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欧洲的传统门户,经济发展繁荣,是世界第17大经济体和欧盟第6大经济体,更是全球创新的领导者。创新让荷兰具有高度的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编撰的2019全球竞争力指数,荷兰首次成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荷兰观察笔记] 从区域协作、城市转型、人性交通、园区品质、乡村发展等不同视角,全方位观察荷兰创新的建设理念、战略选择与城市魅力,思考对于北京创新发展的启示。
钮南村所在的钮南市位于荷兰南部、布拉班省东南部,处于埃因霍温(Eindhoven)及海尔蒙特(Helmond)之间(图1),部分空间位于格罗恩沃德国家风景区(Groene Woud),具有优质的生态景观资源,环境优美宜人。
图片来源:https://www.google.cn/
钮南市由钮南村(Nuenen)、格温村(Gerwen)和内德韦顿村(Nederwetten)三个主要村庄以及许多小村庄组成,钮南村为三个主要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村庄,区位及交通环境良好,位于钮南市中部枢纽位置,并与毗邻的城市有着良好的对外交通联系(图2)。
图片来源:https://www.google.cn/
钮南村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历史较为悠久,历史遗存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修道院、教堂等。1883年12月至1885年11月梵高曾在钮南村居住两年,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和最富成就的时期之一,他在该村绘制了约194幅画作,正是在这一时期,他选择将人的日常生活作为绘作的起点,绘制出了包括“吃土豆的人”等在内的一系列知名画作,同时梵高还将在此居住的经历绘于部分画作中,这为这座古老村庄赋予了更深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村也因此得名“梵高村”,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钮南村被誉为露天博物馆,它集合了与梵高生活和绘画经历相关的23处建筑和乡村场景,其中14处建筑和场景出现或多次出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如风车、水车等当地历史遗迹,另外9处则主要为他画作中出现的人以及他自身所居住的房屋,这些建筑和场景及其临近的乡村景观至今仍延续了梵高时期的历史风貌,人文及历史价值的交织叠合使其构成了钮南村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化资源。
当地政府十分注重规划编制工作的动态性和过程性,钮南市于2014年编制完成了“住房规划(2013年-2020年)”,并在2015年、2016年两次进行修编和完善。
为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当地政府也十分注重对重点地区的分区计划编制,于2017年编制完成了钮南村中心区的分区计划(图3),仅与上一版规划时隔5年。
图片来源:https://www.google.cn/
与此同时,政府于2019年开展了钮南村中心区核心地段——“公园至风车”之间区域的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了“梵高世界”结构愿景规划(图4)。“公园至风车”之间区域被看作是钮南的象征,是钮南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等特征的高度凝聚和浓缩,该地区聚集着钮南最具社会活力的公园、梵高艺术中心文森特中心(Vincentre)以及多次出现在梵高画中的风车和工厂等重要的公共空间。结构愿景规划对公园、风车、德伯格(De Berg)、梵高凯尔基(Van Goghkerkje)、胡伊登贝克(Hooidonkse Beek)以及邻近的外围区域未来空间发展做出了有效指引。该规划积极推进公众参与,从2019年3月8日起公示六周,对所有人均可通过政府网站或赴市政厅进行查阅,此外,政府还积极通过口头、书面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居民意见,作为优化规划方案的依据。
图4:“公园风车”区域结构愿景规划图
图片来源:https://www.vangoghbrabant.com/en/home/van-gogh-brabant/cycling-route
钮南市积极开展公共艺术的建设,其中为强化梵高主题旅行的完整体验,由艺术家罗赛加尔德设计建设了“梵高——罗斯加德自行车道”(Van Gogh-Roosegaarde),车道由闪烁鹅卵石和沥青混合而成,夜晚会发出星光般的光辉。该线路以文森特博物馆为起点,总长共约25公里,串联了梵高绘作中所绘制过的所有景点(图5)。
图5:梵高——罗斯加德自行车道
图片来源:https://www.vangoghbrabant.com/en/home/van-gogh-brabant/cycling-route
除定期的规划评估和修编工作外,政府还通过开展 “看看你的小区”等活动积极推进社区规划的编制,每年挑选出四个社区,与居民一同进行环境调查工作及改进工作。
村庄既是城镇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地域文化的源头和脉络,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保护不当,村庄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和传统生活方式正在不断消失,当前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如何正确处理特色村庄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已成为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比借鉴荷兰在特色村庄保护与发展中的经验,对北京形成两方面的启示:一是继续强化规划对于特色村庄保护的引领作用,借鉴荷兰经验,开展多种类型、多种尺度、多种深度的规划编制,为提升特色村庄的整体保护水平、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奠定基础,当前北京的村庄规划以村域作为编制范围,规划内容主要包含用地功能布局、民生设施配置、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农民权益保障等,建议进一步研究特色村庄评价标准,继续梳理与明确北京市特色村庄名录,并针对特色村庄细化研提相应的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在宏观(村域)、中观(特色精华地区)、微观(特色小品与特色建构筑物)开展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规划编制与设计工作,并以规划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与公共参与水平,从而讲好村庄的特色故事,树立特色“金名片”。二是围绕特色培育相关产业,在保护的同时兼顾发展,在遵循生态优先的总原则下,重点打造吸引人、留住人的特色旅游服务产业,将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特色资源转化为资产,并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场所,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为特色村庄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北京·国际城市观察站】是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建立的研究小组,旨在追踪世界前沿、推广国际经验,深入比较北京和其他国际大城市规划实践,为规划师和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关注领域涵盖城市规划所关注的所有方面。我们致力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流的分析总结。期待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