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规划日报
guihuayun.com
住区密度与城镇风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预研究子课题
原创 2016-04-20 蒋朝晖 规划中国
摘录:首先,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住区的面貌决定了城镇风貌的基本面。
就全国平均来说,住宅用地占城镇建设用地的30%左右,是占比最大的一类建设用地,并且你几乎天天都会看到住区;而住宅建筑面积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比例更高,达到60%左右;全世界住房设施占世界房地产总值的比例还要再高,达到75%左右(中国占世界的25%)。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从2011-2013年的3年时间里,中国消耗了66亿吨水泥,其中有一半大概33亿吨左右是消耗在住宅建设上,相当于美国在整个二十世纪(100年)水泥消耗量的3/4,如此巨量的住宅建设当然会极大地改变城镇的面貌。
接下来谈一谈什么是住区密度。住区密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主要包括6种指标,它们是居住单元密度(就是每公顷的户数),容积率(反映建造容量),建筑覆盖率(反映建筑的占地比例,反过来也反映了开放空间的占地比例),开放空间率(这个密度指标不太常见,它是指开放空间的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可以说它反映了户外的拥挤程度),平均层数(是指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的比值,反映平均高度),建筑立面率(这个密度指标更为罕见,是指建筑的立面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反映的是建筑与户外环境的联系度)。

在这6种密度指标里,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开放空间率和平均层数尤为重要,在我们国家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密度指标都有规定,平均层数也是通过低层、多层、中高层和高层的划分来规定,而开放空间率则是通过日照间距的方式来保障的,使开放空间与开发量间保持协调。

这四种密度指标固然重要,但任何单一密度指标的限定都无法有效约束形态,而必须是密度的组合。
下面这张图表是荷兰戴尔夫特大学一位教授把这四种密度指标进行组合的相互关系图表(左纵坐标代表容积率、下横坐标代表建筑覆盖率、向左斜上方倾斜的多条线段代表不同的开放空间率、向右斜上方倾斜的多条线段代表不同的平均层数),我们可以把它和新城市主义的城市断面结合起来,每一类的密度组合可以代表不同地段的城市形态,比如中心区和郊区出现的密度组合是完全不同的。

而不同的住区形态也对应着不同的密度组合。比如高层塔楼和密集围合街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密度组合。

长按识别,查看原文全文。



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大家带来《深度好文:江北新区,中国经济新版图的“浦东”》:“江北新区的设立,将逐渐产生全国性的深远影响,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版图。江北新区,可能将成为浦东新区之后,中国最有前景的国家级新区,没有之一,并进而推动南京成为无可取代的国家中心城市。”。

二、清华同衡规划播报发布了一篇《【城乡问答】目前城市规划行业前景如何》
,主要内容:“目前是行业冬季,这是很明显的了,无需多言,至于说行业的春季在哪儿,还会不会来,或者这个问题真的需要认真考量了...”。
三、阅读排名第三的是规划中国发布的《住区密度与城镇风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预研究子课题》。

四、排名第四位是国匠城的《国匠生活01:规划师的凌晨四点,向青春和传奇致敬》:为什么传奇的Kobe知道LA凌晨4点的样子,而我们自从学了设计,知道了所处城市凌晨1点,2点,3点,4点,5点,6点的样子仍过不好这一生?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五、微信推荐第五名是SYSU城市化研究院的《城市更新:不搞大拆大建 也能让老城“逆生长”》,文章摘要:一座不起眼的旧厂房,可能是创意产业的温床;一个土得掉渣的城中村,可能摇身变成“文青”朝圣地;一片灰头土脸的旧街区,可能“逆生长”活力再现......随着中国特大城市增量发展时代的结束,城市建设者的目光从新城收回到旧城,发掘出旧城的无限可能。



网页端查看:guihuayun.com

国匠优选01:规划师积木,工作与减压工具
国匠优选02:增强现实,动物与绘画
国匠优选03:增强现实,VR口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