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已获作者授权
今天(4月24日),深圳公布了2015年统计公报。至此,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2015年年报”披露完毕。
过去5年(2011-2015)是中国的“十二五”,这个时间段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那么,在过去5年里,中国内地四大顶级城市的竞争,到底呈现什么样的态势呢?我们不妨从“人”和“钱”两个角度进行一下总结。
一、人口争夺战
城市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口的竞争。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历史上,香港、上海的崛起无不如此。
由于户籍制度日益僵化,人口流动性增长,中国目前有3亿人“人户分离”,这为每个城市的人口统计带来了困难。为了体现政绩(大城市有控制人口的任务,还要在人均GDP上争夺排名),官方的人口统计往往失真。因此,近年来我一直用小学在校生人数来研究城市人口增减。
下面这个表格,是过去5年(从2010年年底到2015年年底)四大一线城市的官方公布的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数字。
| 小学在校生人数(单位:万人) | 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
2010年 | 2015年 | 增减幅度 | 2010年 | 2015年 | 增减幅度 |
北京 | 65.3 | 85 | 30% | 1961 | 2171 | 10.7% |
上海 | 70.2 | 79.9 | 13.8% | 2302 | 2415 | 5% |
深圳 | 61.9 | 86.5 | 39.7% | 1036 | 1138 | 9.8% |
广州 | 82.5 | 93.8 | 13.7% | 1270 | 1350 | 6.3%
|
从上述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官方的人口数字基本上不靠谱。比如深圳,过去5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将近40%,但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只增长了10%。北京也是如此,差距非常大。广州和上海也存在较大差距。
如果从小学生人数来看,过去5年最具人口竞争力的城市是深圳,其次是北京。这两个城市为第一阵营,人口实际增速都超过了30%。上海和广州差不多,增速都没有超过14%。在2015年,上海小学生人数在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显示实际人口有所减少,这跟上海产业调整有密切关系。
由于上海小学普遍是5年制,所以折算成6年制的小学生人数为96万人,总量仍然是四大城市第一,广州第二。深圳已经超过北京,位居一线城市第三位。但深圳人口增速极为迅猛,“在园幼儿”过去一年增长了10%,明显快过小学招生人数。按照目前增长速度,深圳小学生人数将很快超过广州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二。(重庆小学生人数高于四大一线城市,但它基本上是一个省,而且人数是不断减少的)
换句话说,过去5年里在人口竞争上,深圳夺得了冠军,北京夺得了亚军,是胜利者。而上海和广州,则是这场人口争夺战的弱者。
二、资金争夺战
GDP是一个中国式的笑话,这已经毋庸多言。那么怎样用一个简单的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认为是“资金总量”,也就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近年来,我一直力推这个指标,用它来观察城市竞争力,这个研究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下表是过去5年四大城市“资金总量”和GDP的关键数据。
| 本外币存款余额(单位:万亿) | GDP(单位:万亿) |
2010年 | 2015年 | 增减幅度 | 2010年 | 2015年 | 增减幅度 |
北京 | 6.7 | 12.9 | 93% | 1.38 | 2.3 | 67% |
上海 | 5.2 | 10.4 | 100% | 1.69 | 2.5 | 48% |
深圳 | 2.02 | 5.8 | 187% | 0.95 | 1.75 | 84% |
广州 | 2.4 | 4.28 | 78% | 1.06 | 1.81 | 70% |
从2015年开始,央行统计“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时候改变了口径,将非银行金融机构纳入,这改变了以前的排行榜。最大的赢家是深圳、上海、南京等城市,它们之前被隐藏的实力开始显露出来,优势更加明显。
可以看出,过去5年资金争夺战的最大赢家是深圳,手里的钱增长了187%;其次是上海,增长了100%;北京跟上海差不多,但总量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最差的是广州,从5年前是深圳的1.2倍,变成了目前只有深圳的74%。
过去5年里,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72.6万亿增长到了139.2万亿,增速是92%。很显然,深圳、上海、北京跑赢了M2,而广州没有。其实,这就是广州楼市明显弱于北上深的重要原因。
GDP可以做一个参考,这个指标的最大赢家仍然是深圳,增长了84%。上海增速最慢,只有48%。
三、商业和楼市
最近有研究者指出,深圳在2015年有一个指标大幅落后,这就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了2%。而北上广的增速分别是7.3%、8.1%和11%。有人据此认为,房价上涨过快,剥夺了深圳人在衣、食、行等方面的开支。
换句话说,2%的超低增速,显示出深圳房奴是全中国最苦逼的。
但他们忘记了一点,深圳是2014年12月29日开始汽车限购的,2015年汽车销量被腰斩。这就是出现2%超低增速的主要原因。此外,深圳快递业务增速也明显快过北上广,显示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喜欢网购,这样分流了购买力。
最近楼市比较火爆,四大城市的统计公报里也给出了房屋供应量的关键数据,值得我们关注。先请大家看下面的表格:
四大一线城市商品房供应量
| 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米) | 住宅施工面积 | 商品房竣工面积 | 住宅竣工面积 |
北京 | 13095 | 6315 | 2632 | 1378 |
上海 | 15095 | 8372 | 2647 | 1589 |
深圳 | 4978 | 3157 | 360 | 202 |
广州 | 9346 | 5760 | 1511 | 981 |
从上面提到的小学生人数,我们知道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实际生活人口差不多,都在2000万以上。但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我们都可以发现,深圳明显是个“侏儒”。从2015年竣工的住宅看,只有北京的6分之一,上海的8分之一强,不到广州的4分之一。事实上,这是最近10多年的常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深圳房价涨幅最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5年的城市战争中,深圳、北京是最大的赢家,在“人”和“钱”的争夺上都获得了胜利;上海比较中庸,在“钱”上得意,在“人”上失意。至于广州,在“人”和“钱”上都不如意,所以时不时会被媒体唱衰。
【版权声明: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