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社区自治共治,优化社区环境,改善居住水平,原闸北区(现合并为静安区)于2015年7月启动“美丽家园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区下辖的彭浦镇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匡晓明团队负责该镇美丽家园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共三批20余个住区),同时匡晓明团队作为专家顾问从策划、设计、实施、后评估全流程参与了该项工作。
1. 提出社区P+P模式(Planning+Participating),即动态规划和自治共治相结合的社区规划理念。依托社区“三会一代理平台”和“1+5+X”自治模式,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规划引导居民参与住区自治共治,从项目调研、方案编制到实施建设全过程,是一次规划模式从传统“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积极转型,是一次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深度实践。

图1:社区规划P+P模式框图

图2:三会一代理平台模式图

图3:“1+5+X”组织管理模式图
2. 探索存量住区有机微更新的规划方法。上海进入了存量化城市更新时代,面对中心城区大量的老旧存量住区,如何通过规划解决或缓解老旧住区存在的诸多问题,本项目是针对具体问题所采取的一种有机的规划方法探索和实践。
3. 推动社区规划师组织实践。规划师的角色由传统单一的设计师逐步向空间治理的社区规划师转型,从蓝图绘制到问题协调转变,服务对象和利益主体由政府、开发商逐渐向普通居民转变。本次实践也很好地推动了社区规划师的工作组织和开展,为上海社区规划师机制的探索和建立起到了试点作用。


图4:匡晓明带领规划团队现场调研

图5:镇政府姜鹤与我院陆勇峰给居民解释政策

图6:居民认真填写调研问卷

图7:政府人员、设计师、施工方现场协调

图8:同济规划进社区书画活动组织
美丽家园建设以营造“安全、整洁、文明、有序”的居住环境为目标,结合彭浦镇老旧住区的实际情况,规划开展从“硬、软”两方面入手,“硬”主要解决住区建筑本体修缮和外部空间环境改善问题;“软”主要通过规划引导居民公众参与,并建立公众参与方法与体系,从而推动社区自治共治。
其中规划方案部分主要概括为安全维护、交通组织、环境提升、建筑修缮四个方面。

1. 安全维护
实现社区安全全覆盖,主要包括住区出入口综合改造、安全技防设施无死角、基础设施维修等,在提高住区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住区的识别性和归属感。
2. 交通组织
以确保生命通道和消防通道畅通为主要目标,针对住区内部存在的行车路线不合理、机动车停车矛盾突出,非机动车停车无序等问题,对住区场所空间进行充分挖潜,因地制宜提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规范划定机动车停车位、增设非机动车停车棚和充电设施。
3. 环境提升
规划重点从景观功能性、针对性、适用性以及美观性四个方面,对小区公共绿地和活动空间进行充分的提升设计,为各年龄层居民提供公共交往与健康场所。
4. 建筑修缮
针对诸如屋顶漏水、墙面渗水、楼道整治等建筑本体存在的问题,此次规划设计一并进行了综合梳理,从而解决居住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问题。
从传统蓝图式的增量规划转为存量空间微更新的提升设计,规划的空间尺度单位从kM2变成了M2,规划对象也从抽象的群体变成了具象的居民,工作周期从传统的规划设计延伸到实施建设。
2. 项目团队多元复合的挑战
美丽家园建设是项“实施性”工程,设计成果不仅要涉及社区规划问题、更要能落地指导建设;并且,从规划方案制定到实施建设都需要设计团队全过程参与。对此,项目团队组建了涵盖规划、建筑、景观、管理等四方面专业人员。
3. 规划师角色转变的挑战
美丽家园建设是城市更新和社区规划相结合的规划,是有明确利益相关主体的规划类型。对此,团队规划师适时转变角色,从设计转向协调,针对具体的住区,规划方案与居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系统的协调。
本次美丽家园建设的流程可以概括为六个阶段,分别为:项目策划阶段、项目调研阶段、方案编制阶段、公众决策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后续维护阶段。其中,方案编制阶段又可细分为初步方案、方案草案和实施方案三个环节。
在整个过程中,规划师深入住区,依托居委会搭建的“三会一代理”、“1+5+X”等交流平台以及发放调研问卷等形式,充分听取居民反映的问题和需求,多次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居民等就规划方案交换意见,通过规划引导居民共同参与住区的自治与共治。

表1:美丽家园建设组织流程示意图

表2:公众参与下的方案编制阶段流程图

图9:规划师邵宁、潘镜超等与居民交流讨论

图10:规划师给居民汇报方案

图11:北海新苑小区规划草案现场公示

图12: 实施方案居民投票表决统计
按照规划实施方案,彭浦镇已竣工18个小区美丽家园建设,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好改善,实施效果获得了居民们的高度赞许,居民获得感得到提升。
1. 局部景观提升设计

图:沪太路1170弄局部景观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图:永和教师苑活动场地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图:永和二村原废品回收点改造前(左)、改造后成为公共空间(右)

图:灵石路1201弄景观廊架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2. 疏通生命通道,增设生态停车位

图:永和教师苑道路与局部停车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3. 人行健康步道设计

图:万荣东怡小区人行步道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4. 提高住区入口识别性

图:场中路3308弄入口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项目设计团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
团队介绍:规划设计二所是一支集专业、研究、创新于一体,并富有激情与人文情怀的综合型团队,以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为特色专业领域,在多次国际与国内竞赛中相继胜出,高水准的建成作品在业界内外均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及多次省部级奖项。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转型,生态规划设计与研究、城市更新与社区规划领域也逐渐成为团队研究和聚焦的重点,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所长:匡晓明
TEL:86-21-65985008
FAX:86-21-65989008
E-MAIL:tjsjy@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