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争当“贫困县” 哭穷为哪般
分类
(编号:2)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1-05 23:28:29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会委员李连宁说,一些地方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要当贫困县,当了贫困县以后,开庆祝大会热烈祝贺,当不了贫困县的市委书记、县长就感觉灰溜溜的,觉得对不起全县人民。有的财政收入已经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了,仍然继续要当贫困县。 在国人的传统意识里,贫穷绝不是个让人羡慕的字眼,因为贫穷意味着落后,意味着愚昧,会让地方领导感到脸上无光。然而,当下一些地方领导却津津乐道于争当“贫困县”,其背后的动因值得关注。 一些地方的领导缘何热衷于争当“贫困县”?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的驱动。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开始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一些扶贫项目和资金相继向贫困地区倾斜,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善意。有些地方看到这是一块“肥肉”,于是乎挖空心思地争戴“贫困帽”。一旦戴上这顶“贫困帽”之后,各种优惠就会如约而至,扶贫资金也是悉数收入囊中。 但是,这些扶贫资金争取下来之后是否真正用于扶贫?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地方把争取来的资金盖豪华办公大楼,根本没有应用于扶贫对象身上;一些地方扶贫多年,乡村干部是越扶越富,而老百姓则是越扶越贫。据悉,去年司法机关查办的涉农、惠农领域的贪污贿赂案件,数目相当惊人。媒体近日报道,黑龙江某个贫困县,动用一亿多资金盖豪华办公楼,而真正扶贫时却捉襟见肘,成了典型的“官肥民瘦”。 一些地方纷纷争当“贫困县”,很大程度与审查不严有关。按说,一个地方申报贫困县,作为上级部门应该到该县实地考察,看看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上级部门根本不到基层实地考察,而是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申报扶贫县,申报扶贫项目,从立项到检查、验收,有很多水分,脱贫的标准也有水分,扶贫的主体也有玩虚的、摆花架子的,结果导致假“贫困县”纷纷出笼。 地方争当“贫困县”危害甚大。首先这种做法是一种弄虚作假,与我们党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大家看到争戴“贫困帽”有利可图,于是大家群起仿效,结果良莠不分,真正贫困的得不到救助,真抓实干的县得不到上级的关照,而那些弄花架子的却能如鱼得水,如此“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践踏的是社会良知。 其次,容易助长奢靡之风。一些地方不是把扶贫资金真正用于百姓身上,而是用来购买高价级轿车、盖豪华办公楼,甚至建别墅,扶贫资金被“张冠李戴”,长此以往,肥的是个别干部,坑苦的却是老百姓。 要防止假贫困县的出现,公开透明是最好的利器。一是贫困县的申报条件要公开,什么样的县才符合贫困县标准,一个地方的申报要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要公开,省、市、县、乡镇,层层公开,形成一种想捂都捂不住的局面;三是扶贫资金的用途要公开,一旦发现私自截留,自己挪用者,严惩不贷,只有形成一种高压态势,扶贫资金才真正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愿这个官场题目早日得到求解。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