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海绵城市—国家生态转型缩影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4-24 11:24:56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前言
当今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时期,长期的增长主义发展方式造成经济、生态、社会等发展目标的失衡,城市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盲目扩张,“摊大饼”发展随处可见,导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暴雨洪涝加重、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居住空间极化、新城市贫困、城市新区沦为鬼城、空城、城市文脉断裂等等。加快调整城市建设方式,使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因素达到相对平衡的同时,如何协调国家生态转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中国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生态促转型,以转型保生态
1、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转型升级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工作。
2、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习近平同志指出,保护生态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失去生态这个优势,转型升级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第一理念,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努力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
海绵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转型
1、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启程点
未来十年,城镇化仍然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常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的“五位一体”发展观直接指明了中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途径,即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重要基础。而海绵城市建设是中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重要启程点。
2、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建立整个国土范围的生态安全格局、恢复生态环境,修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健康,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生态系统能为人提供持续的服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其出发点是对雨水的自然控制,但落实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层面,强调建设区域、自然绿地、水系等的系统作用。海绵城市以治水为出发点,本质在于对影响水生态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3、海绵城市建设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思想
以往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思维,“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而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的是一个以水为核心的整体生态系统的治理。包括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环境的保护、自然河流廊道的保护,将水生态循环的全过程都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中,包括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水资源涵养和利用等。简而言之,海绵城市的基本思想就是与水为友,凝结中国智慧,将水变为财富。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改变水文循环
海绵城市突破“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管理理念,以建筑、道路、绿地等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经验表明,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海绵城市可以截留80%以上的雨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建设海绵城市,将会使已经逐渐硬化的“钢铁城市”逐渐变得可自然吐纳,自然呼吸。
2、海绵城市调节城市小气候
海绵城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与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并且推动地方自循环,刺激自然循环系统,从而打破静气候以净化大气缓解雾霾现象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使得城市与自然环境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海绵城市建设重塑城市生态文明
强调对自然过程的深入理解、细致研究,以过程出发来指导建设,使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真正起到生态作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健康的、完整的、有用的生态文明。 海绵城市建设并非只是为了在当下的城市建设中去解决或者缓解多数的环境问题,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海绵城市更重要的还是希望为人类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结语
细观当下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大背景,海绵城市并非要建造一个新城市,而是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运用全新理念重塑城市生态功能,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重要启程点也是国家生态转型的缩影,其代表着城市建设从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模式向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转变,也是中国治水智慧在生态文明发展中的新领域。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编辑:中国海绵城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