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文章通过建构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建筑、院落及街巷空间的高程、距离、面积和宽度等空间量化因子;对应调查村落的家族辈分、房族地位和家族主要活动等内容,定量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为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01
研究假设和意义
02
文献研究
1
关于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社会关联的研究
2
关于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定量研究
空间分析的定量方法是具体阐释空间特征的直观路径。近年来,学术界开始尝试采用定量方法来解读乡村空间。一些学者通过关系图解和一系列参数值对村落的物理空间进行分析,作为空间更新改造的基础。例如,曹俊华等人借鉴空间句法的定量方法,对陕西礼泉袁家村村落空间进行空间形态解读,通过计算全局整合度和空间深度来分析村落的可达性,并与现状空间特征和实际使用频率进行比对。王月涛在物理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聚落单元改造的策略。比尔·希列尔等人提出“空间句法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人类学的方法,并且其可观、理性以及可量化的操作超越传统研究方法”。然而,目前采用空间句法的研究主要关注物理空间特征,较少涉及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另有一些研究通过建立一套新的量化指标体系来描述乡村的空间特征。例如,浦欣成提出空间结构的量化指数、建筑秩序的量化指数和传统乡村聚落平面形态量化指数,以及三者形态指数之间的关联性,采用计算建筑节点网络的聚集性强度进行可视化的研究。杨希梳理了近20年国内外乡村聚落布局形态定量研究方法进展,指出“村落布局研究大致经历了由形态分析转向因子关系分析的过程,并逐渐探求数据的可视化表现”。
综上所述,针对乡村空间的定量研究除了单纯的空间解读外,需更加关注对于形态背后影响因素的探索,以此来理解形态的内在含义并指导规划建设。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村落,其空间结构的量化指标所反映的内在空间逻辑应该可以成为认识家族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建立以空间量化分析来揭示空间结构及其背后家族社会结构的关联性,可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规划设计与建设基础。
03
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法
量化因子的确定
表1 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关联性的量化因子一览
04
案例研究
浙江黄岩乌岩古村概况
陈氏祠堂和墓地布局的相对高程与祖先
崇拜的关联性
3
村落住宅布局与陈氏祠堂的相对距离
及其与祭祀活动的关联性
图4 住宅到陈氏祠堂的相对路径距离示意图
4
村落住宅布局与宗堂中心的相对距离
及其与房族关系的关联性
5
村落住宅布局与祖屋的相对距离及
其与家族首位度的关联性
6
村落住宅布局沿主街及溪流的界面宽度
与家族地位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户外空间界面宽度与房族地位存在较高的关联性,与家族辈分的关联性一般。房族的尊卑等级对空间宽度的占据起到决定性作用,财富高低和社会阶级对其有一定的修正作用。房族地位越高,占据户外空间的界面宽度越宽,相应具有更多支配空间和资源的权力。
7
村落生产空间面积与家族公平性的关联性
05
结 语
通过格网分析法的定量研究可以看到,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与其对应的家族社会之间具有丰富的关联特征,主要表现为:
作者介绍
杨贵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蔡一凡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规划师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20年03期
《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