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镇是千年古镇、美人故乡,城镇发展定位以昭君文化为引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目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康养和商贸产业为延伸、三产联动发展的昭君文化特色小城镇。
昭君镇位于兴山县中西部,距离神农架机场60公里,距离宜昌三峡机场150公里。昭君镇是千年古镇、美人故乡,旅游资源丰富,已获得全国重点镇、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国家级“昭君文化博览园”、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
昭君镇以其昭君故里文化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占有不可或缺地位,为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承接三峡城市群中心城市宜昌的溢出功能,与宜昌构成两小时生活圈。
镇域面积144.50平方公里,镇域常住人口28138人,下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2016年,全镇GDP为1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0.9万元。
昭君镇已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昭君文化这一核心吸引物,以中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通过昭君村、昭君别院和昭君小镇的建设,打造“昭君文化特色小镇”。
以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小商品贸易为支撑,将“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旅游”作为昭君镇的主要产业类型,强化产业特色。
全镇以建设旅游名村为接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整体推进旅游名村建设。财政的大力投入带动了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保护、服务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内容。通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全镇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
昭君镇以昭君浣纱而著名的香溪河形成高峡出平湖的自然风貌,文化历史古镇涅槃重生展现出移民新镇的独特魅力。作为移民新镇,昭君镇具有典型的山水特色古镇风貌,部分建筑风格为仿汉代建筑。
昭君镇对老街老巷的肌理、空间格局和邻里氛围进行保留和优化,拆除部分围墙,疏通和完善道路设施,形成四通八达的街巷网络,街巷内人车和谐,植被景观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集山水园林、旅游文化、生态环境与一体的特色小城镇。
为避免开山毁林,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昭君镇摒弃了开山修路或打隧道的方案,采用造价更为高昂的水上架桥方案修建一条“路景相融”的“水上公路”。
镇域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提升,外立面改造统一仿汉风、木板贴面。水环境整治重点为香溪河水质提升、水绿山青;排污系统改善,镇区污水基本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环卫工程系统完善,镇区垃圾统一收运处理。
昭君文化: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是美的化身,是和平的使者,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镇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1项与省级1项,分别是王昭君传说、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昭君镇5里范围内与王昭君有关的文物景点有十多处。
香溪文化:香溪河一带风景秀丽,沿途有许多自然景点及文化古迹。屈原和王昭君都诞生在香溪河流域,并且香溪河自古就是兴山通往外界的黄金水道,过去均通舟楫,是县城进出物资的主要运输线。
文化传承与传播:昭君镇以财政经费保障,成立昭君文化研究会,为弘扬昭君文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以传承基地、传习所为载体,对昭君文化进行活态传承。推出昭君文化系列研究成果;大力举办系列昭君文化活动;打造昭君文化舞台精品等。
昭君镇自来水管普及率为100%,自来水卫生达标率100%,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全镇实现现数字电视、宽带网络、3G信号全域覆盖。
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公共建筑用地主要分布在河右岸中心片区,重点建设昭君旅游风景区南面的旅游商贸区、宾馆区和滨水商业街。
创新管理组织机制,成立昭君小镇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工作职责、明确负责部门、明确完成时限等;单独设立以旅游局为主体的旅游发展工作小组,切实形成定期会议协调制度,解决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确立实施运营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原则,确保昭君小镇的良好实施与运营。
构建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招商引资等方式广泛筹集建设资金;鼓励专业投资机构、民间资本和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降低外来旅游企业注册要求及进入门槛 ,吸引知名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总体规划以及旅游项目立项情况,留出旅游发展用地,用地指标适度向重大旅游开发项目倾斜;针对旅游开发项目,按照发展政策予以税收优惠,对居民从事旅游业的贷款进行适当贴息;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大就(创)业培训力度;加强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
昭君镇致力于打造以昭君文化为引领,景区、景点、旅游环线全面联动,吃住行游购娱业态一体化的国际文化旅游名镇和全省旅游综合示范镇。
深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广“农业+旅游”,“农业+深加工+物流”的融合发展模式。
严守生态本底,保护绿水青山,整治建成区环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并创新环境整治责任分包制度。
继续强化昭君文化品牌运营,建设昭君文化博览园,依托昭君文化,完善业态,做强做大昭君文化产业链。
在昭君镇区建设一园一场一廊一池一区;在农村建设完善水、电、路、产、房等基础设施。
进一步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发展壁垒,释放昭君镇发展活力,全面推进镇村干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
依托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致力于与建设领域的实践成果和最新学术信息分享,促进相关学术交流。行业优秀期刊《小城镇建设》是学委会的会刊。优秀案例和信息分享请发邮件:town@planning.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