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北京的“人口故事”讲得并不好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4-22 04:55:3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北京正在向世界城市进军,它的许多“故事”都具有全球关注度,“控制人口”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市曾多次设置人口调控红线,但一定程度上讲,北京的“人口故事”讲得并不好。最为人知的事实就是2004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然而,到2009年底北京人口规模已达1860万。北京2015年常住人口是2170万,在新的五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这个“人口故事”还要不要讲?怎么讲?国内外都很关注。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北京“人口故事”不但要讲,还要多讲。“人口故事”对北京不仅很重要,并且有超强的国际关注度。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城市都有了2030年规划,这些跟北京一样的超大型城市,大都面临着如何应对人口减少、少子老龄等问题,他们在规划中都讲了他们的人口故事,只不过跟北京的语境有着鲜明的差异性。新德里、墨西哥城等首都大城市跟北京面临着类似的大城市病,但这些城市的发病原理、治病方法又不相同。我去这些地方访问,他们非常关注北京的做法对他们有什么借鉴。 首先,讲好北京的“人口故事”要有科学性做支撑。上海交通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根据城市科学的关键词进行统计,2005-2014年论文热点关注城市的第一个就是北京,其次是香港、纽约、上海。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利于北京更加全面地认识人口的复杂性、挑战性。智库的建议能在北京“人口故事”上发挥更多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全面的支持。“人口故事”是复杂的巨系统,需要进行长时间、综合性的战略研究与规划。 其次,“人口故事”需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乃至在更开放的视野下去讲。现在讲控制北京人口问题,跟十几、二十几年前明显有了不同的坐标系。京津冀要放在世界级城市群中去看待,而北京则应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来看。京津冀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共同提升竞争力。 随着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北京周边中小城市将有较大的发展,有利于首都人口分流减少、有利于周边中小城市成长壮大。但我们现在讲北京“人口故事”,很大程度上还只围绕北京。对于人口合理分布之后,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促进京津冀1亿多人口发展方面的综合的、深远的影响,讲得还太少。特别是河北的许多城市没有加入到北京“人口故事”的叙事之中。 第三,人们愿意听、愿意接受的“人口故事”,还得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人口这个词,既要从大数据、整体角度去看,也要从具体的、个体的角度去看。既要从统计学上理性地分析那些数字,还要从感性的角度去体察人口、家庭、就业等问题的“温度”。例如北京“人口故事”里必然联系着产业、功能,讲产业、功能可以用“疏解”,但对于人口控制,这个词显得生硬。 政府部门也不能只从工作角度讲为什么要控制人口,而应把“话筒”让给来自各行各业具体的人。会有许多声音支持人口政策,也会有一些群体或一些人暂时不理解,对此也要有包容的心态。(作者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