工作常态化,协力推动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深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多样、建设条件差异大,需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统筹协调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等设施建设,将海绵城市要求切实落到城市各级各类规划中,提升城市基础建设的系统性,并形成长效机制来保障落实。
深规院编制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统领性规划文件于2016年4月通过市政府办公厅审批,并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参见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系列: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结合三年试点实际,深规院于2019年完成了市级专项规划的修订工作。
在市级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区级专项规划提出了针对各自辖区特点的特色指标,深化了空间管控措施和基础设施规划,增强了对海绵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的指导性。
在市-区两级规划的指导下,重点片区详细规划结合重点发展片区的用地布局、建设项目、排水系统、水系等本地特点,细化和深化海绵城市规划方案,将控制指标分解至地块层面,确定了重要海绵城市设施的具体空间布局和规划。
通过编制“市-区-重点区域”三级海绵城市规划,融合构建健全完备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引领作用,为全市海绵城市要求得以落地提供了保障。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项目,因地制宜分类制定海绵城市相关标准规范,将海绵城市要求楔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构建重融合、全覆盖、多角度、有侧重的可全方位指导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可打破从理念到建设遇到的“壁垒”。
全市制定或修订了34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地方标准、技术指引及要点,其中深规院主持或参与了18部。结合试点实践经验修订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DB4403/T 25-2019)《海绵城市设计图集》(DB4403/T 24-2019)《深圳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工作要点及技术指引(试行)》《深圳市水务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试行)》四部规程已上升为地方标准。
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各环节提供了全方位指导,为建设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复杂多样,需要与地质条件、雨型、项目特点等内容紧密结合。只有在项目各环节中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全方位的建设项目管控机制,从而保证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贯彻落实。
在市海绵办统筹下,深规院市级技术服务团队参与起草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顶层设计文件于2018年12月通过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该文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环节进行了全过程的规定,通过细化管控要求,刚柔并举,在复杂的城市建设行为中营造公平公正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精准落地,保障“全市域”的海绵城市推进模式,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针对应急项目、特殊地质区域项目、特殊污染源地区项目等,全市制定了源头管控豁免清单,便于项目因地制宜的实施。根据深化审批工作“放管服”的改革要求,全市制定了技审分离、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流程,并开展了全市范围内海绵城建设项目入库巡查监管及海绵城市方案设计核查事中事后管理工作,对建设项目方案设计进行抽查核查,对于“不守规矩”者纳入诚信体系进行处理,在全市建立了规划、设计、建设到监测、验收的全生命周期的海绵城市监管体系,形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为了对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智慧化管理,深规院联合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标了深圳市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通过综合应用云计算、互联网+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科学手段,建立了深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的管理平台。该平台已于2020年上线试运行,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区级海绵办、各相关部门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线上”实时处理,还基于空间地理位置信息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为各建设项目业主提供服务,为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提供了重要载体。

智慧海绵系统组织架构图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应引导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众共享”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生命力。
深规院技术团队主动承担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公众教育宣传、培训工作,义务组织并参与多样海绵社会公益活动,如海绵城市“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以实际行动科普海绵城市知识。

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在制度机制的保障下,以国家试点建设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市域同步推进的实施态势。“点”上,本着应做尽做的原则,除豁免清单外的项目全部施行海绵城市建设项目2700余个入库管理;“线”上,以河道综合整治、道路建设为依托,提升周边区域整体品质;“面”上,以全市27个重点片区为基础,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促从项目达标到片区达标。结合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情况,在市海绵办的指导下,深规院市级技术团队编制开展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十三五、十四五”绩效达标与建设模式研究。


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统筹协调宏观海绵空间格局保护、中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微观海绵技术措施应用等的关系,全维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宏观层面,通过城市非建设用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空间划定及设立郊野公园、城市公园、河道蓝线等举措,确立“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总体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格局;中观层面,通过统筹源头减排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过程控制的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末端处理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三者相互补充,保证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在中观层面扎实推进,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微观层面,通过微观尺度海绵技术(低影响开发系统)包括透水铺装、旱溪、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设施应用于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建设中,实现对雨水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七全”模式的融合推进,目前全市已涌现出一大批海绵城市典范项目,如香蜜公园、万科云城、大沙河走廊、万丈坡保障房等,实现了“海绵”功能与景观休闲功能的高度融合,深受市民喜爱和好评。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平台,深圳正在着力打造“区域卓越、全球领先”的海绵城市,不断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展望未来,深规院将一如既往地在深圳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持续耕耘,在深圳海绵城市建设“先行先试,逐步深化”的探索过程中持续发力,不断挖掘着未来新的着力点,积极推动深圳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自觉,从点线项目转向片区流域,从单维独立转向立体联通,从单项技术转向系统集成,从传统管理转向智慧海绵,最终建成高密度超大型海绵城市范本,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家部署的2030年全市建成区80%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宏伟目标。


深规院海绵城市市级技术服务团队:
司马晓、丁年、李峰、任心欣、俞露、杨晨、王爽爽、蔡志文、陈世杰、吴亚男、孔露霆、高飞、王文倩、李柯佳、赵松兹、张本、张菲菲 等
编辑、排版 / 陈程
插画 / 王彦妍
注:文中部分图片由深圳市海绵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